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通航>今日民航
中国公务航空应牵住方便快捷的牛鼻子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7-05-12 13:40:00

首都公务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靳永发

中国公务航空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按照客户对公务航空的认知程度和公务航空的发展速度,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6年至2008年。主要特征是提升认知,让潜在用户了解公务机的用途和优势,发展速度较慢。第二阶段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至2013年。该阶段发展速度较快,出现了“盲目追风”的现象,公务机购买“一窝蜂”求大、求远、求新,对公务航空定位不清晰,导致投资方向偏离,宣传方面的误导也使得公务机和奢侈品联系在了一起。第三阶段是近3年。随着人们对公务机认知的提高,消费趋于理性,客户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中轻型公务机、二手公务机等逐步受到认可。该阶段市场增速放缓,但整个行业仍在向前发展。

当然,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整个公务机行业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规章制度不健全、市场需求不足、人才缺乏、基础保障薄弱、空域使用不便等。但这些从行业的生长周期看,是难以避免的。

最近两年,中国市场接收公务机的速度放缓,但B字头注册的公务机数量不能完全说明市场需求的真实状况,几个主要机场的起降量更适合用于考评。2016年与2015年相比都有所增加,其中北京增长近3%,上海约3%,广州约14%,深圳约28%,成都约72%。由此可见,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加,包括政府、投资人、使用人、生产商、运营商以及资本市场等,仍然看好中国公务航空的前景。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系统工程,公务航空也不例外,需要各相关方共同努力,抓住行业特点,以问题和结果为导向,推动公务航空健康持续发展。暂且不论飞机研发制造、资质审定、空域改革和机场建设等复杂问题,在现有情况下,公务航空在运营环节应立足方便、快捷,多措并举,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率。

首先是资源匹配。无论是机场资源还是空域资源,都应当考虑公务航空的运营需要。从理论上讲,民用机场是公共基础设施。既然是公共基础设施,那么只要是合法的航空器应当有同等使用机场资源的权利,空域资源也应如此。无论机场资源还是空域资源,最后还体现在飞行时刻上,按照公务航空发达国家的水平,公务航空(包括通用航空)应当占到3%~4%。

其次是用好存量资源,提高保障效率。目前我国境内的200多个运输机场应当得到充分利用,这些机场绝大部分能够满足公务航空日常运行需求,再加上部分通用航空机场和部分可利用的军用机场,公务航空的可通达性将大大增强,出行更加方便,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如果能够在这些机场设立专门服务保障团队、添置必要的公务航空专用设施设备、设立相对独立的运营区域和“绿色通道”、减化不必要程序,必将大幅缩短客户停留时间,真正体现公务航空“时间机器”的价值。

优化管理模式、缩短各类申请报批时间也同样重要。就目前状况来看,要想实现“说走就走”的目标,还需持续改善和优化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可以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开展网上业务申请,及时予以批复和布置任务,提高审批效率。同时,明确各保障部门职责,降低运营企业协调成本,缩短协调时间,突出公务航空快捷的特点。

最后,在实际运行中,各保障单位也应加强配合、密切协作。任何行业光有资源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其他保障部门的支持。如安全检查、油料、食品供给、空中交通服务、机务维护、“一关两检”等部门以及运营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全力配合并做到无缝隙对接,才能保障公务航空运营顺畅,才能真正体现出公务航空方便快捷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激发市场需求,才能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作者:靳永发 首都公务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责任编辑:史影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桂林机场秋季舱门到校门活动圆满完成
首都机场安保以雨为令 积极做好航班保障...
飞机上与“正点”旅客相遇
民航东北空管局管制模拟培训设施二期建...
中国航油广东分公司开展了“除四害”集...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2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2年度部门决算
五大连池机场2023年上半年运送旅客14278...
白城机场上半年旅客吞吐量超2019年全年水平
巴彦淖尔机场培训出“新”意,守好安全之门
南航新疆空保管理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及...
南航开展父亲节主题航班活动
展翼活力杭州 与世界互联互动 杭州萧山...
北海机场三个空管工程项目顺利通过竣工...
锡林浩特机场新购入手推式客梯车投入使...
首都机场餐饮公司同好商城推出“六一”...
庐山机场旅客吞吐量5个月突破2022年全年...
内蒙古空管分局保障人工增雨作业顺利完成
阿拉善机场开展雷雨季节和特殊天气旅客...
梧州机场顺利完成仪表着陆系统飞行校验...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