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寇淑然徐子、铁小晶报道:自3月18日起,根据天津市疫情防控要求,中国民航大学全部课程采用线上教学。经过一个月的适应期,师生对于疫情期间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陌生。各科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线上授课,学生们也紧跟教师思路,努力掌握学科知识。

学生在智慧教室与外教互动

学生在体育课上锻炼下肢力量
同时,学校改变了校园网计费策略每月赠送60G免费上网流量以便在校学生线上学习。为了保障本专科线上教学质量,各学院针对课程分别安排课代表,并在钉钉、微信等平台创建班级群,安排专人巡查各班线上教学工作。
法学院2021级A班团支书陈宇峰担任大学英语的课代表,每堂课前,他都要调试好教室设备,等待老师开始直播,课后还要负责关闭设备和教室电源,他说:“在教室进行线上学习确实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同学回答老师问题有回音、教师设备偶尔失灵卡顿等等,但在教学楼的技术人员帮助下,都很好地解决了。疫情形势当下,线上学习是不得已的选择,但有学校和老师全力为同学们保驾护航,全面而细致的准备工作,我相信'线下-线上'的过渡也会平滑而稳定。”
“这道题听懂的同学们扣个1给我看一下......很好,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啊,那我们进入下一题。”这是理学院物理教师刘鸿鹏的物理课片段。面对线上教学不能及时跟踪学生掌握情况的问题,他说:“因为不能在教室里和大家当面交流,了解大家的接受程度,所以我会时不时进行一些互动,包括提问、投票、头脑风暴等,既能提高同学们的上课专注度,也能明确大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外国语学院将外教互动课转移到了智慧教室,从老师给定主题同学们自行交流讨论变为腾讯会议多人通话,以另一种方式和外教老师“面对面”。英语辩论课上,外教老师Michael正在认真聆听正反双方表达他们对于“是否应该让自动驾驶取代人工驾驶”的观点,并在双方给出结论后做出点评。他说:“能在线上听到同学们积极地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我感到很开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常常让我感到耳目一新。而且同学们在线上反而比在教室里更活跃,也会在聊天区里询问我的意见。虽然不能和同学们见面,但是我也很喜欢这样的课堂模式。”
面对各类实操型课程,老师们“见招拆招”,灵活进行线上教学,想方设法在屏幕前“复现”这些操作。实验课老师引入仿真实验系统,每节课先讲述实验原理,之后亲自演示,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习模拟系统的实验步骤并指出模拟系统和真实实验的具体差异之处,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
航空工程学院2020级学生金磊因为疫情暂缓返校,他在使用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完成电工学实验课的作业时表示:“老师在每次正式做试验前会讲解每个实验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验中一些常见的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和操作点,讲解完以后大家就用电脑相应的软件进行模仿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老师每节课还会抽一些同学来看他们的实验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种上课模式对我而言是全新而有趣的,也能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夯实巩固电工学理论知识。”
种类丰富的体育课程也从场馆内转移到了田径场上。上课时间学生们在操场集合,在值班老师和班长的组织带领下针对性地训练核心力量,进行俯卧撑、波比跳、平板支撑等运动。同学们也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进行各项体育锻炼,创高、跳绳、拉伸,综合提升身体素质。空中交通管理学院2021级学生夏叶添表示:“虽然由于家乡疫情原因我无法返校,但我仍每天坚持在室内外进行体育锻炼,毕竟健康的体魄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关键。同时,我认为线上学习并没有影响我的学习质量,老师可能会担心我在线上不专注听课,其实我更担心时间久了跟不上大家的进度,因此每次上课我都是全神贯注,有疑问随时和老师互动提出,课后也会做更多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把握好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网络教学工作贵在落实,重在督促,中国民航大学全体师生齐心协力,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从云端汇聚于教室,在知识的海洋中结伴遨游。”学生记者寇淑然采访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