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通讯员张柱国 报道:近日,民航上海审定中心组织召开了维修人为因素年度工作会暨技术研讨会,以此进一步推进ARJ21和C919国产民机在役型号及C929等未来型号的维修人为因素专题设计和审定工作开展,进一步凝聚共识、总结经验、集思广益。

各方在会上开展技术研讨(上海审定中心供图)
维修人为因素与航空安全息息相关,如何避免因为设计原因导致维修差错进而产生灾难性事故,是民航、民机的安全运行中,极为重要的领域,聚焦民机可维修性、开展对“维修人为因素”的探索,有着重要意义。早在2018年,C919型号审查团队,就创新成立了“维修人为因素专题组”,使C919飞机成为国内首个在型号审定中即开展维修人为因素正向设计的民机型号案例。这一工作也在此后不断推进。
在此次召开的会议上,来自上海审定中心、中国商飞、东航股份、东航技术、一二三航空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围绕主题,共同交流。
中国商飞回顾了C919型号可维修性设计团队在上海审定中心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商飞方面表示,多年来,申请人和审查方在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背景下,共同对国内外有关政策、案例做了研究,在吸取全球多起因为设计原因导致维修差错进而产生灾难性事故的教训基础上,创新性的从维修可达性、维修防差错、维修简便和维修安全四个方面开展了维修人为因素的符合性设计和审查工作,识别和确认了多个条款作为相应的审定基础。由此,审查组从飞机级、系统级和区域级的角度,结合数字样机等技术,通过符合性说明、机上检查的方法,进行了C919飞机维修人为因素的符合性审查工作,对全机航线可更换件开展了维修人为因素审查工作,对大量设备、连接器、结构/口盖等,开展了防差错相关复查;根据审查组和东航维修专家识别出与维修人为因素相关的问题,中国商飞完善了有关设计,审查组则对此进行了审查并予以关闭。这些前期工作,实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为C919飞机交付后的顺畅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会上,上海审定中心作了题为《维修人为因素与航空安全》的分享,列举了民航业由于维修人为因素设计问题而导致的航空事故和不安全事件,强调了可维修性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其对民机经济性和型号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并对各型号飞机的可维修性设计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成果分享。上海审定中心还对申请人和审查方维修人为因素团队多年来的合作成果给予积极肯定,诚挚感谢航司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宝贵意见建议,期待将这种技术总结和研讨的模式予以固化,持续做好国产民机的可维修性设计和优化工作;建议中国商飞进一步加强维修人为因素团队的建设和对各专业人员的培训宣贯,集中优势资源,持续优化工作机制,继续开展维修人为因素的技术研究和管理创新,更好推动成果在C929等未来型号中的应用。
东航股份、东航技术和一二三航空的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C919飞机和ARJ21飞机投入运行后,在实际维修工作之中,与产品设计相关的维修人为因素案例、经验和工程管理思考。参会各方对维修人为因素在型号中的应用和专业发展,提出了诸多指导意见和具体建议。
围绕今后的工作,中国商飞对审查方和专家们在会上交流的意见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上海审定中心维修人为因素审查组和东航维修专家团队在C919取证工作和后续型号研发中给予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表示中国商飞将全面总结可维修性设计在ARJ21和C919飞机的实践情况,进一步固化和完善已经编制的可维修设计企业标准,全力支持和配合推进维修人为因素在型号研发和适航取证中的广泛应用,期待多方合作取得更大成效。(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