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21专题>2021两会>两会聚焦
智慧民航: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1-03-09 13:13:00

中国民航在探索智慧发展的征途中又迎来了新的节点。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党组在“十四五”时期民航总体工作思路中,将“智慧民航建设有新突破”纳入了“开拓四个新局面”,要求实施以智慧民航建设为牵引的发展战略,把推进智慧民航建设贯穿到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使智慧民航建设成为驱动行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这是自2017年首次提出智慧民航建设的概念后,中国民航又一次推动其向更高层次迈进。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引领,以“智慧”为重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全球民航业看,各类新技术应用日新月异,从飞机制造到航班运行,从空中交通到地面保障,从组织管理到服务产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在全方位地重塑着民航业的形态、模式和格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民航正是这场战略变革中的积极实践者。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

科技如杠杆,总能“撬动”振奋人心的奇迹。2016年5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吹响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次年,第15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正式提出推进智慧民航建设,可谓适得其时、适得其势。

智慧民航是运用各种信息化和通信手段,分析整合各种关键信息,最终实现对行业安全、服务、运营、保障等需求做出数字化处理、智能化响应和智慧化支撑的建设过程。

当前,中国民航已经迈入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的新阶段,但我国民航基础设施核心资源不足和巨大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

正所谓不破不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下,各种突破性、颠覆性技术集中涌现,智慧民航已经成为解决民航发展问题的重要支撑,是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过去都是靠人保安全、优服务、提效益,现在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尤其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数据优势),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告诉记者,几年来,智慧民航建设持续升温,民航创新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新技术开始在民航业得到广泛运用。“智慧民航建设与国家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规划也高度契合,民航大数据中心将为智慧民航系统的建设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对民航新技术应用的一次重大考验和推广。“无纸化”出行、智慧安检、“刷脸”登机等一系列“无接触”措施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渠道,助力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航空出行。越来越多的旅客在出行时,开始改变长久以来养成的路径依赖,在智慧出行方面更加愿意作出新尝试。

以东航为例,疫情期间,东航在业内率先利用APP和微信小程序发布“旅客健康申明”线上申报功能,为超过450万东航旅客提供快捷的健康申报服务。东航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软件联合开发等,为普通旅客、听障旅客提供多种场景的AI交互式客服服务。

事实上,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解决民航在旅客出行和服务方面的诸多痛点,使旅客能够充分享受民航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它也是民航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实现量级跨越的驱动力。

春秋航空通过对数据的结构化解析,将核心业务安全风险固化为系统规则逻辑限制,并实时进行异常监控告警,提升了整体运行的安全裕度。东海航空则自主研发了飞机维修智能化管理系统、飞机健康管理系统、航空维修工具扫码小程序、机务维修小程序等“智慧维修”项目,通过流程优化再造降低了维修差错率,同时节约百万以上人工成本,工作效率提升30%以上。

重庆机场集团则以大数据平台、机场协同决策系统的建设为抓手,整合市交通局、空管、航空公司等56个系统的数据资源,革新了以往人工获取运行数据的工作流程,实现47个航班保障节点的全流程监控可视化,提升了资源使用率和运行效率,航班放行正常率比机场协同决策系统投用前提高1.54%,达到 89.37%,位列全国机场第二位。

航空公司、机场等行业主体通过数字化转型,组织结构将更加灵活,客货处理效率大幅提高,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在市场竞争中将更具竞争优势。随之而来的,是民航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更加凸显,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将更具比较优势。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东海航空更能深刻地感受到智慧民航对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全国政协委员、东海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楚标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要成为辐射全球的航空运输网络,在协同联动、运行效率、服务品质等方面都需要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真正实现大湾区民航向“出行即服务”的智慧民航转型发展,成为引领全球航空服务创新的标杆。

为行业赋能闪耀智慧之光

这是一段把握机遇的航程。几年来,中国民航把“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航企、智慧监管”这四个建设作为抓手,加速新一轮信息技术在民航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十三五”时期,民航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智慧发展的光芒在民航各个领域闪耀。

在推进智慧航企建设的过程中,东航是国内航企的先行者。早在2009年,东航就明确提出“数字化是航空公司最高形态”的理念,也是从那时起,东航开启了信息化建设的黄金十年。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东航建成了中国规模最大、商业和技术模式领先的互联网宽体机队,占中国民航空地互联机队规模的51.5%。2020年5月,东航即时通讯MUC软件上线,覆盖总部及分子公司21个基地站、32个国内营业部,覆盖86%的出港航班,大幅提高精细化运行能力,有力推动公司全面复工复产。

“‘智慧创新’是我们的管理理念,川航也一直坚持以智慧为牵引的发展战略,将其作为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市场空间、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海鹰表示,“十三五”以来,面对安全风险日益严峻、旅客服务要求更高的挑战,川航以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将“智慧”应用到企业内部组织变革、流程再造、产品创新中,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航班正常率和旅客满意度。

东航认为,航企在对外发展和自身优化等方面对科技进步和技术应用有着较大依赖。以数字化、智慧化整合优化民航运输和旅客服务等价值链,不断满足旅客消费升级的需求变化,不断强化内部安全和运营管理能力,将成为航企“双引擎”的重大产业驱动力。

仅“十三五”时期,东航就累计为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约40亿元,实现了98.5%的IT自动化率,率先成为国家首批,民航独家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标杆试点企业。而作为小型航空公司,东海航空“十三五”时期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保持着每年15%以上的增速,共计投入约8500万元。“这些项目都具有‘花钱不多,效果突出’的特点,十分符合我国中小航企和民营航企智慧发展的现实情况。”黄楚标分析。

智慧民航建设也离不开航企与机场两大重要行业主体的合作共生。2018年春秋航空与虹桥机场联手,在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设计上线了覆盖值机、行李托运、安检、登机的旅客全自助流程,使其成为国内首个全流程自助比例最高的机场航站楼,荣获联合国“2017年绿色解决方案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解决方案奖”一等奖。2019年,东航率先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推出基于5G+AI的东航智慧出行集成服务系统,成为全球首家推出刷脸值机系统、机舱口人脸识别系统、使用无源型永久电子行李牌等技术的航企。此外,川航在即将投用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四川航空基地工程项目中,也计划从智慧出行、智慧园区方面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智慧航空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

在智慧机场建设方面,2015年~2019年旅客吞吐量年平均增速位列全国第二的重庆机场颇有心得。“近年来,重庆机场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加快推动信息化建设重大任务、重点工程落地,注重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运用以及数据资源共享。”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平川说。

2019年,某外逃三年多的命案嫌犯落网正是得益于重庆机场的智能安防平台。据谭平川介绍,覆盖全场的“天网”智能安防平台,整合全场超过1万个视频资源和安防资源,可实现视频分析、人数统计、告警联动、资产管理、联勤保障等智慧化应用,布控在逃人员303人,连续29年未发生任何机场责任原因安全事故。

“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键节点性工程,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建成后双航站楼高效平稳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全国人大代表,海航集团党委委员,海航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虹宇表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对A-CDM等一系列核心系统进行了升级,还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行李分拣系统、28套安检通道智能回筐系统,为旅客营造智慧出行新体验。

2019年8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圆满完成三类B进近着陆、HUD RVR75米起飞和国产四级A-SMGCS系统试飞项目,这意味着大兴机场开航即具备世界最高等级的低能见度运行保障能力,也是空管系统加快智慧空管建设步伐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时期,空管系统广泛推广了CDO/CCO、ADS-B等新技术,开展点融合系统、机场地图数据库应用等试点工作,推进GBAS等国产自主卫星导航技术应用和PBCS监控平台建设,CDM信息点播系统服务范围扩展到134座机场。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智慧民航建设不仅是新技术应用,而是面向未来全面的、系统的业务流程智能化转变。要把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作为智慧民航建设的核心,因此,以“智慧监管”监管“智慧民航”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今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就强调了“探索智慧监管”。在2020年12月30日民航局印发的《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方案》中,也明确了“智慧监管”的概念。作为政府管理部门,要积极营造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坚持鼓励创新和规范发展并行,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为智慧民航建设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以更高站位拓展智慧之道

智慧民航建设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十四五”时期,智慧民航建设也将成为驱动行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在2021年的民航主要工作任务中,更明确提及了加大科教创新力度,着力拓展智慧建设领域。

作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和信息化服务的提供商,中国航信将继续有效提升行业支持和保障能力。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志雄看来,智慧民航建设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落实民航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时期,中国航信将以智慧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为牵引,争做智慧出行建设的带头人,智慧物流建设的开拓者,智慧运行、智慧监管建设的参与者,努力发挥自主创新和技术引领的排头兵作用。

东航也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在智慧民航建设方面的发展目标。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智慧化、精细化、国际化,实现以建设智慧化航空运输主业为核心,着力打造航空生态产业集群和航空产业创新平台,协同发展、优质高效、绿色环保的世界一流大型航空产业集团。

“我们还要加快新技术研究,推动5G技术应用,开拓数据增值业务。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机场业务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谭平川表示,5G时代,重庆机场将继续全面推进“四型机场”建设,完成江北机场A-CDM系统升级开发,进一步推动机场运行一体化。

中国民航大学也参与了民航局关于智慧民航建设的整体规划制定工作,并早在2016年就开始了航空运输大数据研究生的培养。吴仁彪透露,围绕智慧民航建设,学校计划成立两个跨学院的研究院,分别聚焦“四型机场”和智能装备,以及通用航空和无人机领域。此外,学校围绕顶尖安全学科建设,形成“人工智能+”发展格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大力开展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引进高水平带头人及团队。“我们希望加强对智慧民航的相关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全力为民航局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在前不久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将以智慧民航建设为主线,驱动行业创新发展,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实施以智慧民航建设为牵引的发展战略;二是催生以集约共享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三是打造以合作共赢为特征的发展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下一步,民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加快民航智慧化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新基建,中国民航未来将以“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运行一张网、监管一平台”“五个一”为目标,推进民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通过试点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经验和成果,建立行业标准规范和管理体制机制,支撑行业由数据支持决策向数据决策过渡。

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曾这样描绘智慧民航的未来图景——未来的智慧民航将以数据流为载体,形成一个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等各类资源要素有机融合的民航生态圈,“全面感知、泛在互联、人机协同、全球共享”将是未来智慧民航的基本形态。

110年多前,智慧使人类飞上天空;如今,在朝向星辰大海的浩然远征中,智慧如灯塔,将点亮民航业的全新未来。(《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程婕)

责任编辑:lihaiyan
相关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民航华北空管局技保中心动力设备室顺利...
呼和浩特机场“经呼飞”保障首乘老人无...
计划新开3条航线 海航航空旗下乌鲁木齐...
新航季 秦皇岛机场新增广州—合肥—秦皇...
阿克苏机场迎来通程航班备案高峰期
乌海机场开展特殊天气廊桥应急演练
夏秋航季,桂林机场引入新航司
山东临沂机场全面开展“三超”行李进客...
东航打造智慧物流货站软件
加格达奇机场顺利完成2024年度首次定期...
管干院发布“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江西监管局开展“凝心铸魂齐奋进,踔厉...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于艳丽:不忘初心担使...
南昌机场综合管理场站3月8日开始试运行
民航华东局现场督导东航运行监控处置复...
桂林机场即将开通桂林—泗水国际航线
天津航空空地联动护送就医 旅客送来暖心...
乌海机场真情服务获赞誉
民航华东局机关服务中心党委召开党员大...
民航江苏监管局完成邮航南京维修系统年检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