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国际民航
捷星亚洲航空停运折射低成本运营困境?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5-07-02 10:24:00

 

 

澳航集团近日宣布,将从今年7月31日起正式停止旗下捷星亚洲航空的运营。作为澳航集团旗下的低成本航空品牌,在过去的20年里,捷星航空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先后在新西兰、新加坡、越南和日本成立了当地品牌的基地公司,其中尤以基地在新加坡的捷星亚洲航空影响力最大。

捷星亚洲航空虽然以运营东南亚航线为主,但是作为海外的主要基地航企,它还承担着以新加坡为枢纽,连接东南亚与澳大利亚的重要职能,新加坡也是捷星航空开辟海外远程航线的重要基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澳航集团作出关停捷星亚洲航空的决定呢?

利用低成本品牌开拓新市场

作为澳航集团旗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捷星航空于2004年正式成立并不断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悉尼、布里斯班和黄金海岸等城市之间开辟航线,进而又开辟了前往新西兰奥克兰、基督城等主要国际目的地的航线。澳航集团打造捷星航空低成本品牌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特定市场的不同客群实行差异化管理。2013年,捷星航空引进波音787-8飞机后,开始开拓远程低成本市场,陆续开通了从澳大利亚境内至美国、韩国、泰国和日本等不同国家的航线。

捷星航空在成立之初就受到业内不同声音的质疑,但它在过去的20年里不断成长,先后在新西兰、新加坡、越南和日本注册成立了子公司。目前,捷星航空已经跻身澳大利亚乃至亚太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之列。尤其在过去的5年中,捷星航空在澳大利亚国内航线上实现了最低航班取消率的目标,并连续2年实现了最高航班准点到达率。

捷星航空的发展主要依托澳大利亚国内市场,先后在墨尔本、悉尼、布里斯班和黄金海岸建立运营基地,并开通了国内、国际航线。捷星航空在2007年引进空客A320-200飞机并取代了老旧的波音717-200飞机之后,运营效率和业绩开始明显提高。尽管与母公司澳航在布里斯班—悉尼等一些航线上存在竞争,但捷星航空锁定的是价格敏感型客群。差异化的低成本品牌成为澳航集团开拓市场的一个利器。

在远程航线运营方面,捷星航空避开了澳航运营的航线,如悉尼和墨尔本至日本航线,而是执飞凯恩斯和黄金海岸至日本航线,实现了商务旅行市场和休闲旅行市场的互补。另外,为更好地开拓和经营中远程市场,捷星航空订购了20架燃油经济性更优和飞行航程更远的空客A321XLR窄体客机。

为构建亚太低成本航空运输网络,与新加坡的捷星亚洲航空、日本的捷星日本航空等实现航线网络的有效衔接,2023年11月,捷星航空采用波音787-8飞机开通了每日1班布里斯班—日本东京(成田)直飞航线;2024年2月,又分别开通了每周4班布里斯班—日本大阪,以及每周3班布里斯班—韩国首尔直飞航线。2024年8月,捷星航空开通了珀斯—新加坡航线。目前,捷星航空从澳大利亚境内执飞至斯里兰卡科伦坡和日本冲绳等17个亚太目的地的航线。

以新加坡为枢纽开辟旅游航线

捷星亚洲航空基地设在新加坡,其主要航线覆盖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和中国一些主要城市。捷星亚洲航空凭借低票价和可靠的服务保障,成为东南亚主要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之一。

捷星亚洲航空从2022年8月开始将新加坡至泰国曼谷、菲律宾马尼拉航线的航班量分别增至每周8班、每周13班,航班客座率一度超过90%。捷星亚洲航空从新加坡樟宜机场执飞前往东南亚12个目的地的航班,每周航班量超过200班。

2023年初,捷星亚洲航空开通了新加坡—中国海口直飞航线。2023年12月,捷星亚洲航空采用空客A320飞机开通了每周4班新加坡—中国无锡航线,每年在该航线上提供超过7万个低票价座位。这也是新加坡到无锡的首条客运航线。2024年初,中国和新加坡互免签证政策生效,进一步刺激了两国旅游业的发展。

2023年11月,捷星亚洲航空恢复了每周3班新加坡—日本冲绳航线,成为当时唯一开通这一直飞航线的航空公司。2023年12月,捷星亚洲航空恢复了每日1班新加坡经菲律宾马尼拉至日本大阪航线。据悉,捷星亚洲航空每年在上述两条航线上承运超过18万人次旅客。与此同时,日本旅客可选择捷星日本航空在日本国内15个目的地城市之间进行无缝换乘,其中包括冲绳至东京(成田)、名古屋和大阪等航线,均为每日1班。

泰国甲米和菲律宾克拉克拥有迷人的海滩、壮观的石灰岩悬崖,是东南亚著名的旅游城市。为开拓假日热门旅游市场,捷星亚洲航空采用空客A320飞机于2024年6月分别开通了每周6班新加坡—甲米和每周5班新加坡—克拉克直飞航线,每年分别提供6万个和4.5万个低票价座位。这些旅游航线的开通,进一步完善了捷星航空在东南亚的航线网络,也为度假和探亲旅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2024年11月,捷星亚洲航空开通了新加坡至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直飞航线,每周5班,采用空客A320飞机执飞,每年可提供超过9万个低票价座位。该航线的开通,进一步完善了捷星亚洲航空以新加坡樟宜机场为枢纽的航线网络,为往来东南亚的旅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将资源集中投放到重点市场上

尽管捷星亚洲航空在市场拓展和网络运输上取得了成功,但在后疫情时代,捷星亚洲航空与其他航空公司一样面临诸多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对捷星亚洲航空来说,在亚太地区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不断恢复的同时,其面临不断上涨的供应商成本和机场收费。另外,该公司与来自东南亚的亚航和酷航等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竞争加剧,导致其财务状况极不稳定,尤其是近两年供应商成本上涨了200%,对捷星亚洲航空的持续经营造成了严重威胁。澳航集团发布的信息显示,在2024/2025财年,捷星亚洲航空预计亏损3500万澳元。

目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滞缓阶段,亚太地区航空运输业虽然正逐步走出疫情的影响,航空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航空运输市场面临运营成本增加和更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对低成本航空公司来说,不仅面临运营成本增加,还面临票价进一步下滑。澳航集团决定停止捷星亚洲航空运营还是出于降低成本和优化航线网络的考虑,计划将资源集中投放到核心重点市场上以创造更多利润。

长期以来,往来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航线一直是两国商务和休闲旅游最重要的客源市场。除了在新冠疫情暴发前两年中国一跃成为澳大利亚最大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新西兰一直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商务和旅游市场来源国。因此,深度开拓新西兰市场并依托新西兰主要机场连接澳大利亚的中转网络,成为捷星航空拓展市场的一个战略目标。

捷星亚洲航空停止运营后,捷星航空在东南亚共有16条航线会受到影响,也将有近5亿美元的资产被释放出来,其中包括将13架空客A320飞机投放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核心市场上,以此增加捷星航空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市场投入。虽然捷星亚洲航空即将停运,但是捷星航空依然会正常运营澳大利亚至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远程国际航线。

为加快航线网络建设、强化航班衔接,捷星航空还调整了基督城—墨尔本的航班时刻,从而利用墨尔本枢纽有效保障旅客前往亚洲如越南胡志明市、泰国曼谷和普吉岛,以及新加坡等城市,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休闲旅客并增加低成本航空运输量。(中国民航报特约撰稿人 王双武)

延伸阅读

澳航集团顺应市场变化调整经营战略

捷星亚洲航空退出东南亚市场,标志着捷星航空亚太战略布局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航空运输市场的兴衰与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目前,航空运输市场受到地区武装冲突、货币汇率波动、供应链挑战、运营成本增加和全球宏观经济下行等多种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虽然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将有所增加,但是激烈的竞争会导致票价严重下滑。

捷星亚洲航空面临的困境是其他航空公司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在这种形势下,一些航空公司必然实施市场收缩战略,适时调整经营策略,通过产品、服务、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将资源集中投放到重点市场上,以确保公司的稳定发展。捷星亚洲航空的停运是澳航集团当下的权宜之计,在未来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也许澳航集团将恢复捷星亚洲航空的运营。(王双武)(编辑:张薇,校对:李季威,审核:韩磊)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与时间赛跑!3U3349航班紧急返航,争分...
东航西北分公司:空保铁军多维发力,筑...
东航MU5198机组成功救助被毒蛇咬伤旅客
金鹏家庭会员同行可享额外积分奖励
内蒙古自治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程技术...
大庆萨尔图机场开展民航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庆祝建党104周年暨“七...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安全生产月”期间开...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安全生产月”期间与...
江西民航消防专业培训圆满举行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月应急演...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隐患...
郴州机场举办2025年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
延吉机场召开“航司乐·丝蜜达”服务品...
江西航空成功举办2025年度江西省“天工...
发力培育引入AI企业 东航滨江中心获“模...
同程旅行发布2025暑运报告:今年暑期约6...
东航甘肃分公司喜获东航飞行员技能大赛...
安徽监管局对辖区无人机培训企业开展经...
华东空管局工程建设指挥部:提升管制大...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