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行业管理
昔日晋北锁钥 如今转型发展新区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7-09-20 14:27:00

“人说山西好风光,钟灵毓秀在忻州”。如果您想朝拜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就不能不知道忻州;如果您听说过万里长城上的雁门关,就不能不知道忻州。

忻州素有“晋北锁钥”之称,古称“秀容”,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忻州还有悠久的革命历史传统,曾经是晋察冀、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与中心腹地。

如今的忻州既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更是资源富区、旅游热区、人文大区、发展新区。作为“中国民航带您看山西”报道活动的收官之站,且看忻州如何讲述新时代的发展故事。

发展优势 地处环渤海节点拥有立体交通网络

翻开山西省地图,忻州地貌宛如一只鸿雁凌空振翮于山西中北部:东踞太行连京津,西倚黄河望陕蒙,南越石岭通太原,北隔长城揽云朔。忻州辖1市1区12个县,总人口316万,占山西省的1/10;国土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占山西省面积近1/5,是山西地理版图上面积最大的市。

作为山西省唯一横跨太行山和吕梁山2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市,同时作为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忻州市有11个县属于国家扶贫重点县。忻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义青介绍,在这种情况下,忻州近几年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各项工作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忻州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GDP同比增长6.8%,由“疲”转“兴”的态势进一步凸现。

那么,忻州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信心来自哪里?答案是多年来集合各方力量打造的发展优势,为忻州提供了底气。

区位优势。以忻州市区为中心,一小时内可到太原,两小时可到大同,三个半小时可到达北京、天津、榆林和鄂尔多斯,可谓“早发午至”。忻州与这些城市处在黄金通达距离之内,因此它是天然的“旱码头”、南北东西的大通道和物流集散地,也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和西部地区进入环渤海经济区的桥头堡。

交通优势。位于忻州市定襄县境内的五台山机场在2015年12月25日正式通航,年客流量在15万人次以上,机场口岸开放被列入“十三五”规划,今年底前可临时开放。大西高铁(大同—西安)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忻州—五台—保定的高铁建设也已被列入中国铁路总公司“十三五”规划。此外,忻州县县通铁路,全市境内有4条铁路干线和5条铁路支线;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00公里,占山西省的1/5。可以说,忻州建成了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的立体交通网络。

土地、能源丰富跻身宜商城市

土地优势。如前所述,忻州国土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成本低,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通过整合扩区,全市的开发区面积达到302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特别是忻州经济开发区作为培育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主体,规划面积由原来的4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28平方公里。

能源优势。忻州能源种类齐全,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山西新型能源综合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已建成投运的电力装机容量达千万千瓦,核准在建的有350万千瓦,规划建设的近1500万千瓦。其中,建成火电发电装机566万千瓦,核准在建的有272万千瓦,规划建设的有684万千瓦。建成投产的新能源发电装机450万千瓦,核准在建的新能源装机78.4万千瓦。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十三五”晋北风电开发规划》则有700万千瓦,涉及忻州的有300万千瓦。此外,忻州还制订了360万千瓦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

环境优势。忻州坚持软硬件建设一起抓,着力创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2015年忻州跻身中国宜商城市竞争力前200名城市,2016年又登上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正在成为投资的洼地和创业的乐土。

产业优势。近年来,忻州市委、市政府遵循“产业第一、项目至上、企业为重、服务为本”的理念,使全市经济发展呈现了园区化、集聚化的态势,初步形成了河曲、保德煤电铝化板块,神池、五寨、岢岚、偏关现代农业板块,宁武、静乐煤电化板块,忻府、定襄、原平多元产业板块,繁峙、代县矿业冶炼板块,五台旅游板块等六大特色区域经济板块。下一步,政府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将忻州打造成为太原都市圈内的重要节点城市,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

科技创新 抓住转型机遇发展高端产业

忻州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支柱产业多属于传统低端产业,产业延伸开发、高端开发不够,科技含量不高,新型产业明显发育不足。如何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转型发展之路,成为摆在全市干部群众面前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忻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忻州行动计划(2014年~2020年)》《忻州市低碳创新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开展了许多政策创新。在政策利好的环境中,一批“排头兵”企业加速发展。

忻州原平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有一条“佳诚路”,顺着绿树成荫的佳诚路直行,路旁一片大型厂区格外醒目。在宽敞干净的厂区内,一排排厂房错落有致,这里就是山西佳诚液压有限公司(下称“佳诚液压”)所在地。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明海介绍,佳诚液压注册于2003年,是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1项技术专利、3项发明专利。

作为液压行业的领军品牌,佳诚液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农机修配厂,发展到今天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规模型企业,其中的蜕变是如何实现的?赵明海说,他们紧紧抓住创新发展这条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发动机,针对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生产的矿车液压油缸占领了65%的国内市场,现在正进入国际市场。

自2013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下行,企业经营遇到很大困难,销售收入急剧萎缩。面对困难,佳诚液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抓住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机遇,调整用户结构和产品结构,改变生产经营模式,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同时对市场领域进一步细分,走产品高端化路线,现已逐步摆脱困境。2016年,公司销售收入达10053万元,同比增长13%;上交税赋1050万元。预计公司2017年销售收入为14500万元,有望达到公司历史最高水平。

节能环保 做蓝天事业赢广阔市场

“十三五”规划确定了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同样位于忻州原平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的山西同煤电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同煤电力”)便瞄准了这一方向。它是山西首家脱硝催化剂生产企业,其产品在燃煤发电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它不仅填补了山西省内脱硝催化剂生产领域的产业空白,更重要的是其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电力行业的污染治理,具有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双重效应。例如,该公司生产的SCR催化剂可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并分解为无害的氮气和水。此外,其催化剂还可进行再生利用,既能减少资源消耗,又能降低使用方的污染治理费用。

同煤电力原平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陈茂向记者介绍了环保催化剂项目的生产原理、流程和目前的生产情况。该项目将世界先进技术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世界已有技术进行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改进创新:除大大缩短烟气净化的催化时间,将以往约30小时的催化时间缩短为16小时左右外,还可以生产蜂窝式、板式等多种不同种类的催化剂,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另外,同煤电力和日本三菱日立公司合作研发的脱硫零排放技术——旋转喷雾干燥法目前正在大力推广,将助力火电厂100%实现废水排放达标。

铁腕治污全面推行清洁能源

忻州市定襄县的锻造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定襄号称“中国锻造之乡”,法兰锻件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锻钢法兰占全国产量的1/3左右,占全球产量的20%以上,是山西省四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定襄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锻钢法兰生产基地,培育出了天宝集团、管家营集团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优质供应商。

但出于历史原因,该县的大多数法兰生产企业使用燃煤加热炉,只有少数企业改用天然气加热炉。使用燃煤加热炉,不仅燃料成本增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合物,并由此造成了大气污染。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定襄县开展“铁腕治污”专项行动,全面推进煤改清洁能源工作。为此,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锻造企业改用天然气的利好政策,并通过多种渠道为煤改气企业争取环保专项扶持资金。截至目前,全县619家企业的969台燃煤加热炉已被全部拆除,彻底结束了法兰锻造企业燃煤污染的历史。

煤改气的好处有哪些?在环保方面,天然气在炉内充分燃烧后可基本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零污染,同时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对提高区域大气质量和改善水体环境有明显的成效。在节能方面,燃气加热炉的热效率差不多能达到燃煤加热炉热效率的10倍,使用燃气加热炉不仅节省燃料和原材料,还提高了成品率。

据测算,定襄县锻造企业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完成后,每年可节约原煤9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88万吨,减排烟尘11.75万吨,减排炉渣37.5万吨。

未来规划 兴景富民争做文化旅游强市

生态环境建设好了,青山绿水终将带来金山银山。忻州本就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共有140多个景区(景点),其中A级景区12个,是一个文化旅游大市。陈义青说,目前忻州还不是一个文化旅游强市,但自去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忻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以将文化产业打造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为目标,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以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开启了一场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攻坚战。今年上半年,忻州接待国内游客2113.9万人次,同比增长23.8%;旅游收入达188.1亿元,同比增长27.2%,发展态势很好。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以煤、铁、铝为主的资源型产业独大的格局将被改变,文化旅游产业在农民脱贫致富、生态环境建设、财政增收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忻州市委、市政府已确立了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目标。

结语

当今时代,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实践证明,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道世界难题,而转型发展更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坚持不懈地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如今向好的经济形势是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必须借势而为、乘势而上。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推动忻州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能量正在蓄积,秀容大地正日益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陈轩棋)

责任编辑:邢路 000
推荐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