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武秀昆 报道:日前,民航局向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颁发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为这种新型交通工具服务社会开启了绿灯。被誉为“空中出租车”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为与地面奔跑的出租车一样的出行工具。
在eVTOL蓄势待发之际,为之铺路搭桥的体系化起降场地建设也应被提上议事日程。作为一种新生事物,eVTOL的诞生或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节奏,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但其发展要成燎原之势并不简单,必须构建覆盖城乡的起降场地和运营体系。笔者认为,应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把垂直起降载人航空器场地建设纳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从运营规则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地面行驶的出租车尚有各种交通法规、交通和交警部门监管,犹如“天女散花”的eVTOL无疑也要有一系列的规章秩序,才有可能规范运行。eVTOL运行涉及空域、航线、航向、航速、气象、高度、规避、算法、精准、冗余等一系列问题,只有确保有完整的运行规则,才能自由飞翔。
从体系设计上,构建eVTOL起降场地及运营体系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包括场地平台、飞控系统、独立建设、依附建设、融合建设以及新建、改建、扩建、拆建、合建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其中选点布局与标准规范至关重要,是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这一体系构建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绘蓝图,而是在五颜六色、参差不齐的基础上做规划,难度可想而知。
从应用实践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包括eVTOL普及应用在内的通用航空发展健康与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飞行作业量及安全飞行小时数。飞行量与起降场地体系建设密切相关,起降场地事关航线密度与里程延伸,与飞得多少、飞得高低、飞得远近等都有关联。场地选点的科学性和航线密度的合理性,最终都要经得起实践检验。
从改进提高上,任何事物发展所追求的目标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eVTOL的应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还要追求效率、效益与运行品质。因此,需要加强战略谋划与顶层设计,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和评估取舍,全面做好需求分析,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营体系和运行机制中寻找灵感,在就事论事中举一反三,在持续改进中不断提高。
科学谋划垂直起降载人航空器场地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应充分意识到,构建空地一体、多维融合的新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仅事关通用航空产业、低空经济业态和高质量发展,也关系到你我他的出行安全与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