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讯:秋天来了,泗阳县临河镇西稍村虽有些凉意,但西稍村村民们在电脑前却讨论得热火朝天,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他们是在临河镇党委副书记兼西稍村“第一书记”张平的带领下学习网络新技能,推销着自家的农产品。这是张平口中的平常事。但是,西稍村村民却说,张书记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平常事像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他们脱贫致富的路。
第一盏希望灯:走村入户,破解脱贫攻坚难题
今年三月,从东航江苏公司来到西稍村后,张平用最短的时间梳理了扶贫思路。主要有:困难户有多少户?每户到底是什么情况?致贫的原因都是哪些?有哪些突破口可以脱贫?而后,他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村落屋舍去寻找解决难题的答案。
张平的笔记本里这样写道,“扶贫不在嘴上,而在腿上,跑得多了,路子就广了,想法就多了,小康之路就更加明朗了。”经过认真摸底后,张平从帮扶工作队的工作思路与政府的扶贫政策出发,鼓励贫困户坚定信心,自立自强,争取早入走出困境。

第二盏希望灯:耕读永传,滋润留守儿童心田
西稍村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们大多数整日背着破旧的书包,没有课外读物。“第一书记”来后就总寻摸着为这些孩子们做些什么。他总是想孩子是西稍村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他们茁壮成长,才能在未来结出自力更生、奋斗不息的果实,才能使这片土地的人们永远的摘掉贫困的帽子,从而改变他们的人生。
说干就干,很快,张平就通过多方努力和协调,带领着帮扶队员将380多本崭新的课外读物搬进何庄村、西稍村村部。孩子们在看到书的那一刻开心地欢呼了起来,他们迫不及待地翻阅新书,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看到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张平欣慰的笑了。

第三盏希望灯:架设路灯,照亮村民致富之路
经过张平的走访调研,天黑无路灯成为了西稍村民们生活的一大“障碍”。张平第一时间向所在单位申请资金来架设路灯。通过协调组织,目前已经完成了清障工作,接下来将埋放共计LED光源路灯100杆,预计将在11月15日投入使用,让脱贫之路“亮”起来。
“现在基本一个多月才回一趟家。因为我爱人也在东航工作,需要倒班,所以孩子只能让父母帮忙照顾了。”张平说,“想他们了就打个视频,这边确实抽不开身。”
第四盏希望灯:引进项目,全力以赴授之以“渔”
张平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以产业带动就业。他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和全盘规划。既要抓产业创收入,也要保民生提质量。张平总在夜里伏案工作写计划。村民们说,看着深夜里他屋里的灯,总感觉日子更有了指盼。

经过数个日夜的揣摩,张平撰写了多篇可行性报告与项目实施计划书,并多次听取专家的意见。通过调研,他发现,临河镇毗邻黄河古道,交通便利,水生态资源富饶,于是提出了温室大棚龙虾养殖这一产业构想,并上报帮扶工作队和后方单位,得到了认可和支持。该项目预计12月就可以投产,粗略预计这一产业将为村里带来30多个就业岗位,增加务工收入60余万元,激励125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267元。
张平说,“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即使我只是一道微弱的光,但万千扶贫之光汇聚起来,就能穿透黑暗,直抵光明。”他也正在这条扶贫之路上坚定前行,照亮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