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学超正在用专业仪器鉴定证件(魏文亨/摄)
在中国民航最繁忙的空港口岸——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在“洋山精神”的开创地——洋山深水港,有一对隔海相望、同心守护祖国东大门的边检伉俪,用相爱相伴18年的时光,把警服穿成永恒的情侣装,把家庭打造成泊满爱的温馨港湾。他们,就是上海边检总站上海机场边检站协勤一队副队长汪学超、洋山边检站副站长王志斌家庭。

汪学超夫妇“情侣装”合影
孝老爱亲,家风传承
汪学超、王志斌因边检相识、在边检相爱, 2004年步入婚姻殿堂,组建双民警家庭。多年来,工作地点不同,作息时间有异,逢年过节加班备勤,聚少离多成为常态,是公婆有力的“后勤”保障,让他俩生活无忧、专心工作,双双走上领导岗位,也有了自己的“小棉袄”。
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汪学超对公婆的关心孝敬不减分毫,她总清楚记得公婆的生日,用心给二老制造一些惊喜,一家人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工作拼命、加班熬夜,2013年汪学超突发心脏不适住院手术,婆婆连续陪护了5、6天。出院后,她发现婆婆多年未犯的腰腿痛又犯了,公公也似乎也老了几岁。从那以后,她总是婆婆好、公公好地向朋友同事炫耀个没完。
言传身教,家风代传。在幸福家庭中成长的女儿,多才多艺、乖巧懂事,多次在上海的市级钢琴、绘画、舞蹈比赛中获奖,经常跟汪学超一起参加慈善义卖活动,为贫困地区小朋友捐书捐物。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孩子把攒了好几年的压岁钱,一起捐给了武汉红十字基金会。

王志斌(右)在洋山边检站指挥中心查看一线执勤监控(叶真于/摄)
履职拼搏,并肩前行
驻守浦东机场20年,汪学超成长为案件审查、证件研究、信息排查的行家里手。担任上海机场边检站十五队副分队长期间,她与同事调查审理各类非法出入境案件70余起,接收审理遣返人员800余名,办理行政处罚案件500多起。因表现突出,获评 “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并屡获个人嘉奖。
王志斌则以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开放为契机,大力推动边检配套查验设施建设;率先在上海港落实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检查制度,保障经洋山港入境的进博展品安全高效卸运中转。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及多次嘉奖。
“遇到难关一起度过,有了成绩一起分享,做事业上的战友,当生活中的知己,我想,这应该是我们相爱的秘诀”。 汪学超说。

汪学超穿上防护服化身“大白”(吴琦/摄)
奋勇抗疫,合力守“沪”
2021年2月20日晚,上海机场边检站对2名有非法出入境嫌疑的入境旅客展开检查询问。身着防护服的汪学超,从深夜11时至次日清晨6时,和同事全副武装连续工作七小时,一鼓作气查实当事人违法事实。这样的工作经历,对汪学超来说,并不罕见。
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正回乡探亲的汪学超就立即结束休假、返回岗位,请缨加入疫情防控突击队。一年多来,她一个不落地复核每一位入境重点人员,一丝不苟地助力打造口岸疫情防控管理闭环,总是风风火火冲在最前线。2020年,因疫情防控工作突出,她所在的上海机场边检站,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洋山深水港的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也在有序进行。作为洋山边检站业务副站长,王志斌指导建立涉疫重点船舶“五核实、四通报、三录入、二前置、一等待”检查法,协同各单位率先在上海港打通中国籍船员换班封闭式转运通道;牵头打造 “网上办、靠前办、一次办”等“八个办”移民管理“放管服”改革品牌,服务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2020年,洋山边检站保障洋山港创下年度集装箱吞吐量2022万标箱历史新高,助力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1年领跑全球。
一年又一年,这个家庭还曾获评上海市2016年度“海上最美家庭”、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而在新征程上,这对夫妻正描绘着隔海守“沪”的爱恋长图。(《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通讯员黄波、魏文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