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郝蒙 报道:10月17日,2023年民航飞行与运行技术论坛在成都顺利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航空学会飞行技术分会、上海市航空学会、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联合主办,中国航空学会支持,民航飞行技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虚拟教研室和上海广尧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本届论坛以“以科技创新引领民航飞行训练体系转型升级”为主题,邀请了20余位行业专家作主旨报告。记者从座无虚席的现场了解到,本次论坛吸引了200余位来自局方、院校、航司、主机厂、国际协会、模拟机及设备供应商等单位嘉宾参与,各位演讲嘉宾围绕PLM工作推进、飞行安全保障、飞行数据管理、CBTA训练、EBT实施等几大主题展开讨论,通过实践经验的分享,彼此互通有无,共同助力民航飞行培训体系优化升级。
在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民航业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作为民航发展的生命线和底线,飞行安全受到格外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民航工作作出了多次重要批示指示,其中强调最多的,就是民航的飞行安全。中国航空学会组织工作部部长安向阳在致辞中表示,放眼未来,随着客流量不断增长,机队快速扩张,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逐步进入民航领域,以及飞行运行新概念的推广已成为航空运营的主要趋势。这不仅对飞行训练与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赋予了更大的责任。今后,中国航空学会将继续紧紧围绕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优势,搭建航空科技工作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深化飞行训练改革,加强飞行员队伍职业作风和能力建设,建设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是航空安全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上海市航空学会理事长史坚忠在致辞中指出,大数据、仿真技术的演进大幅提高了飞行训练的科技增量,开启了以数据驱动,服务飞行的新时代。因此,飞行训练亟待深化改革,同时构建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探索飞行训练装备的创新与应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成为了新的课题。建设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是业内共同的目标,实现目标需要各方通力协作,携手进步。上海市航空学会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优势,搭建航空科技工作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航空事业的发展搭建平台。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话题,飞行技术是实现民航安全的基础。实践表明,通过科学规范的飞行训练,可以大幅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中国航空学会飞行技术分会主任欧阳霆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聚焦主业的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围绕飞行技术、飞行安全、国产大飞机运行、智慧民航、试飞工程等重点领域,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希望与会专家和学者深入的学术交流,通过会议共享培训产业前沿信息,共商民航科技创新之计,进一步促进新时代民机飞行与运行安全科技体系的创新发展。(编辑:孙文瑾 校对:张薇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