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民航全面跨入提质增效阶段。在积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民航体系征程中,必须以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内生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近年来,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工会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广泛深入持久开展“五小”活动的指导意见》和民航工会相关要求,始终坚持顶层设计,对“五小”创新工作进程、系统谋划提出明确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创新活动,让“五小”创新为西南民航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今年上半年,民航西南局工会在贵州兴义机场组织开展了“五小”创新现场推进活动。活动以“五小不小,兴义议新”为主题,通过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一线班组的智慧成果交流分享,集中展现了西南民航各级工会在行业安全、发展、服务、创新方面的深入思考,也体现了西南民航各级工会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推动创新创造,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发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推动西南民航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与担当。
兴义机场工程师正在安装自主设计改造的远程遥控自发室式煤气驱鸟炮。
以技术创新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随着民航运行保障量不断攀升,始终坚守安全底线的民航人在发现实际运行中的潜在安全风险时,主动作为,通过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创新,丰富安全管理手段,防范安全风险隐患,不断筑牢安全基石,促使民航西南地区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飞行品质事关安全飞行,更与飞行效率、运行成本、飞行队伍能力息息相关。苏南瑞丽航空员工自主研发ACMS系统(飞机状态监控系统),功能对标波音公司的AHM(飞机健康管理系统),不仅每年能为公司节省近80万元的使用费,更在降本增效方面每年节省费用300余万元。仅2023年,ACMS系统就成功预警并捕捉了66项故障,极大地提高了公司防范风险的能力。华夏航空《飞行数据译码分析平台》则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QAR(快速存取记录器)数据,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行数据译码与分析产品,为飞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针对西南地区高高原和特殊机场多,运行条件复杂,西藏航空的“飞行品质数据分析系统”和“飞行作风量化评估系统”通过对人员、事件、机型、机场、季节、时刻等多个维度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对飞行员飞行品质进行打分、排名及作风数据画像,为飞行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优质服务提升旅客体验
对于旅客来说,飞行品质更体现在乘机全流程。从购票到机场办理值机手续,到空中飞行,再到抵达目的地机场后离开机场,每一个细小环节都会带给旅客最直观的感受。在西南地区“五小”创新活动的实践中,多家单位聚焦服务品质,用小发明解决航班服务保障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如今,随着电子设备的增多,锂电池安全问题成为焦点。云南昆明长水机场自主研发“出港旅客锂电池在线审批平台”,实现了旅客携带锂电池的在线审批,审批时间平均3分钟,最快达到11秒,大大提高了旅客的乘机效率。该项目的推广运用,为提高民航服务效率和质量树立了标杆。
成都天府机场距离成都市区较远,如何提高航站楼内外运行效率,为旅客节省时间成为天府机场每一个员工记挂的事儿。在此背景下,员工们自主研发的《出租车运行管理系统》和《离港航班排序协同系统》应运而生。前者通过提高出租车的调度效率和改善运行秩序,避免了楼前缺车或车辆拥堵的情况,提高了地面层主环道的通行能力;后者则打破了机场与空管的数据壁垒,实现了塔台与机务的协调反馈,有效减少了航班延误。
为高效开展“五小”创新活动,重庆机场集团动力能源分公司在集团公司指导下成立了“梁燕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平台支持下,重庆机场集团的工兵蚁班组和蓝天班组分别研发的《登机桥安全靴外壳改造》和《自动喷雾消毒装置》,不仅提高了机场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还为旅客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以科技创新引领智慧民航
在构建现代化航空产业体系的征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民航西南局工会以“五小”创新活动为抓手,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助力智慧民航建设。
在兴义机场的交流和现场调研中,处处可以感受到西南民航人时刻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在平凡岗位上书写新时代最美劳动者的新篇章。
西南空管局智途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的《运行数据报表生成系统》梳理了上百项管制运行数据,实现了管制运行数据统计上报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运行数据统计效率和决策指挥的科学性。
兴义机场的《兴义机场高质量发展思维导图》在管理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该成果不仅荣获“2023年贵州省国资委第三届创新创意奖”,有力确保了“两个绝对安全”。而且在这一创新成果的推动下,兴义机场的货邮吞吐量、旅客吞吐量等关键指标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工会主席罗全福说到:“在贵州兴义机场我们看到,通过深入开展‘五小’创新活动,真正做到了花小钱,办大事,实现支线机场自我生存、自主管理的新突破,走出了一条高质量低成本的道路,为机场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支线航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西南民航各单位还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应用在民航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无论是无人机技术在航拍、空中巡查等领域的应用,还是物联网技术在行李追踪、货物监控等方面的应用,均取得了相应成果。这些创新成果的涌现不仅推动了智慧民航的建设和发展,还为广大旅客提供了更加便捷、智能的出行体验。
以活动激活基层动力
在梳理民航西南地区“五小”创新活动中,不难发现,“五小”创新在夯实安全基石,提升服务品质,助力智慧民航建设的同时,还帮助民航西南地区各单位实现多方共赢。
贵州民航集团通过“五小”创新活动,众多难题变成课题,将成果转化成效率,将职工的创造力转化成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原动力。自2019年至今,集团累积申报项目193个,获得多项荣誉和专利成果,创造经济效益1737.8万元。
华夏航空表示,自“五小”创新活动开展以来,公司内部积极参与,共22个部门、189人次参加,“五小”创新成果共计80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8100多万元。
机场、航企在“五小”创新中的收获进一步促进西南民航各单位加大对“五小”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比如,民航西藏自治区管理局在《西藏区局“五小”创新项目管理办法》中,设立了五小创新日常评审奖、年度奖、推广奖,最高奖金高达10万元。2023年西藏区局工会对各单位申报“五小”创新项目从创新性、紧要性、实用性、经济性进行认真评审,最终向12个参加成果评审项目发放奖励资金5.6万元,进一步激发出了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为做好“五小”创新提供资金保障,西藏区局每年设立500万元局长奖励基金,用于开展“五小”创新和增收节支等奖励。
民航西南局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五小”创新活动中健全和完善奖励机制,落实奖励政策,是从制度上推动“五小”创新活动深入发展的重要保障。民航西南地区各单位在“五小”创新工作中,坚持顶层制度设计,充分考虑员工的感受和需求,不断引领广大员工展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创造活力。
未来,西南民航各级工会将继续深化“五小”创新活动,不断完善创新机制,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氛围,吸引更多职工参与到创新实践中来,启发带动树立一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催生出一大批创新创效新成果,助力西南民航高质量发展。(中国民航报 记者郝蒙 编辑:陈虹莹 校对:李佳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