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范新宇 报道:前不久,上海热线接到市民王先生反馈,其称自己在某航空公司的3万多里程积分说没就没了,并且没有收到任何短信提醒。航空公司方面则解释称,该笔积分已延期6个月,无法为用户再次延期,同时企业并无积分到期短信提醒的义务。
另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8月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在涉及民航领域的相关投诉中,积分兑换纠纷引人关注。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旅客出行需求大幅减少,许多会员在疫情发生前积累的大量里程积分面临过期清零。如果航空公司未能妥善处理,有可能引发旅客的不满情绪。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方面,如果是旅客自身原因导致的积分过期,航空公司按章处理无可厚非。正如法律界人士所说,航空公司对里程积分设置一定使用期限有其法律依据,只要在航空公司网站上对会员手册进行常态化公示,告知内容明确,并提供了可供查询积分有效期的会员俱乐部网站、手机App、销售服务热线等渠道,即履行了对会员的告知义务。不过,航空公司如果在会员通知服务中能够更注重对积分有效期的及时提醒,无疑也是一项暖心之举。
另一方面,对注册成为航空公司会员的消费者来说,其本身负有相应注意义务。也就是说,旅客需要主动了解会员权益和里程积分的使用规则。比如国航“凤凰知音”里程积分的有效期为“自航班飞行日期或消费日期的当月起36个月内有效”;东航“东方万里行”里程积分的有效期自去年9月起,已由原本3年调整为长期“滚动有效”,即只有在连续休眠36个月以上(含36个月),在这期间积分始终既无增减又无使用的情况下才失效清零;而南航明珠卡会员的账户里程有效期同样是36个月,不过南航和国航也都有期限不等的积分延期政策。
上世纪90年代,国航成为我国第一家引进并实施常旅客计划的航空公司,随后其他航空公司纷纷效仿,将其推广到全行业。然而,会员里程积分过期清零至今仍是不少常旅客计划中的体验痛点。2018年中国航空营销峰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多家航空公司每年里程积分的兑换率不足一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相关数据更难有改观。
以往每年近1/3时间奔波于国内各地的某外企销售经理熊女士告诉记者,作为航空公司的白金卡会员,自疫情发生以来,她每年的飞行次数已屈指可数,往年累积的里程积分近来每个月都有不少到期的。但现在因出行受限难以兑换成免费机票,航空公司积分商城所能提供的兑换商品也不够丰富,几十万里程积分眼看成了“鸡肋”。
对航空公司来说,如果里程积分易过期、兑换难,将导致大量忠诚用户流失,无法起到吸引其重复消费进而增加公司收益的作用。因此,受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航空公司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不妨考虑适当延长积分有效期,动态调整兑换规则,为会员提供更有温度的真情服务。此外,在积分商城中,航空公司应不断丰富可供兑换的实物商品品类,增加各类礼品卡券,拓宽里程兑换现金的渠道,强化积分的通存通兑功能,从而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借此提高里程积分的价值,提升品牌忠诚度和信任度,为企业带来更多远期收益。
对旅客而言,除了考虑机票和实物兑换,不妨将目光转向免费升舱、航站楼贵宾厅使用等可供积分兑换的增值服务。它们往往花费不多,却能让空中之旅更加舒适安心,旅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