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航空业深受打击。今年上半年,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亏损总额达496.59亿元,已超过2021年全年410亿元的亏损总额,创下新高。截至8月底,航空公司资产负债率达82.2%,较疫情前上升11.9个百分点,12家航空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疫情下航空公司经营非常困难。
面对疫情冲击,如何把南航打造成“外能抵御危机,内能健康运作”的长青企业,个人认为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是维护企业内部安全,借疫情危机,重新审视内部“健康状况”,防范“大公司病”。其二是致力于服务产品差异化,避免同质化。以“异于他人优于他人”的服务产品,在危机中扩大潜在的市场占有率。其三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寻求企业发展新增长点,以谋南航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要深刻认识到危机带来的影响,在危机中破局,着力做到化危为机。
危机,是企业体检的机遇。大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大公司病”。比如机构臃肿,内部决策及执行不畅,浪费严重,管理层责任心缺失,基层员工的企业归属感淡薄等。日本航空的昔日破产危机,就能让人很好地理解该病的可怕。曾一度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日本航空,由于忽视了内部体检,致使在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大公司病”也悄无声息地在公司内部生成了一个个病灶。随着各种症状的显现,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开始恶化。但高级管理层对此不以为然,仍然醉心于政府管辖部门公关,较之经营管理,人事安排才是他们头等关心之事。“上梁不正下梁歪”。基层员工也人浮于事,且生产经营中浪费现象严重。2002年,在兼并了亏损严重的佳速航空后,日本航空内部更加羸弱,一方面佳速航空的亏损成了该公司的沉重负担;另一方面因两公司的飞机型号完全不同,致使航材及人员成本大增。本就因“大公司病”而免疫力下降的日本航空,这下更感体力不支。其实,在这个“不能用成不成功来表述”(日本航空员工的话)的兼并案例中,日本航空高层自恃实力强大,并未做充分的市场调查即完成了从决策到执行的过程,也处处可觑“大公司病”的表现。终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外部的危机加速了其内部病灶的恶化,体力不支的日本航空在翌年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从而进入由日本政府主导的重组程序。此时,日本航空的市值仅够购买一架波音787客机。由此可见,“大公司病”对企业的伤害犹如白蚁镂空物体般,表面风平浪静,而内部已千疮百孔,让人防不胜防。
当下,南航已成长为亚洲第一大航空公司,公司规模也远超昔日的日本航空。截至目前,南航的经营管理状态良好,资产负债、风险评估等指标也属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虽遭遇不少困难,但规范的管理、健全的机制让南航表现出了强大的抵御危机能力,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日本航空的“大公司病”,既非特例,也非孤例。任何大公司都可能在发展过程中,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患上此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疫情之危机,以昔日的日本航空为镜,进行企业内部体检,防堡垒从内部崩溃,在笔者看来系防患于未然之举,适当其时。
那么,是否有针对“大公司病”的“疫苗”呢?当然有,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就是“疫苗”。重组成功后的日本航空,一直沿用着让其公司起死回生的经营管理模式——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拯救日航的稻盛和夫推行的该模式,鼓励员工参与到公司经营中来,以此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并抑制了生产经营浪费现象。通过灵活处理企业的固定资产,日航现金流得到极大的改善。而企业员工自主组成经营小组,并自行制定生产经营目标的做法,使得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决策变得更加慎重,此前的“独断专行”“人情决策”等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危机的决策流程得到了彻底改善。企业经营中易出现的大小漏洞,被一个“事无巨细,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经营管理模式堵住了。该模式的效果不仅在于使日本航空重组成功,更让该公司有了一套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较之人脑,模式化管理有着可大大降低出错率的优势。
在结合了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下,能够防范以“大公司病”为代表的各种侵蚀企业的“慢性病”的经营管理模式,就是企业最大的守护神。三年前,南航举办了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讲座。结合讲座内容,南航推出了一系列符合自身特点的经营管理新举措。其中,本人所在的基层单位,因积极践行新举措,高质量地盘活了企业闲置不动产,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然,这些举措,也是南航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力武器。
危机,是扩大潜在市场的机遇。新冠肺炎疫情下,客运航班、旅客数量下降,各航空公司间的生存竞争日益白热化,但竞争手段单一,价格战仍是主流。削价竞争,航企自身体力严重失损,只能是救急之策,而非长久之计。处于业界翘楚地位的南航,当然不能靠价格战来维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要致力于服务产品差异化,避免同质化,通过不断推出“不同于其他航企的服务产品”来吸引客户,这既是疫情中留住固有客户群的方法,又是疫情后开发潜在市场的策略。
当前,各航企从附加服务(酒店、接送等)到机上服务,从贵宾休息室到机上设施的雷同,使得航班时刻成为客户的第一考虑。特别是那些同时拥有多家航企会员卡的客户,正是由于各航企服务产品的同质化,不能很好地保持对某一家航企的忠诚度。关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作为航企不能要求客户保持品牌忠诚度,应通过提供有别于其它航企的服务产品,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要实现服务产品的差异化,其创意灵感往往来自于客户的需求。比如,对于饮料服务,因为注重健康,只喝无糖黑咖啡的人群在逐年增加,有客户希望用黑咖啡代替三合一咖啡。面对这一需求,如果用“黑咖啡+奶糖自主”则能兼顾各方的需要。如此一来,一杯小小的咖啡,不仅能彰显南航对客户健康的关爱,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杯有别于其他航企的“南航咖啡”。比如,对于机上餐食,可以通过为客户提供多一个选项来实现服务产品差异化,例如推出“季节限定”“航班限定”等个性化产品,供客户自由选择。客户每多一个选项,南航就多一份筹码。诸如此类的差异化创意可类推出很多。
克服思维惰性,打破思维定式,从客户的需求中,寻找达成服务产品差异化的创意灵感,“不同于人,优于人”的产品也就呼之欲出了。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南航早已从效仿他人变成了垂范他人。服务产品差异化,既能产生经济效益,更能产生垂范他人的社会效益。可以说,这是行业领军企业的责任。
危机,是寻找新增长点的机遇。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航空客运量严重下降,而航空货运量却大幅增长,中外许多航企都出现了此现象。仔细想来,该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国际货运量增加。二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需求迅猛增长,促进了国内货运物流业的发展。这验证了政府所提倡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极具前瞻性和建设性的理论。政府的理论指导和疫情中货运物流业的实际表现,为寻找新的增长点指明了方向。有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货运物流极有可能成为南航新的增长点。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决策,更吹响了今后国内外货运物流大发展的号角。作为国内航空业的标杆企业,率先响应政府的号召,当好国家战略的践行者,是对企业,更是对国家及社会负责的行为。综上所述,货运物流成为南航的新增长点,也是恰合时宜的选择。
那么,如何进一步扩大和发展现有的南航货运物流事业呢?本人认为,可利用南航现有的国内外分公司及办事处,发掘所在地的特色产品,通过南航货运物流网络进行流通,并在网络上的“南航特产”平台进行销售。如此一来,就改变了之前的货运物流只能依靠外部客户的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南航自身贸易货运量也会进一步助推物流货运的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是危机,也是转机,更是机遇。做好“守”“攻”“谋”,航空公司一定会化危机为机遇,打开新局面,实现新辉煌。(作者:郭晖 单位:南航海南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