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是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季,不少大学生进入“找工作模式”。在这一背景下,民航业越来越受到高校学子的青睐。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民航业对于吸纳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还能为更广泛的求职群体提供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职业发展的平台。扎根这片沃土,飞向广袤蓝天,职场坦途或将由此开启。
行业发展稳定 就业环境逐步向好
在今年初人民网发布的“2024年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中,“就业”荣登榜单,“稳就业”的相关话题热度持续上升,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就业的关注与期待。
数据显示,2023年,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188.34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0308.98亿人公里。由此不难发现,随着航班数量的增加和航线网络的拓展,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企业需要大量的员工来支持日常运营,其中就包括飞行员、空乘人员、地勤人员等,这将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未来,民航业的发展还将带动机场建设、航空物流、旅游等相关领域的繁荣,有望进一步增加就业机会。
当然,应届毕业生自身也要积极调整就业观念,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202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民航产业创新,强化民航科教创新实力。民航局总工程师殷时军也曾表示,智慧民航是“十四五”时期民航发展的主线,是民航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可以预见,民航就业机会变得更加多元和专业化将会是一个必然趋势。例如,数据分析师、航空系统工程师等新型职位不断涌现,这些变化要求应届毕业生不仅要掌握传统的航空知识,还需具备数据处理、系统设计等技能。因此,提升个人能力和专业技能也是进入这一行业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民航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就业扶持政策,从多个层面拓宽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渠道。2024年初,民航局等九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助发展”为主题的第20届春风行动,加强对农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职业指导,根据其意愿分类提供外出就业、入乡就业创业等服务。在近几年华东局组织民航院校和辖区民航主要单位召开的民航院校就业工作推进会上,更提出了华东地区民航单位要把招聘名额中的50%留给应届毕业生,并优先向民航直属院校倾斜。
为鼓励应届毕业生赴基层与一线岗位工作,民航相关单位、院校同步实施了针对性激励措施。具体而言,早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上海职院”)就出台了“西部地区基层就业资助补贴”等政策,在缓解学生求职的经济压力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湖北襄阳机场公司近年来陆续为18名青年职工申请了“大学生就业补贴”总计16万元,全面提升了员工的职场幸福感。
正如业内专家所言,解决了为什么要到基层就业,到基层就业有哪些保障与好处这两个问题,就会形成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内生动力,才有可能形成自觉。
校企合作助力人才培养 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通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开展实践教学,民航院校与航企之间的紧密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精准满足行业的人才需求。
就在今年6月,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与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西北工业大学负责该项目的老师表示,这种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上海职院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民用航空产业应用技能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培训基地,其下设的飞机制造专业早早便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开设联合培养班(订单班),截至今年已有六批学员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还有一些民航院校针对特定岗位积极开展定向培养。今年6月,中国民航大学与云南机场、四川机场、新疆机场等多家航企签订定向招生计划,共同制订民航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云南机场为例,该机场本年度在该校招收应用气象学、安全工程、航空安防管理等7个专业共20名学生,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通过前置化教学也可以避免院校在培养人才时的盲目性。吉林长春机场针对不同高校特点与实际岗位的差异化需求,与省内高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一同开展联合培训,将产业实际需要更好地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长春机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的过程中,我们从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到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全面参与到校内日常教学活动中,助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
在民航单位与民航高校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民航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其就业渠道涵盖了民航局、空管局、机场和航空公司等多家民航单位。
数据显示,中国民航大学2023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1.44%;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专业对口率达92.83%;上海职院近几年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约为96%,且部分专业的薪资远高于全省高职平均水平。
“我就是考入学院与吉祥航空公司合作开设的‘订单班’后被招进去的,我们很多同学也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入了民航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与其他专业相比,我们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高。”一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空中乘务专业的毕业生告诉记者。
多形式促进就业 让民航成为梦想“起飞地”
高校毕业生是民航业未来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动该群体就业并培养其成为可用之才,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线上就业服务平台,能够为毕业生和企业提供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流渠道。记者近日从某招聘平台获悉,今年有关民航类岗位的招聘信息已累计发布1000余条。在这里,毕业生可随时查询到最新的招聘信息,便捷地投递简历并参与在线面试,大大提高了求职效率。
与此同时,自今年初以来,各类线下招聘活动频繁举办,如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暨供需对接就业活动,至今已举办13届,为高校毕业生和民航企业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多措并举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年轻人得以追寻蓝天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现场参加面试的大学生说:“很荣幸能通过这样多元化、集中高效的求职平台找到合适的工作,这里的用人单位质量都很高、待遇也很不错,我会推荐给下一届学弟学妹来参加”。
此外,各大航空公司也在同步扩招,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发展平台。以南航为例,在2024年春季校园招聘活动中,计划招录170余人;对于毕业时间在2024年9月~2025年8月的在校大学生,南航计划招录195人作为2025届提前批实习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招聘不仅涵盖了传统的飞行和乘务岗位,还扩展到数据分析和市场营销等领域,以此满足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同时,南航还将为新员工提供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更为明晰的职业发展路径,确保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能够持续成长并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除了给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便捷的求职通道,自2018年起,中国民航工会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在职员工的身上,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开办“民航职工圆梦大学”,希望给处于职业发展瓶颈期的员工开辟一条向上发展的路。记者了解到,2022年,江西机场集团共有2人通过“民航职工圆梦大学”提升学历水平并获奖学金,取得中级工程师职称的有3人,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的有47人,332人通过考试和技能比武提升了安全检查技能等级。
综上所述,民航业为促进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动力。国家政策的支持、民航单位的积极响应以及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共同推动了这一发展趋势。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来说,民航业提供了一个充满机遇的职场平台,既有挑战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和持续创新,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应届高校毕业生选择圆梦蓝天,共同推动中国民航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民航报 记者李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