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孙颖、杨项峰、李雷 报道:日盛三伏,酷暑炎炎。在进入了“烧烤”“桑拿”“风驰雨骤”模式下的暑季,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停机坪上一马平川,引擎轰鸣,许多地勤人员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工作。
上午9点,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室外温度达到了零上34℃,民航人熟悉的停机坪上高温直窜,五十度“热”屡见不鲜。
吉林机场集团机务工程部机务队二分队勤务员于文轩,在他负责的机位上检查设备,排查安全隐患,准备迎接到港的飞机。鸭舌帽、防晒冰袖、工作服、反光背心下年轻的身影步履坚定,胸口的党徽熠熠发光。和往常一样,于文轩在严谨作业,寒来暑往,他早已习惯了汗水止不住地往下淌,专注的神情,黝黑的脸颊。
与机务最亲近的莫过于航空器。于文轩对于日常工作的流程早已烂熟于心。“先了解自己需要出勤的机位,把工具借好,进行交接工作。然后去自己所在的机位进行工具检查,牵引杆,轮档,反光锥。提前15分钟,到达停机位进行机位检查,飞机落地之前还要检查机位,等待飞机降落,然后停场监护,送飞机。”于文轩说起飞机就像在谈一位老朋友。
话语间,一架飞机降落了。于文轩在指引飞机停靠后,不断在热浪滚滚的飞机引擎附近穿梭,摆轮挡、放锥筒,对飞机进行全面检查。
“这个季节遇上最多是雷击和鸟击,还有轮胎扎伤。我们的工作都要参照一个工卡执行,比如说遇到鸟击就要执行鸟击检查工卡,遇到雷击就要执行雷击检查单进行检查;轮胎扎伤,不符合标准就要及时更换轮胎。”
一趟检查下来,要一两个小时,程序不减、标准不降,任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机场地勤人员基本上每天下班,衣服上都能刮下来2两盐,为自己“带盐”。要是赶上航班起降密集,水也只能插空喝几口。
“一个飞机上有3000多个部件,只要有一个部件系统失效,就可能造成整个航空器失效。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证,每一个部件都是安全的。”掷地有声的是民航人的担当,让出行的旅客感到格外踏实的,也正是这一颗颗不忘的初心和牢记的使命。
参加工作两年来,白班的时候,在停机坪上忙活八、九个小时;夜班从晚上17点开始,持续到半夜1点左右,无论寒暑。机务工作繁琐,一丁点也马虎不得。94年出生的于文轩看起来似乎比同龄人沉稳许多。
“希望越来越多的航线可以通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我会努力保障好每一架航空器,都是起落平安,安全无事故!”
像于文轩一样,还有很多默默“战斗”在高温一线的吉林机场人,他们用汗水谱就坚毅的诗篇,用双手创造努力的幸福。“我们是吉林机场人,我们为自己代言。”












(本文由吉林机场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