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十年一剑望云天 首都机场运管委成立10周年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9-12-11 14:35:00

十年一剑,守望蓝天。

11月15日,首都机场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首都机场运管委”)召开10周年总结及规划研讨会。这个国内第一个跨越组织边界的空地协同运行平台“10岁”了。

10年来,首都机场在运行环境日趋复杂、运行压力持续增加、运行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快速发展,运行效率不断提高。其旅客吞吐量由2009年的6537万人次增至2018年的1.01亿人次,增幅达54.51%;航班量由2009年的48.85万架次增至2018年的61.40万架次,增幅达25.69%。2018年始发航班正常率达77.75%,放行正常率达80.04%,取得了近10年的最好成绩。

十年磨一剑。首都机场运管委搭平台、定机制、立标准、建系统、强队伍、树文化。

十年风雨路。一次次保障印证了首都机场运管委勇于尝试的果敢,一幕幕场景展现了各成员单位运筹帷幄的笃定。

十年谱华章。中国民航的空地协同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给亿万旅客带去了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十年探索

搭平台定机制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2009年。

彼时,首都机场航班量、旅客量逐年递增,空地保障资源不足、运行信息交互不畅等瓶颈问题日益凸显。打破边界,信息共享,搭建一个空管、机场、航空公司联合决策的平台成为各单位提高运行效率的共同选择。2009年9月1日,由华北空管局、国航、南航、东航、海航和首都机场6个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首都机场运管委。全国第一个运管委“破土萌芽”。

在民航局、民航华北局的指导和支持下,首都机场运管委创建了协同运行三级管控架构,将空管指挥放行体系、机场服务管理体系、航空公司运行保障体系融为一体,各单位航班运行保障由纵向管理转变为横向管理。

协同——这是刻在每名运管委人内心深处的理念,贯穿首都机场运管委的全部发展史。在早期特情处置阶段,首都机场运管委主要针对特殊天气、重大保障、异常事件等情况进行信息共享、联合会商,制订程序预案和运行规则。在中期机制完善阶段,首都机场运管委完善航班动态调整机制、航班补班管理机制,实现了事前调整、事中协同、事后管控的航班全链条有效监管。在目前常态协同阶段,首都机场运管委通过常态化联席值班,将特情保障时各单位的高效协同运作机制运用到日常运行中。

10年间,面对特殊天气、特殊事件等运行情况,首都机场运管委累计启动应急会商249次、1421小时,其中雷雨117次、冰雪58次、特殊活动33次、本场其他天气21次、中跑道大修12次、航班正常保卫战6次、外站天气2次。

十年弹指一挥间。从6家单位增加到包括在首都机场运营的全部11家航空公司及地面保障单位,从诞生之初完成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相关保障任务,到前不久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相关保障任务,从2010年元旦有序应对北京暴雪天气,到从容应战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从首次集中会商、协同决策,到打赢2017年、2018年航班正常保卫战,首都机场运管委用10年奋进奠定了首都机场品质化运行的坚强基石,探索出一条中国民航空地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十年实践

立标准建系统

航班延误是制约民航服务水平提升的“顽疾”。在空域资源紧张的条件下,如何为机场航班量的快速增长提供安全保障?如何让旅客既走得了,又走得好?作为“第一国门”,首都机场在10年实践中创造了成功范例。

在首都机场运管委成立初期,由于缺乏统一的运行保障标准,各单位相互独立、各自为战。2011年,首都机场运管委发布了涵盖航班保障、旅客、行李、货物、交通五大类24项300余条的机场运行保障标准,为日常生产作业指导、航班进程监控、延误原因判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同时,首都机场运管委组织各单位对航班运行的重要节点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其中的21项关键环节效率指标;编制首都机场航班正常性日报、周报、月报,组织召开航班正常性例会;定期对各环节运行情况进行跟踪测量、效率评估、分析讲评,逐步建立起以运行标准为基础、运行监察为手段、效率评估为工具、问题改进为目标的闭环管理机制,推动整体运行效率稳步提升。

信息畅通、数据共享是各单位协同运行的前提。首都机场运管委各单位积极推进生产运行系统互联和数据共享,目前已实现主要成员单位航班计划类、协同决策类、运行资源类、地面保障类、气象预报类等40余项数据的共享,为各单位协同决策提供了统一、准确、全链条的数据支持。

此外,首都机场运管委还同步开展了自动化协同决策机制研究和自动化协同系统研发工作。2012年,华北空管局CDM系统和首都机场A-CDM系统同步上线,打破了航空公司、地服公司、油料公司等保障单位生产系统壁垒,具备航班计划调整、协同放行排序、保障进程监控、临界航班干预、延误原因判定、气象信息展示等多项功能。CDM系统获得了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十七届全国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A-CDM系统在民航局评估考核中获得“A”级评价。

10年来,首都机场运管委各单位“共画一张图,同下一盘棋”,逐步明确了“战略协同、管理协同、执行协同、决策协同、信息协同”五大协同理念,走出了一条共建共享、科学持续、百花齐放的协同发展之路。

十年积淀

强队伍树文化

从一个小小的联合组织成长为一个多单位勠力同心的协同平台,首都机场运管委的成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运管委人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离不开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的运行管理队伍——这是首都机场运管委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人员梯队建设方面,首都机场运管委主要从3个方面培养人才。在对外交流方面,首都机场运管委积极拓展交流渠道,定期组织成员单位业务骨干前往国内外机场开展协同运行交流研讨,学习最先进的协同理念,并充分利用ACP(中美航空合作项目)、APP(中欧民航合作项目)开展国际交流;开办了运管委大讲堂,定期邀请国内外不同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10年累计参与人数超过5000人,大讲堂已成为运管委成员单位开展员工业务培训的重要平台。在对外合作方面,首都机场运管委与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协、空客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机构、科研院校开展合作,为首都机场的发展规划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其中,“计算撤轮档时间TOBT”和“航空器推出排序”均成功申报首都机场科技项目。在内部提升方面,首都机场运管委制订了运行管理专家库制度、秘书处挂职机制等,通过专家带头引领、成员单位挂职交流的方式深化协同理念,培养和锻炼人才,现已聘任运管委空管、地服、运行领域的专家共计27人。

面对首都机场超容运行等瓶颈问题,首都机场运管委各单位联合攻关,组建了效率提升、资源规划、空地协同、科技信息4个分委会,对业务重点、难点进行专项攻关。首都机场运管委制定了专家聘任及专家库管理办法,发挥各单位运行管理专家在课题研究、项目评审、专项培训方面的咨询指导作用。

在提高协同运行水平的同时,首都机场运管委还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协同共赢理念,协助国内其他机场搭建平台、建立协同运行机制。如今,运行协同理念在民航业深入人心,运行协同范围也从首都机场的“小协同”发展到全国范围的“大协同”。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向下一个10年看去,首都机场运管委将坚守“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积极协调各方保障资源,担负起探索品质化发展的行业使命。

向下一个10年看去,中国民航正全力开创空地协同运行新局面,为旅客铺就更加顺畅的空中天路。(《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徐仲超 通讯员严海峰、陈锡惠)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温州空管站落实雷雨季节保障准备
民航福建监管局对厦航福州维修基地开展...
南宁机场多措并举做好防汛安全工作
乌鲁木齐机场分公司安全检查总站开展“...
南航新疆分公司举办“保卫地球,和谐共...
天津滨海机场物流公司顺利完成服装类货...
提升安全运行能力 十堰武当山机场实现“...
深圳空管坚持细节发力做好雷雨季节保障
富蕴机场助力博乐机场实现跑道灯再利用
徐州机场侯振国:让青春之光闪耀在空防一线
南宁机场扎实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
民航厦门监管局对厦门航飞行签派员定期...
东航助力第135届广交会举办
东航江苏公司飞行员代表清明凭吊抗日航...
丰富家庭旅客出行体验!海口美兰国际机...
延吉机场新增延吉—潍坊—长沙航线
民航华北空管局技保中心动力设备室顺利...
呼和浩特机场“经呼飞”保障首乘老人无...
计划新开3条航线 海航航空旗下乌鲁木齐...
新航季 秦皇岛机场新增广州—合肥—秦皇...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