首页>新闻汇总>科研院校
中飞院:以红色基因汇聚文明力量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0-10-29 11:11:00

中飞院在文明校园创建进程中,以自身红色血脉为内在信仰、为精神纽带、为育人力量,践行初心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担当社会责任,引领全员参与,沿着一条新时代民航特色高校创建文明校园的红色道路稳步向前。

传承红色品质树文明信仰

9月,中飞院第一批新生在校史馆迎来了入学第一课。老照片、老物件都让大家充满好奇。这在中飞院已成为传统,校情校史教育帮助学生尽快了解中飞院、融入中飞院,激发全体学生爱校勤学、投身民航建设的热情。

红色基因孕育红色品质,中飞院自成立以来,承担起了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民航飞行员的使命。“12年前,武汉人民把我送出了地震中的绵阳。12年后,我给武汉送去了急需的物资。”这是中飞院2009级毕业生、已是航空公司机长的府周洁在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写的朋友圈感言。2020年2月11日下午,府周洁驾驶飞机降落武汉,客舱内满载的医疗物资为武汉带去了希望。

在疫情期间,像府周洁一样奔波在抗疫一线的中飞院人还有很多,仅在各类新闻媒体中报道的就有近200人。

从汶川地震到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小小的灾难面前总有中飞院人同全国人民共同抗灾抢险的身影。中飞院院长关立欣表示,“人民送我学飞行、我学飞行为人民”,是中飞院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的答案。

传承优良作风系文明纽带

纵向的师徒传承,塑造了中飞院严把飞行学员初始培养关,锤炼过硬技术、树立优良作风的育人文化。

20世纪70年代,中飞院形成了“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的“九字经”教风,影响着中飞院一代代学子。

中飞院校友梁世杰,曾用“死去活来”形容自己在校期间的学飞经历。为了克服恐高心理,他的老师、飞行教员刘水生在飞行训练中“故意”让飞机失速下落,让他感受飞机急剧坠落与拉升,帮助他克服恐高心理。中飞院广汉分院高级教练机中心主任鲁云松说:“严管是厚爱,是对学生成长成才倾注的关爱,也是对生命、规章、职责的敬畏。爱不是一时的放纵,更不是任其所为,而是要让学生们一辈子飞得平平安安。”

以“九字经”为代表的优良作风在多年教学中如一条纽带,连接着中飞院红色基因传承下的一代代师生,为他们植入了同样的根。

传承育人情怀展文明力量

“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中国机长的启航地”是对中飞院建校64年来植根于中国大地办特色大学、培养民航英才的肯定。

中飞院高等数学教研室党支部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通过“桂花妈妈工作室”党建品牌,践行“微·积·分”工作理念。“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比什么都重要。”李桂花老师总是努力通过师者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传统美德的可贵。

“全国优秀教师”陈淑仙老师,从教24年来用“润物细无声”诠释了中飞院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学生们说:“听陈老师的课,仿佛置身于民航运输生产一线,在一边看一边学的过程中去想象、去思考。”

在中飞院,有一批像李桂花、陈淑仙老师一样用爱与行动践行师德师风,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教师队伍,他们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美教师、四川省师德标兵,也有获得民航局安全飞行金、银、铜质奖的飞行教师,通过发挥榜样作用,引领全体教育工作者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中飞院以“石碾铸魂、丰碑永在”为主题,打造校园文化景点“抗战历史文化纪念广场”,传播抗战精神;组织开展“中国民航英雄机组”进校园活动,学习中飞院校友的英雄事迹,向榜样看齐;引导学院各单位依据各自实际和行业特色,形成了“翔”“云”“乘”“翼”不同主题的优质校园文化品牌;持续开展“书香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汉文化周”“一封家书”等文化活动,以优秀文化土壤滋养红色基因,培育新时代的民航英才。(《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沅萱)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