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蒲婉莹 报道:自今日起,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可享受30天免签政策。随着我国的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和促进中外人员往来便利化措施不断完善,外籍旅客入境中国的通道愈发顺畅,“China Travel”(中国旅游)正成为国际出行的热门选择。
鉴于免签政策覆盖的国家不断增加,从枢纽机场通关流程智能化改造,到全链条出行服务体系搭建,各民航单位采取丰富支付场景、升级多语种服务网络、完善服务设施等措施,消除外籍旅客从购票、通关到境内消费的全场景堵点,为其入境中国提供全方位便利,有效提高出行效率。
政策发力 激活“中国游”热度
自2025年9月15日起,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等活动可享受30天免签政策,这是中国在单方面免签46国、与29国签署互免协定基础上,再次扩大免签范围。此外,目前中国已对55国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覆盖60个开放口岸。外籍旅客可从北京大兴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等枢纽机场免签入境并停留10天,从事旅游、商务等活动。国家移民管理局同步推出的便利措施,如放宽口岸签证条件、枢纽机场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边检手续等,进一步缩短了旅客通关时间。例如,借助智能化设备和快捷通道,外籍旅客可在北京大兴机场10分钟内完成入境手续。
政策红利直接反映在市场数据中。今年暑运期间,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1.47亿人次,日均237万人次,同比增长3.6%。其中,8月15日单日客运量达256.5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国际航空市场表现尤为亮眼:通航国家增至80个,国际客运航班达12.3万班,日均近2000班,8月上旬高峰周的航班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3%。从旅客结构看,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免签国家来华旅客量同比增长超50%,俄罗斯、韩国等免签国家增长超30%,外籍家庭游、银发游成为新趋势。
为响应国务院优化支付服务要求,民航局印发《民航旅客出行和支付便利化工作实施方案》,从购票、语言、支付等多维度消除外籍旅客出行堵点。各航空公司及平台已实现外籍旅客凭护照等证件线上线下便捷购票,机场保留人工柜台提供退改签服务。多语种服务持续升级,枢纽机场配备英语服务人员,双语广播和标识贯穿出行全流程。支付场景进一步拓展,北京大兴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等机场引入“畅游通”终端,支持外卡充值、扫码支付等功能,旅客5分钟内即可完成SIM卡办理和账户开通。
在政策与服务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游”的热度正从传统枢纽向更多腹地城市延伸。上海、北京、成都等热门目的地暑运期间外籍旅客量同比增长超30%,其中上海51%的外籍旅客通过免签政策入境,同比增长218%。新兴目的地同样表现抢眼,山西大同、浙江义乌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分别增长9倍和2.6倍,古建探索和“非遗”体验正成为外籍旅客来华新热点。
机场服务 打造“丝滑”入境第一站
随着我国便利中外人员往来政策的持续落地,外籍旅客入境中国的热情显著提升。作为连接世界的重要枢纽,北京首都机场、北京大兴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济南机场等积极响应,从通关便捷、消费体验、文旅服务等多方面入手,为外籍旅客打造更顺畅、更温暖的“China Travel”第一站。
作为“中国第一国门”,北京首都机场推出16项“全链条”服务举措,覆盖通行效率和消费体验等多个维度。在首都机场T3E国际转国际通道,外籍旅客可通过“护照登录”便捷使用高速Wi-Fi;240小时过境免签旅客还可在7处一体化柜台享受最长3天的免费行李寄存服务。刚落地首都机场的法国游客皮埃尔称赞道:“免费寄存让我可以轻松游览故宫,非常贴心!”此外,机场新增50余家离境退税店面,让旅客在选购全聚德、稻香村等老字号产品的同时,获得快捷退税服务,感受地道京味文化。
大兴机场则以“24小时不打烊”的“北京服务”打造无缝入境体验。在国际到达区,“北京服务”服务点集成支付、通讯、交通等六大功能,提供“临时入境许可”快速通道服务,可实现“材料网上提交,落地立等可取”。针对散客化、个性化的旅游趋势,北京大兴机场还推出了涵盖文化遗产、主题乐园的“机场周边游”产品包,提供灵活的半日、一日游览线路。
与此同时,济南机场也积极推出一系列入境便利措施。济南机场在国际到达区设置入境旅客服务中心,配备中、英、日、韩语服务人员及AI翻译屏,提供政策咨询、景区预约、通信及支付等服务。此外,济南机场联合多家景区开展航旅融合项目,为外籍旅客提供免费酒店住宿、景区门票及接送服务。例如,旅客凭登机牌可以免费获取明水古城门票、住宿、早餐和接送服务,并在明水古城城市候机楼实现“机场—景区”无缝接驳,有效增强行程连贯性和体验感。
从北方向南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白云机场在外籍旅客服务方面同样亮点突出。位于T2航站楼一层的“外籍人士便利化服务中心”推行“一柜通办”综合服务模式,提供支付、通信、交通、文旅等一站式服务。该中心与通信公司、银行等联合推出的“智慧生活卡(粤云卡)”,整合通信和支付功能,助力旅客“一卡畅游广州”。专业的文旅管家还能为外籍旅客量身定制旅行方案。智能翻译机支持140余种语言实时互译,机器人服务及多语种支持进一步打破沟通壁垒,以全方位、多场景为外籍旅客提供热情周到的“广式服务”。
出行贴士 怎样开启顺畅旅程
随着中外人员往来持续升温,2025年上半年,入境中国的外籍旅客数量已达3805.3万人次,同比增长30.2%。这一显著增长背后,是中国不断优化的入境政策和服务措施为跨国出行带来的切实便利。对于计划乘机来华的外籍旅客而言,提前了解最新的入境要求和流程细节,能让旅程更加高效顺畅。
签证办理是入境准备的首要环节。自2025年3月30日起,中国驻外使领馆全面启用在线签证申请系统,外籍旅客可通过指定网站完成填表和材料上传,无须现场排队提交。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国新增印度尼西亚为240小时过境免签国家,使适用这一政策的国家总数达到55个。从中国过境前往第三国或地区且在华规定区域停留活动不超过10天的来自上述55国外籍旅客,持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确定日期及座位的联程客票,可享受免签待遇。
当前,外籍旅客出入境健康申报环节已实现全面电子化。旅客可在值机前、登机前或落地后通过微信“海关旅客指尖服务”小程序或网页版系统完成申报,如实填报健康状况。提交后生成的二维码有效期为24小时,外籍旅客可截图保存以供通关使用。为进一步提升外籍旅客出入境体验,多家航空公司如国航、东航等在值机柜台和机上广播提供多语言指引,官网也发布了申报流程图解,协助外籍旅客顺利完成相关操作。
此外,行李物品申报也需特别留意。根据海关总署现行规定,旅客携带物品进境若超出免税额需如实申报,可通过小程序扫描商品条形码自动录入信息,系统将自动计算应缴税费。例如,韩国旅客小金入境时通过“海关旅客指尖服务”小程序申报了超额个人物品,在申报通道向海关出示记录后,5分钟内即完成核验缴税,整个流程高效便捷。
在登机环节,旅客仍需注意准备相关材料。航空公司在办理值机时,会严格核验旅客的有效证件、签证或免签证明材料。旅客出发前应提前备好相关证明的电子或纸质版本,避免延误行程。
入境通关时,边检人员会核查旅客证件信息与申报记录的一致性。国家移民管理局12367服务热线提供24小时多语种咨询,旅客如遇证件或行程变更问题可随时求助。若因不可抗力需延长停留时间,应主动向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办停留证件,切勿逾期停留,以免影响后续来华签证申请。
随着入境政策持续优化和民航各环节服务不断升级,外籍旅客只需提前备好证件、如实完成申报、遵守通关规定,即可享受更加顺畅的入境体验。这个秋天,便捷高效的通关流程正为更多国际旅客打开探索中国的大门。(编辑:李佳洹 校对:陈虹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