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国际民航
当直升机为海上风电“护航”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9-11-11 19:28:00

仅仅10年时间,直升机在海上风电领域的运营数量已经从0增加到了现在的40架。空客预测,到2050年,这个领域还需要超过1000架直升机。



直升机为海上风电“护航”

风电是世界范围内发展速度最快的新能源,海上风电则代表了当今风电技术的最高水平。海上风电作为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预计到2030年,全球的海上风能将接近250千兆瓦。到2050年,将有65000台海上风机投入使用,届时风电能源中超过30%的份额将来自海上。

过去,海上风机的运维人员基本依靠船舶进行通勤。但是随着单机产能越来越高的风机进入市场,加上风场离岸距离越来越远,风机的运维难度也在逐渐加大,风机停机对风场产能和收益的影响也更大。“这就是直升机为什么要进入海上风电这个领域”。空中客车直升机公司西欧地区销售负责人丹尼斯表示,直升机可以帮助海上风电运营商更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及时止损。

仅仅10年时间,直升机在海上风电领域的运营数量已经从0增加到了现在的40架。丹尼斯预测,到2050年,这个领域还需要超过1000架直升机。

为什么需要超过1000架直升机?

对于海上风机的运维来说,直升机最大的优势是出勤率,可以达到近90%,一些运营商甚至能达到93%~97%。而船舶只能达到近50%,还要取决于船舶的类型。丹尼斯告诉记者,在欧洲,风机在冬季的产能更高,但是船舶在冬季有20余天的时间无法运营。中国亦然,产能更高的台风季也恰恰是不利于船舶运营的时期。

同时,根据空客直升机公司的报告,在海上风电领域,直升机的安全等级比船舶高出10倍。在海上风浪较大的情况下,从风机上下船的过程非常危险。

当然,直升机最显著的特点是速度快。这不仅可以尽快排除风机故障,恢复风机运行,减少对收益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提升技术人员自身的“产能”。

以德国一个距离海岸约75公里的风场为例,如果使用直升机,飞到该风场需要大概40分钟,而坐船则需要6个小时。全球海上风电领域最大的直升机运营商德国HTM集团董事总经理贝恩德告诉记者,通常技术人员坐船超过50分钟就会出现晕船的情况。“根据我们进行的一个研究,利用直升机缩短通勤时间,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30%”。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救援任务。“如有病人需要紧急抢救,直升机无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丹尼斯说。

为什么空客直升机最受欢迎?

在2008年之后,投入海上风电领域的直升机数量直线上升,主要服务北欧地区。在全球该领域的40架直升机中,75%都来自空客公司,包括H135、H145、H175,未来还将有全新的H160。这些都是非常适合执行该任务的机型,其中H135占到了整个机队份额的17%以上。

HTM集团主要运营的两种机型就是H135和H145。贝恩德告诉记者,HTM集团首先使用的是H135,它的采购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德国一些不太远的风能项目。而H145则适合远海项目,通常可以一次运送两支队伍,一支队伍有3人。“这很重要,因为直升机可以一次把两支队伍放在不同的风场。同时,H145能实现在商载不减少的情况下由双飞行员执飞”。

此外,空客直升机的客舱可以快速灵活地改变布局,因而能够搭载更多的技术人员或是更多的货物。

为什么中国是最具潜力的市场?

事实上,中国已经开始进入海上风电领域。目前,全球每15台风机中就有8台来自中国的制造商。中国的6家主要运营商已经安装了超过1000台海上风机,占全球风机装机量的约20%。

空客公司预测,中国的海上风机装机量将以每年15%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30年,这些海上风机的产能将达到10千兆瓦,占全球风能的50%。

据了解,目前还没有直升机参与到中国的海上风电运维工作中。因为中国运营商的风机上还未部署相应的绞车作业平台,这是直升机投入运营的硬件条件。丹尼斯表示,空客公司正在与中国的制造商以及风电专家制订相应方案,并制定相应的运营规则。“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看到在中国有海上风电直升机项目实施”。

与此同时,空客直升机公司在中国将提供完备的支援服务。尤其是海上风电任务对飞行员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额外培训。“我们在北京有H225模拟机,在天津有H135模拟机,能够助力中国客户的飞机更安全地投入运营”。丹尼斯说。

相关

H135是海上风电业务的空中“轻骑兵”

在现有执行海上风电业务的直升机中,H135是最受市场欢迎的机型。

空客直升机H135项目负责人马丁·施耐德表示,未来,中国的海上风电业务亦会保持对该机型的旺盛需求。空客直升机公司测算过,使用直升机可以为中国的海上风场带来2.5%~10%的收益。

今年4月,青岛H135直升机总装线正式投入运营,该总装线是外国制造商在华建立的首条直升机总装线,同时也是欧洲以外的首条H135总装线。该总装线的建立和运营是基于2016年空中客车直升机公司与中国合作伙伴签订的100架H135采购框架协议。自2019年起,这100架中的95架直升机将在青岛总装线完成组装。在不久的未来,将会有从青岛总装下线的H135开始执行海上风电业务。(《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程婕)

责任编辑:wangyaling 000
推荐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