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利滨 报道:5月12日,天津市大中小学“抗疫第一课”专题报告会在天津市津云中央厨房正式直播,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伯礼教授,以“众志成城、科学防治,在抗疫斗争中彰显民族自信心”为题展开专题讲座。中国民航大学线上组织师生收听收看直播,校领导在行政楼第二会议室集中学习。
校党委书记曹胜利表示,聆听了张伯礼教授的“抗疫第一课”后,深受教育、深受感动也备受鼓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始终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势,英明领导、统一指挥、果断处置、化危为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令世界瞩目。广大医护工作者和解放军战士白衣执甲、英勇作战、不辱使命,广大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和普通群众众志成城、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历史不能忘记,未来催人奋进。希望中航大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要向疫情防控中的先进典型学习,牢记初心使命,涵养家国情怀,勇于担当作为,将爱国心、报国志化为强国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校领导集中收看直播
“我是一名刚刚加入党组织的新成员,经历此次疫情,让我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跟党走,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张伯礼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在抗疫一线斗争中,‘ 80后’是中坚力量、‘90’后是先锋、‘00后’是新锐。作为一名‘80后’,我要在后勤保障工作中紧跟国家及学校发展步伐,秉承‘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体到行动上就是为师生做好细致周到的服务,为师生创造安全、健康、温暖的校园环境。”后勤保障部党支部赵敬勇说。
离退处教职工冯楠说:“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我国医疗专家、专家团队、广大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勇担使命。钟南山院士、张伯礼院士、李兰娟院士,他们都已经年逾70,钟南山院士已经年过80,依然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我们也看到,他们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作为离退处的教职工,我们要服务、关爱好学校离退休教职工,通过举办兴趣类活动、开展党日活动等方式,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凝聚力,让离退休教职工的爱校热情转化为助力学校发展的动力。”

后勤保障部教职工收看直播
外国语学院2019级学生本科班导师赵松子说:“作为班导师,我和班级同学们一起学习张伯礼院士讲的抗疫第一课,认识到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功不可没。中医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上千年的药物经验,此次疫情更验证了中医药的疗效,已经有10余个国家允许进口中药进行新冠肺炎相关治疗,世界对中医药需求的增长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库,教给学生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国际视野,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未来让我国更多的文化瑰宝走向世界。”
法学院教师李坎帅作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刚刚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完成2000余名学生的接站任务,他说:“通过张伯礼教授的讲述和我到机场接学生返校的志愿服务经历,我能想象到抗疫一线医护工作者的辛苦和不容易。一位位医护工作者让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一名名教职工让校园迎回首批学生。我们虽然是平凡普通的个体,但是也可以用行动贡献力量,每个人微小的力量汇聚起来,也能形成磅礴之势。接下来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想用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和这段时间的感悟,引导他们知感恩、懂奉献。”

法学院教职工边收看直播边交流讨论
学生们也第一时间收听收看直播,发表感受。
学生党员、外国语学院2020届毕业生张楚涵已经返回学校,在宿舍收看直播,她说:“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面对严峻挑战,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勇敢战‘疫’。从院士,到青年党员,从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为研制疫苗不眠不休的科研工作者,到深入报道疫情进展的新闻人、连夜运送物资的驾驶员、日夜赶工的建设者......他们的爱国热情感染着我。我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工作无论大小,我都会认真对待、做好工作,这也是爱国的一种方式。”

学生收看直播
“张伯礼教授主讲的抗疫第一课让我了解了许多抗疫背后感人肺腑的故事,真正感受到了关键时刻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党员不退的逆行精神,科研学者的勇担职责。他们身上闪耀着的爱国主义情怀如今也体现在青年人的身上,新时代青年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娇滴滴’的一代。张伯礼教授在讲授中也提到了谣言的危害,医护人员在与病毒抗争,新闻媒体人则是在与谣言搏斗。我作为一名融媒体中心的学生,要善于捕捉师生关注的新闻点,让大家在纷杂的信息中及时听到正能量的声音。”融媒体中心学生骨干王一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