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将要进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消息如同无声处的一声惊雷,让无数国航员工的心里燃起熊熊斗志。国航枢纽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朱永生便是其中之一,但很快,一副无形的重担也担在了他的肩头。
“接到通知后,公司领导告诉我,枢纽建设指挥部是公司里唯一有相关经验的部门,必须在这一关键时刻担起‘总操办’的职责,统筹协调各方,推进工作落实,为国航翱翔大兴铺路奠基!”
“总操办”这三个字,自此深深地烙在了朱永生的脑海里,“别的航空公司已经在大兴扎根数年,我们只有5个月的时间,又是从一片空白起步,‘压力山大’。”
与朱永生有相似感受的是国航地面服务部副总经理苏志永,“国航在大兴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资源几乎是零。在大兴机场重新成立保障部门,肯定来不及,运营保障方面只能另想办法。”
工作千头万绪,时间又极其紧迫,国航迅速成立了规划协调组、市场运行组、综合保障组和人力资源组,20多个部门协同并进,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进驻大兴机场的航线运力调配、运营保障筹备和后勤保障等工作。
4月30日,还没有从巨大的压力中喘匀气息的朱永生接到了大兴机场方面提出的要求:务必在5月10日之前提交国航进驻北京大兴机场的总体工作方案。
从劳动节那天起,办公室成了指挥部的战场,朱永生带着伙伴们日夜鏖战,写出了一份40000多字的进驻工作方案。当大兴机场方面拿到这份热腾腾的方案时,吃惊地赞叹道:“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如此繁杂浩大的方案,国航的攻坚能力太强大了!”
与这份工作方案共同出炉的是一份包含了整整323个项目的工作清单,接下来,国航的各个部门便以项目管理的方式,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啃,直到实现人员、设施设备、培训、考核、标准合约、程序方案、应急机制、风险管控8个到位为止。
与此同时,国航决定在短期内采取航站代理模式在大兴机场开展相关地面保障工作。运行筹备时间紧、涉及业务环节众多、组织管理难度大……困难当前,国航地服部迅速部署,根据地面保障运行筹备重点工作职责分工,建立了专项工作组,下设生产运行组、站坪设备资源组、安全风险管控组、信息技术组、培训组等8个项目工作组。
6月,在国航地服部枢纽运行中心担任运行经理的赵东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带领团队组建国航北京大兴航站。
为什么选择赵东?翻开他的履历,答案便可揭晓:筹建过国航湖北分公司,参与国航首都机场T3航站楼转场工作,曾在国外的航点担任站长……即使有着如此丰富的经历,眼下的这项任务给他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新的设备、新的流程、新的人员、新的技术,大兴机场的这些特征带来了风险的叠加,对做好服务工作和保障安全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的职责就是带领航站的同事们对代理公司做好监管和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赵东说。
国航在大兴机场前期的地面保障工作将交给新成立的大兴机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BCS)代理。“BCS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招收了一大批新员工。即使是有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他们对大兴机场的设备和流程并不是很熟悉。为此,我们在开航前持续以国航在首都机场的服务流程为标准,对BCS的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差异化培训。”苏志永表示。
“运营后,也会开展常态化的培训。目标是让旅客感受到一致的服务,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制服不同。”赵东补充道。
进入8月以来,朱永生到大兴机场去的频率大大增加了。“指挥部的工作从项目管理转变为问题管理。我们一共汇总出34个重点问题,每个问题都列明牵头部门、问题描述、工作进展和规定时限,需要逐一跟进。”而最令朱永生操心的一个问题是国航员工在大兴机场的吃住行。
“条件好的价格不能太高,价格合适的条件又要有保障”,为了找到合适的员工餐厅、倒班宿舍和机组酒店,朱永生每周平均都要去2趟大兴,不断协调、洽谈。“确保国航员工未来有较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朱永生说。
随着首航的时间越来越近,赵东越发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是国航在大兴机场钉下的第一枚钉子,只要我们能牢牢扎在大兴,国航在这里就能站稳发展的脚跟。”
怎样才算钉牢呢?赵东思索了一会儿说道:“世界上所有的机型,国航在首都机场都能保障。我们要把这种保障能力带到大兴机场。压力很大,困难很多,但是我们有信心做好!”(《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韶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