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智君 通讯员董思文 报道:“各部门请注意,现在按计划实施!”11月13日05时,随着塔台回迁总指挥廖超豪下达指令,深圳空管西塔台及监控席、西地面席位逐一开始进行切换。
“凤凰3125,跑道34号,可以起飞。”北京时间05时05分,回迁后第一架国货航航班起飞,05时08分深圳空管塔台成功从备份塔台切回16楼管制层,至此深圳空管站已完全具备深圳机场三跑道空管保障能力。

(深圳空管站供图)
智慧升级,打造高品质运行环境
深圳机场三跑道项目是国家重大项目和广东省重点工程。跑道长3600米,宽45米,飞行区按照最高等级4F级建设,能满足包括空客A380、波音747等各类大型客机的起降需求,计划于年底投入使用。为了配合三跑道运行管制指挥需求,深圳塔台于2025年4月启动了全面升级改造。为保障改造期间航班运行不受影响,深圳空管站在原塔台管制层下方1:1复制“备份塔台”,实现工艺安装与业务运行的“物理隔离”,为管制层的系统性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2025年10月21日改造后的塔台管制层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经过多轮行业验收、投运审查等局方审定工作,于11月12日完全具备投产条件。
此次塔台管制层升级改造,对塔台席位进行了重新布局,新建坐席管理系统打破“一席位一硬件”的建设理念,在设备机房内集中部署管理所有空管设备的主要服务器、席位终端及运维终端,通过坐席管理系统实现灵活的席位调配,形成“一中心多节点”的布局模式,大大提高各系统在管制现场的部署效率。
新建塔台自动化系统,融合了空中及地面态势显示、电子进程单、告警、路线规划、灯光引导等功能,同步与相邻管制单位、机场机坪管制部门、航空器等形成信息交互,实现了数据集成及智能化处理,“一站式”满足管制资源统筹调度需求,提供数字化决策辅助。
此次管制层改造还对环境进行了全面升级,对顶层雷达机房进行整体防水改造,以适应深圳多台风多雨的气候特点;墙面和天花使用超微孔吸音板和环保吸音棉降低管制层空间混响,避免语音干扰;管制席位定制电动升降桌适配不同人员需求,搭配1:1新风暖通系统和智能化光线控制系统,为管制员打造一个更加舒适专注的工作空间。
此次升级改造新建塔台自动化、主用内话等管制系统12套,扩容备用内话、多点定位等管制系统6套,并对电子进程单、离港排序等5套关键自研系统进行硬件架构更新和版本升级,安全运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精密组织,平稳过渡无缝衔接
为了此次塔台顺利回迁,深圳空管站专门成立塔台回迁现场领导小组,前期开展站级安全评估14次,联合应急演练9次,全体塔台管制员完成全席位现场设备培训及前影子运行累计达180小时/人。11月10—11日,深圳空管站针对特情处置等情况,开展了管制现场应急接管联合实战演练及转场桌面推演。
回迁前一日、切换前9小时、半小时,深圳空管站分别召开了3次小组准备动员会议,根据管制、技保、气象、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工作准备情况,动态分析研判航班运行、设备保障、天气情况等多方面,按照切换时条件敲定最佳切换时机。
从启动切换到完成切换,全程仅用时8分钟。截至13日9点,深圳机场早高峰(6-9点)离场正常率达91.15%,真正实现了航班运行零影响。
随着深圳机场三跑道投用日期临近,空管保障系统已准备就绪。深圳空管站将持续开展三跑道运行模式人员培训,确保三跑道投用时实现“零磨合期”安全过渡与高效运行。(编辑:张彤 校对:张薇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