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货运区全面启用。该系统有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及自动化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货运安检全过程电子化、无纸化操作,有效防范安全风险,为实行“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运行”的安检模式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虽然正受到疫情的严峻冲击,但民航长期的发展前景依然值得看好。在复苏之前,民航更应该潜心苦练内功,为厚积薄发做足准备。在新基建的浪潮下,各单位要将智慧化作苦练内功的基本路径之一。
要以智慧化手段夯实安全基础。整体提升行业安全治理水平,人防和技防需要两手抓、两手硬。全行业正在深入开展“三个敬畏”专题教育,推进作风建设,有效提高了民航人忠诚担当、严谨科学、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在此基础上,行业也要强化智慧技防,多管齐下,对安全隐患实现立体防控。尤其在当前的雷雨季节,天气给运行安全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单纯依靠人的力量难免会有疏漏。上海浦东机场的“智慧防汛”平台便体现了“人防+技防”的强大力量。该平台能即时收集分析机场最新汛情动态,整合场区道路、防汛泵站、机场围场河以及机场出海泵闸的信息,打造起完整的防汛神经元网络,帮助机场工作人员及时启动防汛预案,汛期防线更加稳固。
要以智慧化手段强化协同能力。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空地保障资源紧张、指挥体系分离、运行信息交互不畅等瓶颈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便是强化协同能力、提高组合效率。近年来,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协同工作程序为纽带的ACDM(机场协同决策)系统是大型机场联合航空公司、空管等部门“强协同”的主攻方向。中小机场也需要搭上智慧化的快车,强化协同联动。云南西部芒市、保山、腾冲三地机场共同建设了滇西机场群运行协同系统,不仅实现了民航内部各系统的联动,还推动了民航同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协同,打通了空地交通、“航空+旅游”的服务链条。
要以智慧化手段提高创新水平。着力推动民航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在科技创新方面实现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是民航强国建设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呼唤民航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和运行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变革。航空货运是全球抗疫和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也是我国亟需实现智慧化转型发展的领域。在民航局的指导下,河南郑州机场创新开发了电子运单运营平台,为航空公司、机场货站、货运代理企业、货主以及海关等提供销售、订舱、结算、收发、跟踪查询、报关报检等全过程一体化信息服务,全程实现电子化、无纸化和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一单到底,物流全球”的贸易便利化目标。(《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评论员刘韶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