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由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支持的《民航智见》第二十期线上会议开播。本期会议以“数智底座提升机场智能化水平”为主题,携手来自西部机场集团、上海机场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民航大学、民航机场规划设计总院、民航机场成都电子工程设计公司的专家、学者,围绕机场安全、运行、服务等场景,全方位探讨数智底座如何加速推动智慧民航建设。
西部机场集团信息管理部总经理王奇煜表示,目前,大型机场往往都面临保障资源不足、运行难度加大、人员增长过快等问题,单纯依靠提升基础设施很难获得改善,因此迫切需要引入智慧化解决方案。西部机场集团从信息化规划、架构设计、底座建设、可应用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智慧化建设。依托集团已搭建完成的全栈云平台和大数据基础设施平台,针对地勤业务在生产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对象数字化、规则数字化、过程数字化的智慧化解决方案。以机场的核心业务——地勤为例,西部机场集团打造了数字地勤项目。通过上云、用数、赋智,地勤公司实现了基础数据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集成共享化,并完成了主要系统的业务与财务数据的全线贯通,在集团内率先实现了业采一体化建设落地。机场智能化,引入4A架构方法,通过标准数据+智能算法+信息系统,支撑地面保障业务高效运营,实现需求配给精准化、任务调度智能化、运行管控高效化和管理决策科学化,达到生产效率和成本管控最优的目标,初步形成全集团航班保障一张图。
上海机场集团科创管理部总经理冉祥来分享了数字孪生技术在上海机场的应用。他表示,数字孪生技术作为当前信息领域最先进的理念之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数字孪生机场则是其在民航领域的重点应用场景之一。上海机场集团以数字孪生机场建设为抓手,建立了以“一图、一线、一脑”为核心的数智底座。其中,“一图观天下”是指实现全场景、全要素、全流程运行一张图,全局态势的实时感知和业务高效协同;“一线通全域”是指以全面智能机场为目标,实现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感知和业务识别,实现自主完成复杂事件分析;“机场大脑”包括数据总线和大数据平台,被我们称作推进上海数字孪生机场建设的“牛鼻子”项目。当前,上海机场正在加快机场大脑、数据总线、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并计划今年初步实现数字孪生,以智慧应用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本次线上会议的支持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机场与轨道军团副总裁周欣对数智底座如何助力民航业实现智能化升级进行了深刻阐释。周欣表示,行业已进入智能化时代,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供应商,打造了民航数智底座,希望通过多维感知、泛在联接和数智平台,联合伙伴深入业务场景,助力五个一提“智”增效。在智慧运行方面,打造全域感知、精准管控、高效协同的机场数字孪生。如智能机位分配,让过去需几个小时的人工分配,提升至几分钟完成,靠桥率提升也可降低场面车辆的冲突风险。如航班的时刻调整、里程碑预测等场景,通过人工智能模型打造了主动运控,使大面积延误积压的航班能快速恢复,让运控更主动。在安防方面打造机场光感围界方案,实现“0”漏报,极低误报。在监管方面,华为有幸参与民航局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以技术手段助力民航监管业务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通过为西部机场集团和上海机场集团打造数智底座,并为其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华为数智底座大幅提升了训练和推理算法,可长期支持其智慧化应用,依托全栈自主创新的数智底座,围绕场景智能化在民航各领域持续创新,目前,华为已经在全球130+机场和航司均有实践。
中国民航大学教授、民航智慧机场理论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冯霞表示,在新技术的驱动下,各种围绕旅客服务、生产运行、安全监管产生的小改进,逐渐成为行业标准举措。面向未来,行业需要建立共识,一方面航空出行需求仍将持续快速增长,这要求我们拥有更大容量的机场,另一方面,在旅客值机安检及边检,行李处理流程,以及垂直起降航空器等业务场景中,由于新技术的使能和赋能,又允许我们将机场变的更小一点。不管机场的规模向哪个方向发展,为航空旅客构建安全无缝和愉快的出行体验,是行业不变的追求。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为未来准备。比如,引导员工将角色转变为自治系统的管理者,在各类基础设施上安装传感器,在设计机坪时考虑自动驾驶车道。总之,我们既需要安全和可靠的技术和系统,也要防范技术故障、网络攻击以及AI决策可能带来的道德困境。
西部机场集团航站区工程部副指挥长张宝利首先介绍了西安机场三期改扩建的基本情况。他表示,西安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是西北民航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工程。其中,弱电信息工程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可研阶段,我们围绕智慧机场建设,对弱电信息工程进行了规划。在整体层面上,该工程分为5个维度,即运行、安全、服务、交通、商业,建设目标是实现互联化、可视化、智能化、协同化、个性化和精细化。在建设过程中,数智底座怎么建是一个重要挑战。在过去的建设过程中,部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割裂的。如今随着云化基础的提升,相关应用系统的整合程度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云化建设方面,我们认为相关应用应该尽量做到全面云化。虽然难度不小,但目前整体进展顺利,未来希望在各位专家的支持下,将相关工作更好推进。
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空管与电子所副所长李恒晖讨论了未来机场的技术关注重点。他表示,相比云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大模型在民航业还是一个冷门方向,大模型在民航领域的发展及展望,是一场面向未来智慧机场发展探索式的交流。通过模型跨领域应用,列举了其在各行业细分场景应用,并分析大模型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在了解领域大模型基本现状后,进一步探索了其在民航领域应用场景,构建统一大模型平台底座,围绕安全保障、运行效率、旅客体验挖掘大模型场景,加速行业各场景化AI落地。通过周界安防、智慧化客服实践性案例分析,介绍大模型在案例中的具体使用情况。在分享过程中,对大模型进入民航领域所存在的机遇和面临的困扰进行了分析,虽然目前运行存在一些瓶颈,但大模型值得行业持续关注。
77
民航机场成都电子工程设计公司副总工李小将在分享中介绍,按照相关规划,到2024年—2025年,数字孪生机场将建立雏形,到2030年左右,民航业将实现更高级别的数字孪生机场建设。在这个阶段,数据决策、精密管理和精心服务是指挥机场建设的重点。想实现该目标,不是简单地利用ICT等,而是需要通过利用最新的ICT技术,实现业务转型、创新与增长,包括改善用户的体验,创新的商业流程等,从而获得提高运行、安全、服务以及管理水平的能力。从技术角度看,这个阶段的智能化强调数据驱动,既在数据驱动下,实现机器学习、智能分析、大语言模型等技术与机场业务目标的深度融合。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长庆表示,作为行业媒体,我们希望充分发挥桥梁、平台作用,将智慧民航建设的生动案例和创新突破分享给大家,供行业各方交流研讨,集思广益。
本次在线会议历时近3个小时,在中国民航报视频号、抖音号,中国民航网微博、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多平台同步直播,得到行业内外广泛关注。(中国民航报 记者王艺超)
扫描二维码,进入中国民航报视频号观看《民航智见》第20期特别节目完整回放。
《民航智见》是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为落实民航局有关工作要求而推出的栏目化、系列化、品牌化线上会议,旨在凝聚行业声音,汇集多方智慧,“借智引智”,助力民航高质量发展。《民航智见》立足智慧民航建设,以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监管为主线,积极为建设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贡献新的智慧、新的力量。自2022年4月26日开播以来,《民航智见》先后邀请民航局、航司、机场、科研院所及业内外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近200位参与线上会议并作主题演讲,累计服务用户30多万人次,得到行业内外的普遍认可,并获选中国行业报协评出的“首届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