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多伦多,平均气温不到8℃,寒冬还顽强地镇守着这座现代化的湖滨城市。
有着超过800万居民的大多伦多地区是加拿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以往,即使再漫长的冬天也无法压抑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然而3月23日,多伦多市长约翰·托里宣布城市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进入紧急状态,多伦多就此陷入了罕见的半休眠状态。
在大多伦多地区的800万居民中,华人占据近1/10,海航集团旗下海南航空多伦多办事处总经理米博是其中的一员。从国内疫情吃紧的“上半场”,到全球疫情蔓延的“下半场”,米博和同事们竭尽全力守护着多伦多与中国之间这条重要的“空中动脉”,在两地和两地同胞最需要的时刻,源源不断地运送人员和物资。
寒冬已是强弩之末,春天踌躇的脚步终会渡过安大略湖。在这个同舟共济的冬天,米博强烈地感受到:即使距离祖国万里,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能一个人战斗。我的背后是家人,是公司和同事,是祖国和同胞。
“我们也是疫情阻击战的一分子一定不能掉链子”
米博在海航工作的时间转眼已经到了第15个年头。在过去的15年里,他的工作足迹跨越三大洲,从国内的西安、北京,到阿尔及利亚、阿联酋、土耳其、日本、加拿大。2019年9月,米博赴任海南航空多伦多办事处总经理。
2010年11月27日是海南航空北京—多伦多航线首航的日子。今年初,当米博和办事处的同事们共同制订今年工作计划的时候,“10周年”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
“一条国际航线开航10周年,对航空公司来说是关键节点,也是新的起点。所以我们当时一致决定要围绕10周年主题开展营销策划和品牌宣传活动,并贯穿全年,计划把开航10周年宣传活动在11月27日那天推向高潮。”米博说。
就在大家为这个贯穿全年的周年庆典计划热情高涨地出谋划策之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国暴发了。国内医疗和防疫物资吃紧的消息传遍了多伦多的华人圈,当地的使领馆、中资企业、华人社团、华人商会、学生团体纷纷行动起来,从各种渠道筹集物资驰援国内。
为了便利疫情防控物资运输,海航在1月下旬率先开辟物资运输绿色通道,境外组织及机构通过海航航班运送救援物资免收航空货物运输费。
绿色通道开通后,米博和其他驻守在多伦多的海航员工进入了“战斗”状态。米博常常会被突然拉进一些微信群,群里有在多伦多的捐赠人,有国内医院的医生,有物资接收方、转运方和志愿者,还有慈善机构的负责人。有些群里大家彼此都是陌生人,在群里高效协调着物资捐赠和运输的事宜。
“这样的群当时得有20多个,我在群里就负责介绍航班信息,解释手续办理的流程、运输要求等信息,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因为有时差,米博担心不能及时解答国内相关方提出的问题,就把日常的睡觉时间推迟到了凌晨。“我告诉同事们,我们也是疫情阻击战的一分子,一定不能掉链子,要体现出我们海航‘店小二’的服务精神”。
那段时间,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的货仓里,许多货物上贴着中国国旗以及“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字条。1月、2月正值加拿大最冷的时候,机坪上的刺骨寒风让人难以久驻。“为了让大家安心,我们一般会在微信群里发一些货物被装进飞机腹舱的照片。有几次,我们的货运经理在机坪上掏出手机还没来得及拍照,手机就已经被冻关机了。包括我们的场站同事、机务同事,大家都怀着一样的心情,为了保障物资运输,坚决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
1月29日至3月16日,共有159批次、超过97吨医疗和防疫物资通过海南航空多伦多—北京航线的物资运输绿色通道运抵国内防疫一线。“在有的微信群里,甚至可以看到武汉一些医院的医生在收到物资后发出的照片。大家虽然互不认识,但是都同样备受鼓舞”。
“我们解的是一个家庭的燃眉之急”
疫情在国内暴发后,米博减少了外出与聚会,同时也建议同事尽量待在家里。“这么做更多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并非预料到疫情会在全球各地蔓延开来。不光是我,在疫情期间,多伦多华人群体的自我防护意识一直是最强的”。
进入3月,加拿大开始出现疫情蔓延的苗头,随后形势急转直下。3月17日,多伦多市所在的安大略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禁止非家庭成员超过5人的聚会,关闭所有室内娱乐场所、公共图书馆、学校等;除提供外卖服务外,所有的酒吧和餐厅也被关闭。
2019年,多伦多猛龙队历史性地夺得了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总冠军,整座城市因篮球陷入疯狂。而如今,多伦多的街头随处可见用各种各样方法“封闭”起来的球场——有的篮球架被挪走,有的篮筐被木板封住。
在加拿大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数量约为23万人,其中多伦多大学就有1.1万人。进入4月,加拿大许多高校本学期的课程陆续结束,大批留学生需要回国。3月26日,在中国民航局发出通知实行“一航司一国一线、一周一班”且客座率不高于75%的规定后,海航北京—多伦多航线被保留了下来,但频次从1周7班降到了1周1班,第一入境点为西安。
日渐萧条的多伦多皮尔逊机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面孔。米博和办事处同事们也收到了许多留学生和家长打来的电话,询问航班和机票的情况。米博告诉大家:“一通电话解的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燃眉之急,一定要耐心地解答学生和家长的问题。如果没有票了,要把售罄的原因解释清楚,并且要注意安抚和鼓励留学生们,留下来要做好防护工作,保持良好心态。”
无论是在航站楼里还是电话中,留学生有礼貌、懂感恩的举动都令米博印象深刻。“我们在现场一遍又一遍地提醒着注意事项,他们不但没有厌烦的情绪,还会郑重地对我们说一声‘我们会听话的,你们很辛苦,谢谢!’这对我来说是一些很温暖的瞬间”。
在日趋严重的疫情形势下,加拿大出现了防疫物资紧缺的困境。从4月2日开始,海航开始执行从国内运送防疫物资至多伦多的“客改货”航班,一次能运送大约20吨物资。
“人工从客舱搬运货物需要注意什么?怎么把控好卸货的时间?现有的地面设施与人员能否保障?怎么协调航权和时刻?”米博开始被拉进新的微信群,群里有国内市场部、地服部的同事,大家热火朝天地研究、讨论“客改货”这一新鲜事物。
“这段时间,梦里都在不停地发微信,打电话。”米博说。
“每个人都是某个人的光明”
当地时间4月29日那天,米博起得很早。在出门去机场前,他告诉妻子和儿子,晚上不必等他回来吃饭。
这一天,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会有两架海航波音787忙碌的身影。一架是飞往国内的HU7976客运航班,另一架是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来的“客改货”航班。
11时30分,米博和海航多伦多航站经理召集现场的海航工作人员开航前准备会,对旅客订座数量、值机开始、值机截止、登机等几个关键时间节点进行逐一确认,并再次强调了相关健康二维码查验和测温的流程。
准备会结束后,大家开始穿上装备,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手套、鞋套一样都不能少。从4月初开始,米博便要求所有在航站楼的工作人员必须全副武装上岗。随后,大家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到值机柜台和登机口做相关准备,一部分人到机坪配合机务人员做运行保障工作。
尽管距离航班起飞还有5个多小时,但米博发现航站楼里已经有不少旅客,他们从早上9时就已经陆陆续续赶到机场。
13时20分,7个海航值机柜台一字排开,所有人严阵以待,旅客开始办理值机。“我在现场的主要职责是把控好秩序,认真防疫防控,保护好旅客和工作人员。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我就需要及时和国内的同事以及当地的使领馆进行沟通。”米博说,“候机的时候,旅客情绪会有些焦虑,他们会问飞机上安不安全,抵达后隔离的政策是什么,隔离结束后怎么回实际目的地等问题。对解答这些问题我们早有充分准备。”
16时20分,登机截止,旅客都已等候在登机口。此时距离货运包机降落还有不到20分钟,米博和航站经理周昆抓紧开车前往货运仓库,从那里安检后进入机坪远机位。此时货运仓库外已经停满了当地货运公司的卡车。通过它们,远道而来的救急物资当晚就能够送抵最终目的地。在这里,米博成了供航站经理调配的一名“手下”,与货运经理一起协调保障、监装监卸、清点货物,忙里忙外。
17时42分,HU7976顺利起飞;19时30分,货运包机也完成使命返回国内。皮尔逊机场又一下变得冷冷清清。
回到家里,妻子为米博留了饭菜,一整天没有正经吃饭的他狼吞虎咽起来。那天晚上,米博看到同事们都在微信转发一篇名为“每个人都是某个人的光明”的公众号文章。文章刊登了一位留学生家长写给海航的感谢信,她在加拿大求学的孩子亟须回国,但屡屡受挫,最终在海航员工耐心的帮助下,于4月15日乘坐HU7976航班从多伦多顺利回国。
信中写道:“莎士比亚说‘每个人都是某个人的光明’——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亲人们的光明;海航敬业的工作人员何尝不是旅客的希望,是如我一样诸多陌生人的光明。”
“看到这段话我还是蛮受触动的。这段特殊的工作经历,让我更深刻体会到自己职责的重要性,也对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更加认可了。”米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