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进行无人机拍摄。
在秦岭这样的大山里通常依靠人力巡山开展大熊猫巡护工作。但人力巡山只能沿固定路线前进,视角有限,不可能对整座山全覆盖巡视。而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2名大学生抵达陕西佛坪县自然保护区岳坝保护站,利用无人飞行器完成了一次大熊猫巡护任务,这也是陕西首次利用无人飞行器进行环保巡护。此次活动的12名大学生均来自南航航空宇航学院青协爱翼实践团。
无人机巡山更加方便省力
“周期长,效率低,以往人力巡山一座山就可能需要一两天才能完成,现在无人机10分钟就能完成巡山任务。”团队里航拍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龚东升向记者介绍了无人机巡山的优势。
无人机巡山能提供较为宽广的空中对地视角,对山的整体情况一目了然,能及时地发现问题。此外,无人机还能够实现空中对地的红外探测,能及时观察山上树木生长情况,大熊猫生存环境,及时发现火灾。
团队成员们根据无人机巡山的优势再结合南航特色飞行器巡航等技术,为保护区提供巡护、监控、拍摄等服务,并达成了长期服务意向。“无人机是南航的一大优势,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都与航天器有关,希望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助力大熊猫巡护工作。”队长葛凯祥向记者介绍团队的目标。
无人飞行器航拍发现大熊猫活动痕迹
在佛坪县,南航学生团队连续3天开展无人机巡护工作,共进行了四次航拍,其中在自然保护区内拍摄两次。航拍内容一般是选定一座山,从山脚往山顶进行拍摄,其间一共拍摄了三座山,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300多米,因为各方原因,无人飞行器在航拍过程中起落了十几次。
受天气影响,拍摄过程一波三折。第一次拍摄时,飞机已到达鳄鱼潭瀑布的中间位置,突然的降雨导致团队不得不暂时放弃飞行,经过短暂等待后雨势变小继续航拍,而后的几次拍摄也因为降雨而多次中断。第三次的航拍地点在熊猫谷,共采集大熊猫视频两分半钟近1G大小,以及照片五十余张。
团队在航拍中共发现了两处疑似大熊猫的活动痕迹,分别是大熊猫的粪便和啃过的竹子。对于这些痕迹,团队成员没有分辨的经验,均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指出。“无人机巡山能避免人工巡护的人身危险,虽然这次航拍只是一次小规模的测试,但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实验数据。今后,我们可以利用无人机代替人工完成各种巡护采样任务。”南航大二学生龚东升说道。
一架无人机成本1万元
据了解,此次飞行器的组装、拍摄全部由南航学子独立完成,航拍的技术支持同样来自南航专业的航拍团队。
龚东升向记者简单介绍了这架无人机。整架无人机主体为黑色,成本在1万元左右,携带一个重量为74g的高清运动摄像机,可拍摄1080P的视频,“摄像机的重量是我们在选择材料组装时着重考虑的要素,必须要确定它不会对无人机的平衡造成大的影响。”龚东升说道。
而整架无人机的组装基本由龚东升一个人独立完成,因为是校航模队成员,经常接触航模组装,在配置的选择上比较有经验,比如使用什么功率的电池配备什么样的桨,组装总共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无人机组装好后的试飞阶段也出现了一些状况,最大的问题就是航拍时画面太抖无法看清,这就需要进一步调试,对于成员来说这比组装还要费事。无数次修改飞行参数,无数次试飞,才得到一个满意的数值,飞机在飞行时才能更稳地拍摄画面。同时还需要加强日常维护,主要是时常进行物理检查,查看零件是否松动,提升飞机航拍时的安全性。试飞调试阶段过后,无人机才被带到保护区,开始用于大熊猫的日常巡护工作。(记者陈蕴萱 通讯员宋彦洁、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