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0调机石河子,落地正常。”
“10VC深圳完成两场,正常。”
“9329昆明一场正常,下午作业期间遇到黄色风切警告,机组复飞,天气稳定后落地正常。”
“9330,上午白城一场,下午通化落地正常。”
10天完成18座机场校验任务



8架飞机、40余名机组成员每天从全国各地机场将飞行校验任务执行情况及机组人员状况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向家汇报。
“大家辛苦了。”
“岳阳的灯光校完了吗?”
“你们在外校验,中心同志都非常关心你们的安全和吃住行。”
守在电脑前的中心领导随时关注着运行动态,回应着机组的需求,为在外校验人带去最大的支持和鼓舞。
从2月3日春节后第一班任务出发,到2月12日,仅10天时间,校验中心已经完成18座机场的飞行校验任务:岳阳、梧州、库尔勒、哈密、图木舒克、伊春、白山、万州、凯里、毕节、陇南、重庆、西宁、张掖、北京、白城、甘南、深圳
“我们好多人都经历过03年非典,那时候全国各地对我们这些来自北京的飞机和人员还有很大的顾虑,虽然工作也在做,任务也按时完成,但他们眼里的恐惧都能明显地感觉得到。”“现在大家从容多了,体温计还是那些体温计,和我们合作的当地伙伴还是那些人,除了多了一层口罩,一切照常。”?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校验中心党委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严格按照党中央和民航局党组的决策部署,坚持“保安全运行、保应急运输、保风险可控、保精细施策”工作要求,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将疫情期间的生产计划安排调配纳入全年运行计划通盘考虑,细化特殊时期校验任务安排,科学规划校验周期,坚决打好疫情阻击战的同时努力减少长期影响。
“受疫情影响,现在全国航班数下降明显,北京首都机场、重庆江北机场这些以前都是在深夜进行校验的地方为我们调整出了白天的作业时段。校验效率提高很多。”
运行计划人员介绍:“任务执行总体比较顺利,现在关注更多的是把控节奏,确保机组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运行生产。飞行校验作业劳动不同于航班飞行,需要飞行员随时调整飞行姿态、飞行高度和飞行路径,对飞行员在保持精力和保持技术准确度的方面要求是高于航班飞行的。”
一般情况下,校验飞行员和校验员每天在飞机上的工作时间大多为6、7个小时。普通人光是长时间地坐飞机都会觉得难受,何况是在高强度中持续工作的飞行员、校验员。
“机组人员的心理健康,疲劳问题在特殊时期更为突出。”为此,校验中心各级领导坚守岗位,做到“在职在位”,监控风险,掌控飞行、工作以及人员动态,排解职工顾虑、疏导职工情绪。
近日,民航局空管办下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时期飞行校验计划安排与运行保障的通知》。校验中心将根据民航局领导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强和各地机场的协调联动,一地一策精心制定飞行校验组织方案,全面落实防疫措施,切实保障民航飞行安全。
接触最多的就是防疫检查人员
2月8日元宵节当晚,机长李世宇和他的团队是在图木舒克度过的。他带领的5人团队是中心春节后第一批执行任务的机组之一。元宵节那天已经是他们出门在外的第6天,对于他们而言,6天可能不到整趟任务的一半。为避免受疫情影响,机组成员尽量减少了和当地工作人员接触的机会。和当地机场通导人员例行的任务准备会通过网络视频会议解决,吃饭住宿也大多在机场里,随时记得带着口罩、酒精,生活重复而单调。“每天接触最多的应该就是机场或者路口的防疫检查工作人员。”
有时候,通过手机和网络与外面世界保持联系也变得有些困难。和李世宇同一天出发的另一位机长石雄飞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在长白山机场驻地的照片。房间角落里的黑色铁柜让人好奇。“这里是当地机场的办公用房,因为附近实在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宾馆,机场方想方设法在办公房里给我们挪出来几间,摆上了几张床,那个黑色柜子可能是电路的柜子。”

长白山机场驻地 (石雄飞/摄)
因为疫情,长白山机场附近的宾馆都已经停止营业,距离机场几十公里外唯一由政府经营的宾馆虽然还开着,可已经被征用为疑似感染者的集中隔离地。石雄飞的这趟任务里除了哈尔滨这个省会城市,其他大多数是小地方,情况类似长白山。
长白山这个临时的房间“临时”得除了床什么都没有。没有桌子,吃饭时只将就着把饭盒放在窗台上。需要喝水就用临时找来的热水壶烧上一壶。走道尽头的公共卫生间可以解决一下洗漱问题,但洗澡只能是奢望,没有热水器。除了机长能享受“特权”自己单独住一间外,其他机组成员都要两两合住。这群工作了一二十年的“老人”仿佛又回到了学生群居时代。
石雄飞通过电话告诉笔者:“长期在外,什么情况都遇见过,大家也都很习惯。有手机、有网络,大家还可以打发一下时间。不过长白山这里,因为是临时宿舍,没有网络,手机信号也很差。大家克服克服,再过几天就可以回家了。”
说是能回家,但出来一周多的机组接下来还有白城、通化等任务。“希望早点完成任务回家,要不然衣服是真没得换了。”
为纪念特殊时期的经历,机组人员整整齐齐地戴着口罩和他们一起作战的飞机留了一张合影。

石雄飞机组人员合影
你的平安,是我最深的牵挂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心党委对全体干部职工提出要求:
“不能因为自身原因导致任何一个机场导航助航设备关停,决不能因此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
各部门要分工明确,履职尽责,细节问题要一一对接,流程清晰。
飞行部在原“防止五个风险点”的基础上增加“防止精力分散”这个关口,确保安全第一。
机务部要调配好定检以及排故计划,保障飞机适航。
运行部要加强计划性,针对特殊时期更凸现计划和应急协调的重要,更考虑机组轮休的问题。
行政办公室要继续实施防疫物资的采购工作,航卫人员要为机组购买常备用药。
党群办公室要继续党群办公室继续做好防疫期的宣传报道工作。
后勤部门在做好机组防疫安全工作的同时,妥善处理公共卫生及废弃防疫物资丢弃等问题。
……
每一个岗位、每一份工作,对飞行校验事业的正常运转不可或缺,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其重要性尤为凸显。所有坚守岗位的劳动者,无时无刻不在输送着事业赖以为生的“氧气”。只是不到“缺氧”的时候,我们很少会感受到一个个细胞的鲜活存在。而他们一直默默无闻地扛着维护全国机场导航设备正常运转的的托付,不言退却。和医护人员一样,飞行校验战“疫”的“每一位战士”,你的平安,是我们最深的牵挂。(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曾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