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十年,步履铿锵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民航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面落实民航强国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砥砺前行、锐意进取,交出了殷实、厚重、亮丽的十年非凡答卷。
这十年,是深耕行业安全管理的十年。
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民航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要建设更多更先进的航空枢纽、更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蓝天映初心,奉献写忠诚。安全是民航之本,安全监管是民航安全链中重要一环。十年来,民航山东安全监督管理局党委全面贯彻落实民航局党组、华东地区管理局党委决策部署,始终将安全监管作为中心工作、首要任务,敢于担当,用心履职,坚持以“严格行业管理,服务山东民航”为己任,以安全监管为核心,以市场监管为重点,以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形成了条块结合、层层落实的安全指标控制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辖区安全态势日趋平稳,安全裕度不断加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监察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有力推进了辖区民航高质量发展和行业监管工作长足进步。

2019年9月,监管局召开庆祝建国70周年座谈会
十年来,民航山东安全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业务量稳步前进,位列华东地区前三名。截止2022年8月,山东辖区(除青岛)民航单位包括1家运输航空公司,30家通用航空公司,9家运输机场,12家通用机场,1家空中交通管制单位,2家航空油料保障单位,15家航空维修单位,16家航空器及部件生产单位,3家航空学院。民航山东安全监督管理局通过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的监管,利用系统监管方式,推动了安全关口前移,安全发展理念不断更新,安全基础不断完善,安全品质不断提升,保证持续安全的能力不断增强。
十年岁月、风雨砥砺,在民航安全监管的第一线见证了山东民航腾飞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山东民航事业发展众志成城、接续奋斗的每个细节。
这十年,是改革发展主动求变的十年。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明确要求,要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出全省机场资源整合的重大决策。
2019年2月,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正式揭牌成立,一期整合了济南、烟台、临沂、威海、日照、东营6个机场,委托管理济宁机场,2021年12月顺利整合菏泽机场,全省10个运输机场中的8个已实施统一管理。全省机场资源整合的第一年就实现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大幅攀升,增幅均高于华东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烟台机场客流量突破千万大关,山东成为全国第三个,江北第一个拥有3家千万级机场的省份。

2019年7月,山东监管局全体党员沿着总书记的脚步,走进山东济南三涧溪村
“十三五”期间,全省民航业累计完成建设投资406亿元,较“十二五”增长300%。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标志着项目从前期筹备阶段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实施阶段。济南国际机场二平滑、济南国际机场北指廊、威海机场停机坪扩建、临沂机场三期改扩建、日照机场垂直联络道及维修机坪等工程投入运营;烟台机场二期改扩建、临沂机场航站楼改扩建、东营机场改造提升、潍坊机场候机楼改造、济宁机场迁建等项目有序推进。
这十年,是真情服务情暖民心的十年。
智慧民航建设作为行业“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线,主要目标是建成“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能协同、开放共享”的智慧民航体系。十年来,山东民航人不断深挖潜力,科学把握运行标准、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强化技术手段支撑,持续提升机场服务品质。各机场自助值机设备全覆盖,实现了国内航班无纸化便捷出行,3家千万级机场开通了“易安检”服务,安检通行效率提升了30%。另外,行李跟踪系统也实现了射频识别“串线成网”。
“十三五”时期各机场平均航班放行正常率比“十二五”末提升8个百分点。山东航空实施“航班正点工程”,投入巨资为机队飞机装配HUD设备,运用新技术手段提高低能见度天气下的运行水平,航班正点率一直位列全民航前茅;推进城市候机楼建设,开通辐射周边县市城际公交快线,集疏运体系更加顺畅;深化服务品牌建设,打造了济南国际机场“绿丝带”、烟台机场“朋来飞”等特色品牌,进一步丰富品牌内涵;大力推进机场容貌提升工程,搭建城市文旅宣传平台,完善城市文化长廊。全省机场服务品质明显改善,真情服务“五度”理念深入人心。

2020年3月17日,济南国际机场用航空最高礼遇“过水门”仪式迎接援鄂医疗队凯旋
这十年,是坚守初心彰显担当的十年。
十年来,山东民航人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意识,多措并举,担当履责,历次重大运输任务保障万无一失,多次受到上级表彰。除每年春运、两会代表运输等例行的重要工作外,完成了十一届全运会、G20峰会济南备降场、70周年国庆等重大航空运输保障任务。修订了山东辖区重大运输任务保障工作机制,明确了预案启动、预先协调、现场保障、事后总结等方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运输保障经验。疫情期间,保障了28架次往返武汉医疗队、11次援琼医疗队。近年来,民航山东安全监督管理局4次荣获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表彰的“情满旅途”先进集体、2次获得民航局重大运输工作先进集体、3次获得山东省春运领导小组表彰的先进组织单位。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单位干部职工闻令而动,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生产一线职工日夜奋战,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山东航空以“最优先级”保障执行疫情防控运输,共保障51班医疗包机,利用正班运送人员、物资19班次,接运医护人员5037人,运送防疫物资198643公斤,在“大战大考”中体现了勇毅和担当。济南国际机场保障了来自11个国家入境临时航班、山东援鄂援疆援沪医疗队包机、复工包机、赴英国联合工作组包机、乌克兰撤侨、维和部队和央企员工回国等近百架次。全面抓好关键部位、关键环节防控,高标准落实“四四二”等疫情防控措施,仅用18天时间,建成可同时满足200余位国际航班保障人员休息居住的高品质隔离用房,成为华东地区第一个新建成国际航班保障用房的机场。济南国际机场率先用航空最高礼遇“过水门”仪式迎接援鄂医疗队凯旋,被人民日报整版刊出。今年新一轮疫情暴发以来,仅用15天时间,在济南机场建成可满足2000吨入境货物保障需求的集中监管仓,增建扩建航班保障用房,牢牢守住全省疫情防控空中门户。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遏制,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为快速响应国务院和民航局号召,助力各地政府和企业复工复产,山航在行业内率先推出承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的复工复产定制包机包座航班。

2020年9月16日,省直机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山东监管局召开。
山东民航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不辱使命、攻坚克难,零差错、零失误地完成各项任务,充分体现了山东民航人的政治责任担当。
这十年,是绘就展翼腾飞蓝图的十年。
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发展民航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民航事业跨越式发展,正朝着建设民航强国的宏伟目标昂首迈进。
截至目前,山东民航运输的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都超过了2012年的两倍,货邮运输量为2012年的1.8倍。2016年济南国际机场开通首条至洛杉矶洲际直航航线,2019年全省累计执飞客运航线721条,其中国内航线617条,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航线104条,较“十二五”分别增加78.5%、72.8%、73.3%以上;累计通航城市163个,其中国内城市124个,国际及地区城市39个,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41.7%、39.3%、50%。山东各机场累计执飞航线511条,其中国内航线444条,国际及地区航线67条。山东机场日韩门户功能持续巩固,面向韩国航空的市场位居全国第2位。全省机场腹舱货运基本覆盖客运通航城市,累计开通全货机定期航线23条。“十三五”期间,全省运输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2.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221.5万吨,起降260.9万架次,2015—2019年均分别增长15.19%、7.75%和16.44%,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9、2.8、8.4个百分点。2021年全年新开通航线59条,累计执行航线475条,引进过夜运力13架,快线、准快线航线达到26条,通航城市达到134个,全省民航运输通达能力大大增强。济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的77.5%,增幅居华东地区13家千万级以上机场第2位;支持国际航空货运发展,先后开通济南-巴西圣保罗、济南-美国芝加哥等国际货运航线,其中济南-巴西圣保罗是国内航距最长、唯一直飞南美洲的货运航线。累计完成货邮吞吐量27.88万吨,同比增长17.7%,国际货邮吞吐量12.29万吨,较2019年增长143.5%,且连续两年增幅在50%以上,为全省稳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突出贡献。

2022年7月26日,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机场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评审会顺利召开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初步实现,民航业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性作用愈发显现。“一个流动的中国正彰显出繁荣昌盛的活力。”
这十年,是深耕“运通融合”的十年。
十年来,精心培育,积极开拓航空运输市场。山东航空作为唯一一家本土航空公司,用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搭建起了山东连接世界的“空中桥梁”打造出山东民航发展史的一张亮丽名片。山东航空保持了连续27年的安全飞行记录,累计安全飞行468.85万小时,安全起落248.18万架次。运输旅客2.52亿人次,货邮217.91万吨。机队结构持续优化,建立起波音737单一机队,飞机总数达到134架;在济南、青岛、烟台、厦门、重庆、北京、乌鲁木齐、贵阳等地设有分公司和飞行基地,形成了以山东、厦门、重庆为支点,“东西串联、南北贯通”的航线网络布局。目前经营国内、国际、地区航线共290多条,每周 4300多个航班飞往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并开通韩国、日本、泰国、印度、柬埔寨等周边国家及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等地区航线。山东航空也是中国民航行业首家也是唯一荣获全国质量奖的航企,先后四次获得民航总局安全最高荣誉奖“金雁杯”、“金鹰杯”,荣获中国民航“飞行安全四星奖”,连续第8年获得“最佳航空公司奖”。

山航机队
十年来,通过不断创新思路助推通用航空发展,释放发展活力,山东通用航空发展由弱变强,从2012年不足10家通航企业发展到山东省内通用航空运营企业已批核在批的近40家,居华东地区之首,成为国内重要的通航运营基地。其中,日照机场作为华东地区通用航空飞行量最大的运输机场,以创新打造“两翼齐飞”示范标杆为重点,以“设施融合、管理融合、运行融合、服务融合”为方向,以“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为抓手。实现了通用航空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史性突破,进一步完善了现代化通航生态体系,塑造了日照航空产业优良生态圈。目前已有九天飞院、南山飞院等5家驻场通航企业、62架通用飞机驻场运行。全省3家141航校全部将运营基地布局日照机场,年培养(商照)飞行员200余名,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通航飞行训练基地。
路线图清晰,时间表明确,任务艰巨,关键在“干”。
这十年,山东民航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锐意进取、砥砺深耕的昂扬姿态在推进民航强省战略上加快奋进脚步,航线网络全面优化,客货主业稳步发展,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安全管理从严从实,重点工程高效落地,服务品质提档升级,智慧机场成效凸显,各项工作都得到了跨越性发展。
这十年,山东民航各单位紧密围绕民航强国、交通强省建设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大局,跳出空港看空港,在更高层次上发挥民航重要战略产业作用,始终践行满足民众美好出行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匹配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使民航行业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十年砥砺深耕,十年奋楫笃行,十年锐意进取,十年初心如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山东民航人将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跑出最好成绩,为民航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编辑:孙文瑾 校对:王亚玲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