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报推荐
中国电科:打造智慧机场 谱写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3-04-12 15:18:00

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并巡览航站楼时指出,要把大兴国际机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这为我国机场未来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后,民航行业相继发布了《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四型机场建设导则》《关于促进中小机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未来机场建设。作为我国机场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智慧化建设是中小机场跟随时代脚步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关键一步。

立足国产化发展

建设机场样板工程

中国电科是我国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电科莱斯是中国电科民航领域扛旗单位。在空管领域,电科莱斯拥有40余年民航系统与装备研制经验,建立了覆盖从起飞到降落全过程的自主可控完整产品体系;在机场领域,电科莱斯凝聚中国电科10余家成员单位合力,共同制订了智慧机场整体解决方案(CAAS)。

中国电科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积极落实《“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促进民航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助力开拓民航发展新局面,向世界一流民航系统供应商奋进,这是中国电科的伟大使命和光荣梦想。2019年10月,中国电科旗下电科莱斯与东部机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中国电科智慧机场整体解决方案(CAAS)。2020年8月~9月,电科莱斯与东部机场集团明确共同开展淮安机场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合作。2022年12月,淮安机场项目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总结,制订了具有普适性的中小机场航班生产运行解决方案,打造了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航班生产运行保障信息化产品。2023年3月,民航局总工程师殷时军带队调研淮安机场后指出,淮安机场项目有效支撑了淮安机场在全国率先实现“天地一体、协同运行”,相关成果值得肯定。

瞄准智慧化转型

制订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全国中小机场的缩影,淮安机场运输生产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9年,淮安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34.76万人次,首次突破200万人次大关;货邮吞吐量达到1.03万吨。淮安机场吞吐量增幅在全国民航处于前列,客货运吞吐量在全国200多个机场中分别排名第67、第57。传统的各项设施资源保障能力日趋饱和,运行指挥调度模式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高峰时段保障压力加大,空管、安检、地面服务等部门人员趋紧,由此带来的安全和质量风险不断增大。淮安机场迫切需要通过新技术、新举措、新模式的应用,推进智慧机场建设,破解约束难题。

中国电科紧紧围绕淮安机场快速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以智慧机场建设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因场施策、循序渐进”原则,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积极开展智慧化业务场景建设试点,全面推进机场运行向智慧化转型。通过对淮安机场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进行梳理,中国电科确定了三个突破点:一是着力消除“信息采集手段落后,运行态势感知能力差”的痛点;二是着力消除“数据共享不充分,人工保障作业量大”的痛点;三是着力消除“运行指挥模式滞后,保障单位之间协同联动差”的痛点。通过对以上三个痛点的研究和分析,中国电科从实际出发,以提供空地一体化的航班运行全流程管控和监视服务为主线,按照“建设感知体系—搭建集成平台—高效协同应用”的推进思路,构建了“2+N”整体业务场景建设框架,即搭建“航班运行指挥”和“塔台管制指挥”核心业务平台,建设“N”个感知业务应用场景。经过两年多的验证运行,中国电科形成了适合中小机场运行实际、集机场航班运行指挥信息系统于一体的国产化智慧机场解决方案。

首先是建设全域感知智能网。感知能力建设是确保机场能够智慧运行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感知能力弱的痛点,中国电科在飞行区、净空区部署各类智能感知设备,全域采集前端安全数据信息,前移安全关口,致力于变“人工安全巡防”为“全域智能预防”,最终实现飞行区安全管控“立体化”、净空区安全监视“精准化”。

其次是建设中小机场航班运行指挥应用核心平台。中国电科将传统机场运行指挥系统与机场协同决策系统(A-CDM)融合为一个平台,打造地面运行指挥和协同决策的智慧“大脑”,实现多应用场景下的全流程业务协同,使业务系统“互联化”、资源调配“自动化”、运行指挥“可视化”、运行保障“协同化”、业务应用“个性化”,变多系统“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

再次是建设中小机场塔台管制指挥应用核心平台。根据中小机场“塔进一体”管制指挥模式,聚焦空中防冲突、跑道防侵入、滑行防相撞等核心风险,中国电科量身定制塔台自动化系统,让态势监视“精细化”、风险管控“智能化”,最终实现航空器“空地一体化”的态势监视。

定位数字化赋能

打造系统建设路径

中国电科以机场运行指挥系统为中枢,以ADS-B、MLAT、GPS等多源监视设施为感知基础,以信息共享交互为手段,打通14个与运行有关的业务系统,消除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从空中态势感知到地面监测服务,从视频感知到数字化赋能,为机场提供从前站起飞到落地、地面保障、本场起飞的航班运行全流程管控服务,构建了机场运行“一张网”、安全监视“一张图”,推动机场运行效率和运行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中国电科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手段,推动机场运行指挥及相关作业从以手工为主转变为以自动作业为主,如各类运行数据整理、统计工作所需时间由原来的数日、数小时缩短至分钟级,人员工作效率极大提升。

总结淮安机场的实践经验,中国电科提出中小机场航班生产运行信息化系统建设路径。

中国电科建设机场信息集成平台,顺畅连接民航网络,为机场航班生产运行网络化、数字化奠定基础;统一机场数据交换共享标准,对外实现与局方、航企、空管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对内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构建机场开放式应用集成框架,实现新应用标准集成、已有应用改造后兼容互联,满足中小机场业务优化、发展需求。

在数据底座基础上,针对中小机场生产运行中的运控和管制两个业务核心,中国电科开发机场运行指挥系统、机场协同决策系统、塔台管制自动化系统三个核心应用,搭建航班生产运行核心业务平台,实现航班生产全流程高效协同运行。

与此同时,中国电科基于机场运行实际需求,通过机场智联网,灵活研制广域多点定位、车载差分定位、围界安防等传感装备;通过机场信息集成平台应用集成框架,按需集成净空管理、车辆管理、泊位引导等系统装备,提升中小机场智慧化水平。

针对机场原有应用系统,中国电科通过接口适配等方式接入新建的机场信息集成平台。部分系统和设备可以并行运行,用于应急备份。

通过实践、总结、提升,中国电科已制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场飞行区整体解决方案,落地应用的12款核心产品成熟可靠,已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未来,中国电科将继续助力四型机场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民航力量,用科技创新之美描绘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的壮丽蓝图。(《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王宏运、张敏敏)(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韩磊)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门首家重载共轴无人直升机F-600产线落...
伊犁伊宁国际机场推出行李防错拿新举措
海南空管分局全面升级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巴彦淖尔机场开启空管技能“强化模式”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保密教育系列活动
桂林机场扎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
新疆机场集团博乐机场顺利完成2025年度...
那拉提机场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吉安井冈山机场开展防汛专项检查工作
乌海机场多举措做好滞留旅客应急转运工作
赤峰机场联合赤峰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民...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获评2024年度二星级“...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用科技塑一场与旅客...
二连浩特机场“五一”小长假客座率同比...
五一假期吉安井冈山机场迎送旅客1.18万人次
“五一”假期 乌兰浩特机场完成旅客吞吐...
江西航空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机上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合创劳模创新工作室:...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与安委会开展交流共建
江西航空团委联合江西民航各单位团委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