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海两场航班“吃饱吃好”
浦航石油保障油料突破3000万吨
随着近日“大西洋”号油轮的航油接卸工作顺利完成,上海浦航石油有限公司在运营第十个年头时,实现累计接卸航油超过3000万吨。这家上海航空枢纽最重要的航油储运企业,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夯实了基础能源保障环节,确保南来北往的航班在上海两场“吃饱吃好”,并通过持续科技创新,填补了中国民航在航油储运领域的多项空白。
强强联手
打造一流空港航油枢纽
上海浦航石油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机场集团和中国航油集团共同合资,按照上海地区机场航油中转枢纽的目标功能定位,于2006年注册并开工建设,在2009年正式开始运营。

浦航石油码头是我国吞吐量最大、接卸能力最强的航油专用码头
浦航石油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的重要场外配套项目。这位,十岁的少年正式出发,为已经建成二期工程的浦东机场输送航空油料。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民航飞机也不例外,而它们“吃”的是航油。对一座航空枢纽港而言,要安全高效地运营发展,不仅需要现代化的航站楼、高品质的飞行区,以及与航企的积极配合外,还少不了航油这个基础。机场的航油保障在数量上充裕及时,质量上严格把关,才能让航空公司在这里放心地投入运力,才能确保四方旅客走得及时、顺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也就有了国内一流空港运营者上海机场与航油供应国家队中国航油的强强联手。
浦航石油从规划布局之初,就站在了行业发展的前沿:企业集码头、油库、管线三大设施于一体,打破了过去国内航油储运中,不同供油环节由不同企业独立管理的传统模式,实现一体化整合。位于上海浦东的浦航码头拥有380米岸线,设计年吞吐量达500万吨,具备装、卸双向功能,是目前国内吞吐量最大、接卸能力最强的航油专用码头;浦航长输管线全长18.4公里,能向上海两场输油,是目前国内口径最大、输送能力最强的航油管线。
“血脉畅通”
实现上海两场网络化供油
除了设施布局带来的保障能力提升,浦航石油的投运更促进了上海机场航油保障供应格局的优化。

浦航石油油库是我国库容最大的航油专用油库
2009年之前,上海两大机场航油供应采用“点对点”模式,两场供油管线彼此独立且不互通。在浦航公司运营后,同步启用的企业输油管线实现了向浦东、虹桥分时独立供油。在此基础上,上海机场集团、中国航油集团对上海地区供油模式重新进行了梳理规划,统筹优化管网建设,初步形成“两大机场、三个油源地、五条管线”多点互通、高效可靠的网络化航油供应格局。
浦航石油投入运营后,对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的供油量伴随上海航空枢纽的迅速发展而同步成长,从2009年的年供油量约100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年供油量415万吨;占上海两场的供油比从2009年的36.5%提高到2018年的73.6%,有效满足两场日益攀升的航油需要,奠定了行业内航油转输量最大、转输效率最高的领先地位。
在业务量持续增加的同时,浦航石油还完成了二期建设,库容从运营之初的8万立方米增加到20万立方米,是目前国内库容最大的航油专用油库。
科技创新
助力空港航油保障安全
航油储运的稳定可靠,事关机场运行核心需求,而航油储运业务本身,又是一项安全生产要求高、压力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对集码头、油库、管线三大设施于一体的浦航石油而言,更是环环相扣、不容有失。过去,航油储运领域的不少工作依靠师徒带教的模式,管理和培训方式较为传统,在业务规模高速成长的今天已经难以满足要求。为此,浦航石油从运行之初,就将推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科研和管理创新夯实运行品质作为重中之重,此后还成立了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室,积极探索各类规范的编制。

浦航石油进行应急演习
在码头管理中,浦航石油将民航安全管理思路融入码头操作,编制完成《民用航空燃料码头管理及作业规范》,并在2012年4月由民航局作为行业标准颁布实施;在油库管理中,浦航石油负责起草的《民用航空喷气燃料添加抗静电剂操作规程》和《民用航空燃料储罐铝制内浮顶设备完好技术要求》分别于2013年和2017年由民航局颁布实施。这些行业规范,填补了业内的多项空白。浦航石油还于2014年组织技术力量汇编完成《浦航管线手册》,全面涵盖航油管线技术信息、巡查要求、监管流程、联防制度、应急措施及联络方法等内容,实现了依据手册高效高质量管制。
如今,浦航石油已经启动了油库三期扩建项目,将新建6座2万立方米油罐。扩建后,总体库容将增大至32万立方米,还正在积极推进码头扩建,以打造成为上海地区航油中转基地、华东地区航油储备基地、沿海沿江航油集散基地。未来,其航油储运能力有望增大至每年1000万吨,从而积极参与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为上海航空枢纽成长提供持续保障。(《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记者钱擘 通讯员黄颖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