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报推荐
飞向“天边的阿里”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0-07-24 17:41:00

20200724_004_01_1.jpg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民航客机编织的航线网络在将世界变成地球村的同时,也让过去许多无法到达的远方变得不再遥远。在中国西藏的最西边,有一座被成为西藏秘境的城市——阿里。那里平均海拔4500米,紧挨着无人区,自然条件恶劣,过去曾是“空中禁区”。

2010年7月1日,阿里昆莎机场这座海拔4274米、位列全球海拔高度第四的机场正式通航,让民航的客机载着旅客第一次降落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然而,飞上高高原并非易事,需要机场、航空器以及飞行员都作好充分的准备。通航10年后,记者搭乘西藏航空的班机,经过2个小时的空中飞行时间,来到了“天边的阿里”。

恶劣的自然条件

让航班减载严重

阿里昆莎机场建成以后,飞行区等级为4D,跑道长4500米,停机坪面积5.1万平方米,航站楼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机场最大保障能力为每小时4架次,高峰最大保障能力为300人次/小时。

参与了阿里机场首航飞行的国航西南分公司机长李应告诉记者:“我曾经飞过西南许多高高原机场,但阿里昆莎机场无疑是飞行难度最大的机场之一。”他们所驾驶的执飞阿里航线的空客A319飞机都完成了高高原机场的飞行认证,还特别安装了氧气供给系统。阿里昆莎机场地面服务部副经理梁惠妍告诉记者:“我们这里云层稀薄,地面升温较快,最快1个小时升温2度~3度。为了确保飞行安全,我们会对载运量做临时调整,而且飞机只能利用上午起降,机场全年累计适航时间不足平原机场的一半。通航10年我们从最初保障每架航班30多个人,上升到现在的50多个人。”减载给航空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安全压力,也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困难。

除此以外,阿里昆莎机场这个特殊的高高原机场还有一大运行难题,就是它真的太远了。一条航线的开航,绝不仅是有了适航的飞机和机场就可以的,实际上,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这条航线拥有多少保障性资源。只有当保障性资源能够满足安全的需要时,这条航线的安全运行才能成为现实。由于距离其他机场较远,阿里机场的备降机场选择难度很大,刚开航时其不具备给航空器加油的条件,因此一架航班飞阿里需要带上从阿里飞回拉萨的油量。

不是所有机长

都有资格执飞高高原航线

阿里昆莎机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脉围成的山谷地带,起降航路上均有高山障碍物,飞机起降只能在蜿蜒的山谷中绕行。通航前做验证飞行的时候,国航西南分公司一群有着丰富高高原飞行经验的机长组成了考察队,他们对阿里昆莎机场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机场保障等展开详细考察。李应和他的同事们在做验证试飞的准备工作时,收集到的资料是厚厚的一大本。

阿里昆莎机场航务管理部气象服务班组长尼玛旺姆向记者介绍:“我们航站的一大特点就是气候恶劣,常出现大风降雪风切变,并伴随积雪、吹雪、低能见度的天气,仅2019年我们就组织了11场扫雪,而且年平均大风天数为69天,极大风速达35米/秒。”

阿里昆莎机场距最近的新疆和田机场550公里,距拉萨贡嘎机场1100公里,可供选择的备降机场航距远、条件复杂。这些综合难度系数相加,使得阿里昆莎机场的飞行难度直线上升。为此,很长一段时间,飞阿里的机组都采用3机长配置,以确保飞行安全万无一失。

而且,不是所有机长都有执飞高高原航线的资格,特别是执飞阿里这样的航线。由于高高原机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航空公司一般会从机长教员等技术等级较高的飞行员中选拔参与高高原航线运行的机长和副驾驶。并且,所有执飞高高原机场的飞行员都要具备风切变、客舱释压、单发飘降、襟缝翼卡阻等各种高高原特情处置的能力。虽然要经历重重考验,但能执飞此条航线,对飞行员而言也是一种荣耀。

除了对飞行员的高要求外,RNP精密导航技术也是安全顺利执飞阿里这种困难航线的必要保障。RNP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导航技术,其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使飞机能按照预定航径精确飞行。与传统导航技术相比,运用RNP导航技术,飞行员不必依赖地面导航设施即能精准飞行,即使在能见度较差的情况下也能安全着陆。此外,采用RNP导航技术,还可以优化航径,减少飞行时间,减少油耗及二氧化碳排放,并使下降更平稳,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机场设备和飞行器

都会在阿里出现高原反应

阿里地区属典型的高高原气候,高寒缺氧,每年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的月份长达9个月,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1摄氏度。这样的自然环境,机场供暖设备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阿里昆莎机场供电主要依靠地区电网发电以及自备油机发电,同时采用油机供暖。由于地区电网不稳定,仅能确保航班期间正常供电,通航之初的大部分时间里,仅能依靠自备油机发电。加之供暖、供水条件差,使得阿里航线有着很高的运营成本和安全风险。阿里机场航务管理部经理贡觉曲桑告诉记者:“有一年因为冬天气温过低,导致所有外场设施设备自动关机,空调也失灵,我们不得不采用电暖器给设施取暖,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极寒气候必然会影响航空器以及机场各种设备的运行。在阿里,设施设备降效明显,维护维修难度大、成本高,使用寿命极大缩减。由于高高原地区空气稀薄,飞机的动力到了高高原也会衰减,因此飞行员需要手动进行的操作更多也更复杂。对机场而言,各种设备也会面临相应的高原反应。记者了解到,机场许多设备的工况温度是一个区间,在阿里的极寒天气下,一些设备的温度会跌出其工况下限温度,引发设备故障或者加速设备老化、降效。除此以外,强烈的紫外线也对设备有影响,会导致暴露在阳光下设施设备的材料变形老化,还会影响基于光学传感器数据实施控制的设备的运行状态。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巨的工作任务,阿里民航人以及各个航空公司机组仍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激情,把工作当乐趣,把艰苦当历练,以乐观上进的精神,保障了阿里航线的安全运行。(《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郝蒙)

责任编辑:wanglei 000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与安委会开展交流共建
江西航空团委联合江西民航各单位团委举...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组织开展健步走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