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民航局副局长李健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机场频繁出现粉丝接送机、机场代拍等现象。机场是承担公共运输的服务场所,过多粉丝聚集可能会影响机场正常秩序,引发不必要的纠纷。为了维护机场秩序,方便旅客顺畅出行,不建议粉丝在机场大量聚集接送机。
如果粉丝接送机变成一种“常态”,一种明星出行的“标配”,就可能慢慢演化为行业生态的一部分。此前,有媒体曝光,一些经纪公司为了营造旗下艺人受欢迎的气氛,出资安排“群众演员”人为制造接送机场面。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的背景下,大量接送机人员在机场聚集可能给其他旅客的身体健康造成风险。接机人员还可能会挤占航站楼资源,甚至引发拥挤踩踏,给旅客安全、顺畅出行带来隐患。应对这一安全风险,民航各单位应当多措并举、见招拆招,有效维护机场正常的工作及治安秩序,不能让粉丝接送机“常态化”。
管理粉丝接送机现象首先要管控源头,防止内部原因导致信息泄露。切断风险源头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最有效手段,要防止粉丝在机场“围追堵截”明星现象的发生,首要举措是对于泄露信息的责任人,要有所惩戒。
管理粉丝接送机现象要疏堵结合,既要有严的举措,也要加强宣传引导。民航局曾在2018年发布《关于加强粉丝接送机、跟机现象管理的通知》,要求机场公安机关对粉丝接机扰乱机场正常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从严从重处罚。为了近距离接触偶像做出堵塞、强占、冲击安检通道、登机口等行为,事实上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应当被追究违法责任。部分粉丝并非不了解自己的行为不妥当,但存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对此,机场公安部门一方面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予以处罚,起到警示、震慑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正面引导和法律宣传,号召粉丝尽量不参加接送机活动,或者以合理妥当的方式接送机。
管理粉丝接送机现象要有备无患,相关单位要做好预案,加强协作。应对粉丝接送机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隐患非一家之责,需举各方合力。机场应当首先建立信息搜集和预判制度,再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做到及时响应;各相关部门应该群策群力,共同制订应对预案,合理分工协作,掌握应对的主动权。
粉丝为偶像接送机,初衷是为了获得与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以面对面的方式表达支持和关心。但是粉丝表达支持的行为应当适时、适当,不能侵犯到他人的权益和公共秩序,否则非但不能为偶像“增光”,还可能给偶像“招黑”。(《中国民航报》评论员 刘韶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