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行业数据治理提供“参考书”
——解读《智慧民航数据治理典型实践案例》
日前,民航局发布《智慧民航数据治理典型实践案例》(以下简称《实践案例》),旨在为民航行业各单位、各业务领域的数据治理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经验参考。《实践案例》甄选了来自航空公司、机场、空管、运行保障单位、民航局直属单位等40余家单位的55个代表性数据治理实践案例,和民航局发布的7部智慧民航数据治理行业标准共同组成了“7+1”智慧民航数据治理规范体系。为何在7部行业标准之外,还要进行《实践案例》的编制发布?其中的数据治理实践案例是如何选取的,包含了哪些行业数据治理工作的经验成果?后续将如何推动《实践案例》对行业单位更好发挥指导借鉴作用?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作了采访。
结合实际 提供借鉴
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是民航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更是智慧民航建设的关键支撑元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为我国中长期数字化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就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促进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等作出重要部署。“可以说,做好智慧民航数据治理工作是实现民航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发挥数据业务价值,构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重要举措和必经之路。”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民航局陆续完成了《框架与管理机制》《数据架构》《数据安全》《数据质量》《数据服务》《数据共享》《数据治理技术》等7部行业标准的编制发布,为行业数据治理提供规范,为行业“数据怎么管、数据怎么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行业单位也在数据治理工作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积累了值得总结、推广的经验成果。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在7部行业标准之外增加了实践案例信息通告的编写,正是考虑到数据治理的复杂性和民航业务的特殊性,希望能够更好地将规范标准与实际操作融合,同时推广具有民航业务特色的数据治理经验。“行业单位在开展数据治理工作时,一方面可以参照7部行业标准中通用、标准化的规范和要求,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实际业务特点借鉴各单位多样化的实践方案,打通民航数据治理从理论认识到应用实践的路径。”
凝结经验 呼应标准
《实践案例》的征集工作是如何完成的?
2022年5月,民航局下发了《关于征集“智慧民航数据治理典型实践案例”的通知》,面向全行业征集数据治理典型案例。历经单位申报、专家遴选、集体研讨、反复优化,最终从97个申报案例中遴选出55个案例,并按照航空运输企业,机场,民航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运输保障企业和民航地区管理局、民航局直属企事业单位等单位类别分为五个部分。
智慧民航数据治理系列规范与《实践案例》编制组成员、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系主任刘一教授介绍,《实践案例》从案例的内容完备性、先进性、应用效果、意义与可推广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内容涵盖了各单位数据治理组织架构、责任分工等管理机制经验,数据资产目录、数据标准构建、主数据管理等数据架构建设经验,数据质量评价与监测、问题分析与改进等数据质量治理经验,跨业务、跨部门、跨单位数据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建设经验,数据安全分级与安全防护经验,面向业务的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开发等数据服务经验,以及数据平台、数据治理软件工具等数据治理技术经验。这既是业内各单位相关工作的经验凝练,也是对7部数据治理行业标准的具象化呈现。
《实践案例》显示,各航空公司在数据治理管理机制、数据资产管理、业务数据专项治理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尝试,数据管理能力逐步成熟,数据质量大幅提升;各机场在数据标准、数据平台建设、数据服务开发方面纷纷发力,数据整合共享程度日益提升,数据支撑业务决策水平不断强化;各空管单位在数据目录、数据标准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一套针对空管业务特点的数据管理方案;各运输保障企业聚焦业务场景,深入分析信息系统建设与数据管理应用的关系,积极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民航局各直属单位在行业数据共享、专业数据挖掘与分析等领域开展研究,有效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新局面。
源于实践 指导实践
实践和应用既是政策标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制定政策标准的目的和归宿。一方面,智慧民航数据治理标准的制定来自于行业单位数据治理相关工作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标准体系和经验总结也将对行业进一步的数据治理工作予以规范与指导,以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闭环回路。《实践案例》也是如此。
首都机场集团国际科技部总经理秦倩认为,《典型实践案例》帮助企业从业务层面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民航数据治理顶层设计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多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可参考的丰富案例。“首都机场集团在‘7+1’智慧民航数据治理规范体系指导下,不仅完善顶层规划,形成了自身的数据标准体系规划、企业数据标准、数据平台建设,还开展跨组织多领域数据共享,服务航司、旅客,如在北京两场与北京市交委、航司共享数据,灵活安排轨道交通首末车时间,与北京市一体化调度出租车,实现首都、大兴机场旅客出行效率分别提升20.9%、29.7%。”
“民航局搭建的《实践案例》共享平台可以极大促进航司、机场、空管局、保障企业间在数据治理领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全行业数据共享工作打下基础,对实现面向行业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治理、推进智慧民航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副总经理李成介绍,在“7+1”智慧民航数据治理规范体系指导下,国航坚持目标、价值、问题导向,从顶层设计出发,在数据治理方面建立框架、统一方法、明确技术路径,以大处着眼、小口切入的方式,形成全业务覆盖的数据资产目录、飞机主数据模型基本构建、数据标准有章可循,实现数据资产统一管控,以数据赋能生产经营管理决策,以数据驱动业务创造更大价值。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开展宣贯培训,邀请行业典型单位进行案例经验的分享,通过生动且贴合实际的案例提升各单位数据治理实践能力。同时,还将持续开展典型案例收集工作,不断发掘行业数据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未来,民航局将持续推进行业数据治理工作,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为行业深化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智慧民航数据治理典型实践案例》案例摘选
《智慧民航数据治理典型实践案例》既包括各单位数据治理管理机制、数据标准规范建设等机制制度方面的经验,也包括在数据平台建设、面向业务应用的数据治理方案、数据分析和服务开发等技术实施方面的经验。每个案例均以业务导向、应用导向为入手点,详细描述实践路径,并阐述应用效果,提炼经验启示,以实现对行业各单位数据治理详细路径的指导和经验洞察的启发。现摘选其中部分优秀案例,作简要介绍。
各航空公司在数据治理管理机制、数据资产管理、业务数据专项治理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尝试,数据管理能力逐步成熟,数据质量大幅提升。
国航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立了企业数据治理框架、统一方法、技术路径,迭代建设数据资产管理中心,逐步构建了全业务覆盖的数据资产目录、飞机主数据模型、数据标准,实现数据资产统一管控,数据赋能生产经营管理决策。
东航形成了管用结合的数据治理模式,建设“战略、机制、专题、实现”四层管理体系,以“盘、规、治、用”方法论开展数据域治理,培育“共建、共治、共享”的数据文化,通过治理专项、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建设,打破数据孤岛。
南航通过数据管理体系建设及能力提升工程搭建了数据管理体系框架,统一了公司对数据管理工作的认识;形成了高效适配的数据管理组织保障体系,创建“1+16”公司级项目平台+项目绩效合约机制,有力推动了企业级指标数据治理和客户、飞机、不动产等核心业务数据的专项治理。
山航构建了企业数据治理机制,明确了数据治理职责、优化了流程,建立了必要的系统与平台,为数据资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QAR等数据的治理与应用,实现数据业务化。
各机场在数据标准、数据平台建设、数据服务开发方面纷纷发力,数据整合共享程度日益提升,数据支撑业务决策水平不断强化。
首都机场集团建立了“1+4+N”企业数据标准体系,发布了18部数据企标(包括1部行标、2部团标),实现了54家成员机场数据协同,构建“1+8”大数据中心,从业务应用、数据标准、基础设施、信息安全4个维度提升了全域数字化能力。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以“建立规范搭建平台、全面共享保障安全、质量监控创新应用”为实施步骤进行数据治理,实现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大幅提升了数据质量,并面向业务痛点开发大量应用服务,助力机场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
虹桥机场通过安检一体化平台和大数据体系的综合运用,升级强化了安检数据沉淀能力、安全品牌建设、服务保障品质及运行管控水平,支撑对航班生产的平稳衔接和整体运行的安全治理。
湖北机场集团按照盘(摸家底)、规(定规矩)、聚(聚数据)、治(治问题)、管(管资产)、用(促应用)的闭环式数据治理方法开展整体设计规划,构建标准化的数据底座,实现数据资源在机场各部门间、与外部单位间有效共享。
各空管单位在数据目录、数据标准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一套针对空管业务特点的数据管理方案。
民航局空管局从业务、技术、管理等多个角度开展数据治理相关工作,形成包含9大类、990条数据项的《民航空管航班数据资产目录》,初步解决了空管运行数据“看不见、摸不清、读不懂”的问题,为后续空管系统全面铺开数据治理、信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民航华东空管局通过全面数据摸底,形成了华东空管局数据资产目录,明确数据标准方案,构建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并实践于飞行计划集中处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基本实现了飞行计划数据的统一化和规范化,为各用户系统提供了更加高效、高质的飞行计划数据,减少了由于信息共享不畅造成的重复工作。
各运输保障企业聚焦业务场景,深入分析信息系统建设与数据管理应用的关系,积极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航信依托自身系统,在建设旅客服务系统大数据平台过程中,突出数据治理,在内部推动以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线的数据治理体系,形成元数据自动采集、集中存储、统一查询的能力,实现了对航空公司、机场和代理人等用户的标准数据提供和数据变动及时推送,实现了旅客乘机服务链条上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共享。航信机场智慧中台数据治理实践案例通过打造统一数字底座,实现机场及机场集团航班流、旅客流、行李流、财务流等数据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和服务共享能力,并探索和发展多元共生、场景优化的应用,对机场的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用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
中国航油通过智慧能源工业互联网打通了覆盖全国278个机场(含通用机场)供油保障产业链的信息系统和工控系统,并构建了包含信息系统表格数据、工业传感数据、视频图像数据等3大类70个主题的全要素共享资源池,并形成了跨域数据治理长效机制,为全国航油保障网络统筹优化、降本增效和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提供量化、准确、高时效的数据保障。
民航局各直属单位在行业数据共享、专业数据挖掘与分析等领域开展研究,有效的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新局面。
民航局信息中心依据“查建治用”思路,按照“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的方案,建设了民航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了“落地”和“不落地”相结合的民航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依托数据治理平台实现了数据统一存储、统一治理,并按主题对政务数据开展综合分析利用,助力数字政府建设;此外通过对系统运行数据的深度治理分析,逐步实现了从“人管机器”到“机器管机器”的运维工作模式,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及品质,使技术人员聚焦到数据利用及工作方法创新上,更好服务行业,服务智慧民航建设。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数据质量治理--数据驱动的异常数据甄别与考核评价--态势分析与决策优化”的框架路径,协助局方进行民航空防治安事件处置数据的治理,并基于多元数据实现处置情况的量化监管,探索“用数据说话、用数据考核、用数据评价”的监管新机制,有效的提升了监管效能和治理能力。
中国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面向重点型号审定需求,构建了智慧审定数据治理规范框架与管理机制,制定了适航审定数字化业务标准,以C-PRO模型为核心数据源,建设了自主可控的数字化适航审定体系,有效提升了重点型号的审查效率,实现向全行业提供优质审定数据服务。(《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潘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