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报推荐
人工智能技术让全球航企“飞得更高”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5-05-16 09:06:00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改变着众多行业的运营模式、效率水平以及用户体验。作为一种具有强大学习和决策能力的技术,AI通过数据分析、自动化流程以及智能决策支持等多种方式,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显著的变革与提升,成为推动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在始终处于科技前沿的民航业,AI的应用更是从理论探索迈向广泛实践,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航业虽以庞大的机队网络、高频次的航班运营和头等舱的奢华服务闻名,但其背后是高度复杂、成本高昂且安全至上的行业生态。在航班运营环节,飞机需要严格按照计划时间穿梭于全球各地的机场,然而天气变化、空中交通管制、机械故障等众多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打乱飞行计划,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给航空公司和旅客带来巨大损失。航空公司既要支付高昂的燃油成本、飞机维护费用,又要保障机组人员、地勤人员等庞大员工队伍的运营开销,利润空间往往被压缩得极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AI技术的引入为民航业摆脱困境提供了新的可能。

AI提高运营效率

国际航空集团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任命本·迪亚斯担任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本·迪亚斯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拥有20年的专业经验。在他的领导下,国际航空集团制定了一项人工智能战略,旨在提升客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并推动可持续发展,重点开发可扩展应用的技术产品。

“人工智能的创新潜力无限,国际航空集团对这项技术的投入令人瞩目。”本·迪亚斯表示。这一任命凸显了航企对人工智能应用的高度重视。目前,国际航空集团已在英国伦敦和西班牙巴塞罗那成立了创新实验室,推动旗下英国航空、爱尔兰航空、伊比利亚航空和伏林航空的AI技术落地。

国际航空集团首席信息、采购服务与创新官豪尔赫·萨科指出:“人工智能将改善业务表现,赋能员工,并对集团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根据Market.us的研究,全球航空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到2033年可能达到404亿美元。通过积极布局AI技术,国际航空集团希望在全球航空人工智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在运营效率、收益管理和客户服务三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德国汉莎航空集团与印度IT巨头印孚瑟斯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包括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一个全球能力中心(Global Capability Cen?ter,GCC)。该中心专注于开发先进的航空IT产品和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借助印孚瑟斯基于生成式AI技术的Topaz平台,支持汉莎航空集团在财务、飞行导航、网络与航班设计以及飞机与机组人员运营等关键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汉莎航空集团首席信息官托马斯·吕克特表示,航空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燃油价格波动、运营复杂性增加和全球政治的不确定性,与印孚瑟斯的合作将通过AI和数据驱动的创新优化运营、提升客户体验并推动可持续增长。汉莎航空全资子公司汉莎系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托马斯·维特曼认为,印孚瑟斯的全球技术实力与汉莎航空集团的航空专业知识相结合,将加速航空业的数字化创新步伐。

AI赋能核心能力

人工智能的变革性影响已深入航空业的核心领域——飞行运营和安全管理。全球领先的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正通过AI技术实时监控飞机健康状态,并在故障发生前实现精准预测和主动维护。
传统的飞机维护模式往往依赖定期检查和事后维修,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还难以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容易导致航班延误、取消和非计划性维修。而AI技术通过对海量飞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够精准识别飞机潜在的健康问题,实现预测性维护。这种前瞻性的维护策略不仅可以显著提高飞机的可靠性和维护效率,减少故障导致的非计划性维修延误,还能优化维护资源分配,大幅降低维修成本,延长飞机的使用寿命。

波音公司的飞机健康管理系统(Air?plane Health Management,AHM)是其在航空维护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该系统通过飞机上的传感器收集大量数据,包括发动机性能、温度、振动水平、液压系统状态等。这些数据被传输到地面的维护控制中心(MCC),供维护团队利用AI算法进行分析,从而识别潜在故障。AHM系统已在全球超过5000架飞机上得到应用,通过预测性维护,帮助航空公司降低了约30%的维护成本。

空客公司的Skywise平台利用AI算法,对实时和历史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而优化飞机的飞行路径。这种优化不仅体现在横向飞行路径的调整上,更延伸至垂直飞行剖面的优化方面,为飞行员提供更高效的飞行路径选择,为航空公司减少不必要的燃油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助力航空公司实现更环保的运营。

此类应用展现了AI实时处理海量数据并生成决策依据的能力,这对具有高安全标准、强时效性特点的航空业至关重要。在最大限度减少飞机停机时间、确保航班按计划运行以及为旅客提供更可靠的旅行体验方面,预测性维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易捷航空为例,其采用AI技术进行预测性维护后,航班取消与延误率大幅下降,印证了技术落地的实际价值。

AI重塑旅客体验

人工智能在民航客户服务领域也展现出巨大潜力。荷兰皇家航空和达美航空已推出AI虚拟助手,为旅客提供全天候的预订、改签及咨询服务。这些AI工具不仅提高了客户解决方案的效率,还能通过分析旅客偏好,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达美航空利用AI推荐定制化机上娱乐内容,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土耳其飞马航空则开发了多语种AI语音克隆系统,实现机上广播自动翻译和播报,为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旅客提供贴心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该系统由飞马航空内部创新项目团队自主开发,突破了航空公司依赖外部技术供应商的传统模式。

与行业普遍依赖外部技术供应商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飞马航空将自主创新置于运营战略的核心地位。公司首席执行官居莉兹?厄兹图尔克明确表示:“技术投资是我们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基石。”为强化这一战略定位,飞马航空于2023年在美国硅谷成立了创新实验室,通过整合前沿技术研发资源,加速数字化航企战略的全面落地。

在过去的几年里,航空公司的客户服务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漫长的热线等待时间、有限的自助服务选项以及航班中断期间混乱的机场服务柜台增强了旅客的挫折感。如果说2023年航空公司对待人工智能服务工具还持谨慎态度,多为小规模尝试,过去几个月,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再是实验工具,正在成为航空公司客户交互的核心部分。

为简化客户服务,多家航空公司已推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和数字助理。卡塔尔航空是该领域的先行者,正通过情感感知AI和机上个性化功能,不断提升其人工智能虚拟助理Sama的能力。

去年,卡塔尔航空在其虚拟宇宙平台QVerse、移动应用程序和网站上推出了全息虚拟助理Sama。如今,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Sama2.0能够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感知用户的情绪,并根据微妙的情绪变化提出旅行目的地建议。这种情感感知能力是AI技术的一项突破,有望彻底改变旅客发现和预订旅行的方式。

延伸阅读

AI成为航空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

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浪潮正席卷全球航空业,预示着一个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新时代的到来。面对日益提升的旅客期望和迫在眉睫的减排压力,那些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勇于投资和变革的航空公司将更有能力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重塑航空旅行的未来。

长期以来,航空公司一直面临利润微薄的挑战,并积极尝试各种创新方案。例如,欧洲廉航威兹航空推出了“无限飞”套餐,用户只要支付年费成为会员,即可享受无限次飞行权益。

然而,随着AI技术的深度应用,行业焦点正从单纯地增大利润空间转向优化现有资源和流程,即从“增量创收”转向“存量优化”。这种转变将有助于航空公司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发展。
航空公司对AI的快速整合不仅是运营工具的升级,更代表着战略思维的转变:技术已成为实现增长和差异化的核心动力。国际航空集团和飞马航空等先行者的多维探索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这些公司不仅关注旅客的个性化需求,还积极应对运营挑战,从而在技术驱动的运营效率提高和客户体验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更重要的是,AI为航空公司提供了一条通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其优化燃油使用和精简运营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航空公司正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可持续运营的结合,力求在满足客户需求与承担环保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此外,AI驱动的动态定价模型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和预订模式调整票价,为旅客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选择,从而实现盈利能力与旅客满意度双赢。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各大航空公司都在增加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2023年,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宣布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10亿美元用于AI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升级。美国西南航空在2024年投入了17亿美元用于技术升级,重点利用AI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客户体验。这些投资不仅优化了航班调度和维护流程,还在营销自动化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展望未来,在革命性转变方面,自动驾驶飞机技术虽然尚未成熟,但其潜力已引发关注,人工智能有可能使未来的航班运行只需要极少的人工干预。虽然完全自动驾驶的商业航班仍处于开发阶段,但这项技术可以重塑航空业,除了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和优化航线,还有可能让航空安全水平和运营效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未来的航空旅行领域,AI将成为航空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之一,推动行业迈向更加高效、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本报特约撰稿人 董晨晨)(编辑:孙文瑾 校对:金杰妮 审核:韩磊)

责任编辑:sunwenjin 000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门首家重载共轴无人直升机F-600产线落...
伊犁伊宁国际机场推出行李防错拿新举措
海南空管分局全面升级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巴彦淖尔机场开启空管技能“强化模式”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保密教育系列活动
桂林机场扎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
新疆机场集团博乐机场顺利完成2025年度...
那拉提机场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吉安井冈山机场开展防汛专项检查工作
乌海机场多举措做好滞留旅客应急转运工作
赤峰机场联合赤峰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民...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获评2024年度二星级“...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用科技塑一场与旅客...
二连浩特机场“五一”小长假客座率同比...
五一假期吉安井冈山机场迎送旅客1.18万人次
“五一”假期 乌兰浩特机场完成旅客吞吐...
江西航空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机上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合创劳模创新工作室:...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与安委会开展交流共建
江西航空团委联合江西民航各单位团委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