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局
民航局:防止疫情经航空途径外溢和扩散 保障国内旅客放心出行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2-05-23 16:59:00

水印 微信图片_202205231657531.jpg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肖敏 摄影报道:5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争分夺秒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孔繁伟在发布会上表示,民航局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筑牢疫情防控民航屏障。结合近期疫情防控形势需要,民航局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应急管理链条、严格执行熔断措施,全面加严机场区域从业人员管理、加密机场区域从业人员核酸检测频次、细化旅客运输过程中的防疫措施,防止疫情经航空途径外溢和扩散。

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较高流行水平,民航仍然是应对外防输入的一道重要防线。孔繁伟表示,结合近期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就切实做好外防输入工作,民航局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按照民航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和《全国机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民航各单位进一步科学合理划定闭环管理范围,加严闭环管控措施,做到国际国内航空器、机组、旅客、保障人员、设施设备、通道场所“六个完全分开”,区域不重叠、动线不交叉,确保物理隔离、完全封闭、独立运行,把住外防输入关口。持续优化应急管理链条。组织实施疫情防控专业培训,细化不同场景下的应急响应措施,全面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根据地方政府统筹安排,指导机场建立完善的核酸检测机制,切实提高机场区域检测预警能力,严防疫情通过航空途径传播扩散。严格执行熔断措施。2022年以来共实施熔断312次,减少入境客运航班768班。经统计,自2020年6月熔断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执行熔断727次,减少入境客运航班1679班,有效降低了境外病例输入风险。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我国仍将持续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巨大压力。针对记者提出的在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民航局对于保障旅客安心出行有哪些新要求、新部署的问题,孔繁伟表示,近期为保障国内旅客放心出行,防止疫情经航空途径外溢和扩散,民航局一是全面加严机场区域从业人员管理。对在机场区域范围内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再梳理,分类登记,综合评估,划分不同风险类别,实行不同等级管控,确保机场纯净运行。与国际入境航空器、机组、旅客、行李、货物、保障设施设备有直接接触,或存在动线、空间接触的人员列为高风险人员;与国内运行航空器、机组、旅客、行李及物品直接接触的人员列为重点管控人员;其他从业人员为一般人员。二是全面加密机场区域从业人员核酸检测频次。要求高风险人员和重点管控人员核酸一日一检,一般人员核酸隔日一检。检测结果的反馈要规范、及时、准确,切实发挥监测预警作用。机场区域从业人员在离开机场区域返回工作岗位前,要持有在规定时限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绿码。三是全面细化旅客运输过程中的防疫措施。加强旅客有序乘机引导,重点关注五个环节:进入候机楼环节,要防止在测温、查验健康码时发生人员聚集拥堵;值机环节,鼓励网上值机、自助值机,增设人工值机柜台,提高值机效率,避免旅客滞留;安检环节,在高峰时段增开安检通道,控制待检旅客流量,防止旅客长时间停留在狭小通道内;登机环节,引导旅客分批次、分时段登机,有效管控旅客之间的距离,减少旅客在机舱内的等待时间;下机环节,引导旅客按座位顺序有序离机,避免旅客在机上通道区长时间站立等待和近距离接触。

最后,孔繁伟也提醒广大旅客,在配合做好登机前手部消毒工作以外,还要自觉遵守乘机各项防疫规定,全程规范佩戴口罩,飞机上要减少不必要走动,非特殊情况禁止更换、调换座位,避免因个人防护不到位造成暴露风险。

责任编辑:wangyaling 000
推荐新闻:
金鹏家庭会员同行可享额外积分奖励
内蒙古自治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程技术...
大庆萨尔图机场开展民航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庆祝建党104周年暨“七...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安全生产月”期间开...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安全生产月”期间与...
江西民航消防专业培训圆满举行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月应急演...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隐患...
郴州机场举办2025年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
延吉机场召开“航司乐·丝蜜达”服务品...
江西航空成功举办2025年度江西省“天工...
发力培育引入AI企业 东航滨江中心获“模...
同程旅行发布2025暑运报告:今年暑期约6...
东航甘肃分公司喜获东航飞行员技能大赛...
安徽监管局对辖区无人机培训企业开展经...
华东空管局工程建设指挥部:提升管制大...
西北空管局空管中心技保中心技术室组织...
银川机场自助登机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完成...
东航江苏公司举办2025年度飞行员职业技...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