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已到了岁末年初,论中国最喜庆欢乐的节日,莫过于每年的春节,家家户户,老小乡亲都会回家团结,尝尝妈妈做的年夜饭,走亲访友,唠唠家常,跟爸妈说说一年来的工作收获与未来展望。然而,气象人却有不一般的年味。
2月1日至3月12日,持续40天的春运已经拉开序幕。每年的春运都是航班保障最繁忙的时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大批的旅客满怀着对家人团聚的期盼,准备着登上回家的航班,这就需要气象人牺牲小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为旅客保驾护航。每年的春运期间,恰逢低云低能见度的“双低天气”出现最为频繁,机场候机楼经常积累着大批等待的旅客与迎接旅客的朋友,此时的观测员也是坚守在岗位,洞察天气的瞬息万变,发送最新气象信息,让航班能够及时的起飞与降落。
气象观测员在空管保障中的角色
空管行业,可以做一个贴切的描述:如果说管制员是台前,那么气象人员就是幕后。管制员在席位上充当着指挥角色,引领每架飞机顺利起飞与降落,跟机组报告着气象人员提供的风向风速、修正海平面气压、能见度与云高数值,实不知,气象人员作为幕后者,也为了提供一个正确的修正海平面气压值,做着无数的重复性工作,我们需要经过很多道程序,才能将正确的气压数值提供给管制员,为了获取能见度数值,我们经常冒着雨雪到观测平台观测目标物,无论台风还是晴空万里,无论白天还是深夜,我们都是用心的做好这一项工作。
在我们心中,深深热爱着这份神圣的职业,气象人幕后亦为英雄!
观测天气变化的“蛛丝马迹”
说起我们的专业,全国的观测员仅以千计,我们是这个领域里的行家,具备“千里眼顺风耳”,在长年工作中,形成了“严谨认真,敏锐专注”的工作态度。我们能用“凡胎肉眼”丈量云高数值,能辨别各种各样的云,知道哪片云会下雨,哪片云能打雷;能“听声辨位”,靠听觉确定雷暴的方位与大概距离,能分辨出不同的雷区;能从天空中飘过的低云,由某个方位能见度的转差,预测未来天气走势。我们对气象要素很敏感,哪怕细微的变化我们都要修改并发送给管制员。
在气象上,有一个蝴蝶效应: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两天后会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说明的是,初始场微小的差别,可能引起结果产生巨大的差异,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我们作为初始气象要素的收集工作者,数据是神圣至上的,差一点就是气象业务差错。我们的时间观念极强,三分钟的发报时间是观测员的红线与底线。
真情服务,保质保量护“春运”
由老一辈空管气象人传承给我们的“安全、领先、和谐”的空管文化理念与追求卓绝、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春运于我们不是与家人团聚的时光,而是保障任务艰巨,需要我们卯足干劲的时刻。我们需要人员齐备,以更好的精神面貌面对这艰巨的任务,很多时候,我们也想念远方牵挂我们的亲人,但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让我们不在春运保障时段离开我们的服务岗位。每年,湛江空管站都会为我们坚守一线的员工设定年夜饭,就是为了给我们这些异地他乡来的员工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迈进气象观测情报室,我们就能听到那庄重的信息通报声音:“塔台,观测,现在是多云60米,能见度700米,有中度毛毛雨与大雾”。我们的同事,个个身怀绝技,有视规章为生命,工作中无可挑剔的老员工;有热爱研发,用青春挥洒激情的后起新秀,研发了多个运行于气象与管制一线的平台;有热爱文学,喜欢编辑微信小软文,多次获奖的文艺女青年;更有热心助人,技能过硬的气象带班教员等等,正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共同为我们的气象事业挥洒热血。
春运气象服务保障已经开始,我们会以十足的“精、气、神”争取圆满完成任务,为空管安全,航空安全保驾护航。(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黄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