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在由上海飞往雅加达的东航MU5069航班上,客舱灯光随一轮圆月缓缓升起而渐渐调暗,旅客透过舷窗欣赏云端月色,一场跨越山海的中秋之约在万米高空中温情上演。值此团圆佳节,从万米高空到候机大厅,民航各单位以文化为笔、服务为墨,为旅客勾勒出一幅流动的团圆画卷,既传递出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更彰显了民航服务的创新突破。
民航各单位通过多维场景营造,将文化体验深度融入服务全流程,让中秋佳节的温馨氛围浸润旅客出行全过程。10月5日~10月6日,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非遗”压花传承人现场指导旅客制作书签,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可触摸的节日记忆;上海虹桥机场的“嫦娥奔月”汉服主题巡游与上海浦东机场的沪语广播则借助地域文化符号,为旅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海派文化体验。此外,在由太原飞往昆明的东航MU5145“月映青塘晋翱翔”中秋主题航班上,山西吕梁青塘村的“非遗”空心月饼被带上万米高空,让旅客在飞行途中也能品尝到家乡的团圆味道。这些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暖心服务,打破了航空出行的空间隔阂,让旅客在候机与飞行途中也能沉浸式感受中秋佳节的美好和幸福。

(薛红伟/绘)
民航特色服务的创新供给则进一步推动节日出行从“功能满足”升华为“情感共鸣”。海航在北京—海口往返航线上推出“月映珐琅,云端共圆”双节主题餐饮,配备国风珐琅月饼和中秋桂花酿无酒精鸡尾酒特调,将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美学相融合,以味觉记忆唤醒旅客的团圆情思;川航与烘焙品牌跨界联名打造的中秋限定月饼礼盒,则让思念与美味在万米高空中温暖相遇;湖南航空则打造了“晨起辞春城,踏月赴潇湘”中秋主题航班,举办云上灯谜会、云上故事分享会,并向旅客赠送“花好月圆”中秋礼盒、长沙老字号品牌月饼及主题明信片,为旅客提供独特且温馨的中秋佳节飞行体验。这些创新服务不仅满足了旅客对节日仪式感的期待,更为行业发展注入了独特的文化标识。
面向未来,民航服务的优化升级需要在技术赋能与文化传承中寻找新的平衡点。成都东部新区出台的“一张机票游东区”政策,将机票与景区门票、餐饮折扣等权益深度绑定,实现“吃住行游”全链条贯通,这种“航空+文旅”的跨界融合为服务产品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民航局推出的“民航服务提振消费年”主题活动,则从政策层面为民航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民航各单位应进一步借助5G、生物识别等技术应用提高出行效率,借助大数据分析优化服务流程,将AI(人工智能)客服、智能安检等科技手段转化为旅客可感知的便利,在满足旅客差异化需求的同时,推动行业从“运输服务”向“体验经济”转型。
中秋月圆,映照的不仅是万家灯火,更是民航人坚守服务的初心。在这个中秋佳节,民航人通过“非遗”手作、特色餐食、主题航班一系列举措,打造了充满温情的“空中文化客厅”,让旅客在跨越经纬的旅途中感受到“月是故乡明”的情感共鸣。在保障旅客出行的同时,民航人正努力让旅客的每一次飞行都成为值得铭记的旅程,让每一个节日都洋溢着家的温馨。(中国民航报 记者蒲婉莹)(编辑:张薇,校对:李季威,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