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王诗彧 通讯员郜乐扬 报道:5月8日~9日,由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主办、湖北机场集团协办的民用机场属地管理二十周年座谈会在武汉举行。此次座谈会汇聚了民航行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机场管理部门、机场集团公司代表及专家学者,旨在交流民用机场属地管理以来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成果,聚焦管理体制机制、运营效益提升、民用机场与区域协同发展等关键问题,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促进我国民用机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现场
2003年,中国民航总局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民航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在湖南、山东和青海省监管局改革试点的基础上,除北京首都机场、天津机场和西藏机场外,将中国民航管理的民用机场移交地方政府。20多年来,我国民用机场规划建设、安全运行、服务保障、融合发展成绩斐然。截至2024年底,我国境内颁证运输机场达263个,较2003年净增93.2%,千万级运输机场从6个激增至40个,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3.2%的地级行政单元、91.6%的人口、94.5%的经济总量,机场体系覆盖更广泛、功能更完善,多个大型机场迈向世界一流航空枢纽行列,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文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理事长王瑞萍在致辞中指出,机场属地管理极大调动了地方政府参与机场发展的积极性,各地政府和机场管理机构因地制宜探索民用机场发展之路,为我国机场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年来,我国民用机场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不断提高。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理事长王瑞萍致辞
武汉市副市长张忠军在致辞中表示,自实行属地管理以来,武汉市抢抓民航事业大发展、大建设、大跨越的窗口期,先后投资400多亿元建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不断扩容、提能、强枢纽,一举跃升成为“三跑道+三航站楼+旅客吞吐量三千万量级”的大型枢纽机场。站在新起点,武汉将面向全球织密航线网络、面向旅客优化服务、面向产业强链锻群,加速由“城市机场”迈向“机场城市”。

武汉市副市长张忠军致辞
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周翔在致辞中对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和如何让机场成为“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的核心支点提出期望,呼吁机场管理各方要坚守安全底线、深化融合创新、拥抱时代变革,建设“更安全、更便捷、更人性化”的现代化机场,满足旅客在机场的获得感、幸福感,让人民群众共享民航发展成果。

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周翔致辞
本次座谈会通过设置丰富多样、内容充实的会议安排,搭建起行业管理政策的交流平台、管理模式的研究平台和机场发展经验的共享平台。与会代表围绕“机场属地管理改革成就、经验与启示”主题,各地政府部门领导和专家分享了宝贵经验。上海市交通委、广东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分享了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发挥机场关键作用,推动机场与区域高效协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国家发改委、民航局相关专家从宏观政策和行业管理视角,深入剖析改革历程,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提供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议。
座谈会还聚焦“国内外机场管理模式介绍”和“不同管理模式机场代表分享改革发展经验”两大主题,由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机场管理系教授、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代表分别介绍了国内机场管理模式和立法情况、国际先进机场管理经验;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不同管理模式的机场代表,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了运营管理、区域协同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果。在“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分享”环节,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机场集团和公司代表,分享在国际航线布局、区域协同发展、商业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借鉴。
民航局政策法规司和机场司、有关地区管理局、空管局、民航大学、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国内29个省级行政区的发展改革委、国资委、交通厅等相关部门,以及有关机场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和代表受邀出席了本次座谈会。

参会人员观看民用机场属地管理二十周年摄影展

参会代表合影(本文图片均由张蒙拍摄)
本次座谈会还同期举办了“民用机场属地管理二十周年摄影展”,共分管理体制改革、机场基础建设、安全运行保障、机场服务品质、绿色机场建设和服务地方发展六个板块,全面、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属地管理20年来我国民用机场发展成就。(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薇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