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保障阶段后,国内多地机场都遭受了雾霾等低能见度天气的“袭击”,由此引发的航班延误情况也屡见不鲜。那么,哪些气象条件容易导致低能见度天气?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飞机会受到影响?在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为什么有的飞机能降落,有的飞机不能降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管制一线,通过与资深管制员老张的一问一答,为您答疑解惑。
能否目视跑道决定飞机能否降落
问:什么样的天气容易导致跑道低能见度?
答:一般来说,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非常多,如烟、霾、扬沙、浮尘、沙暴、尘暴、雨、雪、低云等。容易导致跑道低能见度的常见天气主要是雾和霾。严重的雾霾会导致能见度降低,对机场跑道视程和决断高度产生影响,致使飞机无法正常降落。
如何区分雾和霾呢?从专业角度来说,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在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霾则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非水成物组成的干尘粒子、均匀浮游在空中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可出现在任何季节。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来区分雾和霾,就是当雾出现时,空气潮湿;霾出现时,空气则相对干燥。
问:那什么情况下会影响航班的正常运行?
答:航班的正常运行受机场、机型、跑道等因素的影响而各有不同。以首都机场为例,当主导能见度或跑道视程低于1500米时,管制员将为机组分段通报跑道视程数值,即接地段数值、中间段数值和停止段数值,让机组及时掌握机场的能见度情况,为可能的复飞和备降做好准备。
当符合下列气象条件时,首都机场将启动II类运行标准:(1)气象中心预报机场未来能见度和云高将要降低,预计在30分钟后,机场能见度(VIS)将要小于800米或云底高将要低于60米时;(2)未经预报,首都机场的天气趋势变差较快的情况下,机场能见度(VIS)小于800米,或任一可实施II类运行跑道的跑道视程(RVR)小于550米,或云底高低于60米时。当天气低于II类运行标准时,管制员会及时向机组通报气象情报并建议航班备降或返航。
对于机组来说,如果机场提供的天气情报低于运行标准,在FAF(最后进近定位点)之前,则不能继续进近;在FAF之后,则可以下降到决断高度看看具体情况,能看见跑道就可以落地,否则就必须复飞。
前不久,北京遭遇大雾及重度霾天气,首都机场出现大面积航班延误情况。某航班原计划11月4日20时20分降落在首都机场,但在高浓度雾霾下3次降落均没有成功,不得不又从北京飞回香港。降落失败的原因,就是机组3次下降到决断高度以后都无法看见跑道。而传说中“彪悍”的俄航机组提前到达,一方面是由于机组在航路上节省了较多的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机组降落到决断高度之后能够目视跑道。民航安全运行有严格的标准,即使素来以“彪悍”风格著称的俄罗斯机组,想必也不会拿旅客的生命来开玩笑。
多管齐下方能突破“十面霾伏”
问:当低能见度天气发生时,管制员应怎么做?
答:以首都机场为例。第一,为了在提高落地效率的同时满足一定的起飞需求,进近管制与塔台管制将共同协调36R跑道(首都机场中跑道)的使用。作为首都机场的主起飞跑道,36R此时显得尤为重要。进近管制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两侧跑道,将36R空出,为积压的离港航班提供一个“急客通道”。
第二,与有关军方协调空域的使用。恶劣的气象条件遇到大流量的进出港航班,势必增加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因此,管制员应及时与军方协调更多可利用的空域,更大的空域自然能带来更安全的间隔。
第三,尽可能就近落地,减少航班在最后时段的延误。例如,停机位在3号航站楼的国际航班,如果使用36L(首都机场西跑道)落地,那么该航班滑行到停机位的直线距离至少为3.5公里,再加上穿越中间跑道的等待时间,最快也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如果这架航班落在36R,滑行不到5分钟就可以到达停机位。这5分钟就可能是中转旅客最需要的5分钟。另外,减少地面长时间滑行就能减少飞机的碳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
第四,主动询问周边可用备降场的天气情况,为航班备降做准备。低能见度天气极易导致气象条件低于运行标准,那么,这时候就必须指挥该复飞的航班复飞,能备降的航班备降。要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作出决策,绝不能盲目蛮干。
第五,及时向机组报告当前的气象参数,主要包括主导能见度、跑道视程以及地面风向、风速。这几个数据直接关系着机组能否顺利降落。尤其是在气象条件很差的时候,管制员必须密切关注、随时通报,让机组也做好相应的准备。
第六,与气象部门保持及时沟通,掌握最新的天气信息。风向、风速的改变会直接影响首都机场的运行方向,如果顺风超标则必须更改运行方向。
问:在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有什么新技术可以确保航班安全起降?
答:这就需要讲一讲HUD(Head Up Display),即平视显示器。通俗地讲,HUD是安装在驾驶员面前的一个透明玻璃面板,上面可以显示飞机的姿态、高度、速度等各种关键飞行参数。飞行员可保持平视状态注视显示镜上的飞行仪表和导航数据,跟随HUD指引飞行,从而降低着陆天气标准。
在低能见度条件下,HUD可以让决断高降低50英尺(约为15米)。而这50英尺,可能决定了一架飞机能否降落。目前,国内的航班有部分机型安装了HUD,在低能见度运行时,HUD对机组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低能见度运行对于管制员和飞行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能否安全降落,需要双方及时沟通,紧密配合。对于选择乘机出行的旅客来说,在能见度预计或者已经很差的时候,就需谨慎选择出行方式,以免耽误行程。(《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韩磊 通讯员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