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报推荐
业绩持续向好 提质增效蓄势未来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4-05-10 15:15:00

近日,国内7家上市航空公司和7个上市机场相继公布了2023年年报。由于航空客运需求回暖,航空公司和机场抓住市场复苏机遇,逐步增开航线航班,深入推进提质增效,营业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其中3家上市航空公司和5个上市机场实现盈利,其余上市航空公司和机场实现大幅减亏。在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2023年,这些上市公司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在民航运输生产回归自然增长的2024年,他们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

上市航企释放行业持续复苏信号

尽管不是所有上市航空公司在2023年都实现了盈利,但多数公司的营收增长和大幅减亏释放出行业持续复苏向好的积极信号。其中,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和南方航空2023年整体经营业绩明显改善。年报显示,三大航2023年共实现营业收入4147.7亿元,比2022年增长122.7%;总体归母净亏损比2022年收窄近九成,减亏超过950亿元。

具体来说,中国国航减亏最多、归母净亏损最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在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了42.4亿元归母净利润,在三大航中表现最好。中国东航在2023年积极推进辅营产品和优享类产品在全渠道的投放及销售,实现辅营产品收入68.6亿元,比2022年增长80.4%。南方航空主要控股公司南航物流、厦门航空、汕头航空均实现了盈利,尤其是南航物流实现了24.3亿元净利润。

对于国内航企业绩改善的原因,民航新型智库专家、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晓津表示,这与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市场需求增加和航空公司成本控制等因素密切相关。“市场需求回暖、旅游经济回升、运营效率提升”是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航空运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俊杰的总结。他特别提到,淄博、哈尔滨等热门网红城市带动了旅游市场快速升温。还有业内人士将此归因于三大航2023年飞机利用率大幅提升。例如,中国国航2023年的飞机日利用率为8.14小时,比2022年增加4.24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在4家民营上市航空公司中,有3家实现扭亏为盈。李晓津分析称,海航控股经营策略有所调整,强调增收节支、创造利润,并出台了淡季收益提升激励方案、超额利润奖励分配、辅营业务激励等多项激励政策;春秋航空坚持低成本发展,控制成本措施得力,并利用IT技术降本增收,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其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超过1%,是国内航企中最高的;吉祥航空单位票价水平稳中有升,主要得益于主辅基地优势明显,而服务优质、航班正点率高等特点进一步支撑了其票价水平。相比之下,华夏航空作为专门从事支线航空客货运输的航空公司,因支线业务尚在恢复中,未能实现盈利,但已经大幅减亏。

“2023年,中国航空运输市场进入显著恢复期,但各个细分市场的具体情况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市场定位、整体规模、航线网络结构明显不同的航空公司最终创造的全年业绩有较为明显的分化”。民航新型智库专家于占福表示,航空公司具体的航线网络结构与恢复进程明显不同的航空市场的具体匹配情形,是决定其2023年业绩的底层原因。

于占福分析称,鉴于中国国内市场、中国至东南亚市场以及部分欧洲市场的强劲恢复态势,航线网络与这几个市场重合度较高的航空公司受益明显。虽然三大航享受到了国内市场强劲复苏的红利,但受到国际航线恢复尚未达到预期的影响,最终未能整体实现扭亏。

相比之下,春秋航空高度聚焦国内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充分享受到了市场恢复的红利,最终取得亮眼的业绩。吉祥航空与此类似,最大限度对接了国内市场以及部分中欧航线的快速恢复态势。

上市机场经营业绩大幅向好

随着民航业持续复苏,全国运输机场2023年经营业绩呈现大幅向好态势。总体来说,上市机场的业绩优于上市航空公司的业绩。在7个上市机场中,有5个实现盈利。年报显示,2023年,7个上市机场共实现营业收入367.4亿元,比2022年大幅增长73.3%;总体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减亏增利超80亿元。

“在关键经营指标方面,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厦门空港均实现了盈利。深究这些机场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原因,每个机场的情况均不相同。但部分机场在年报中明确指出,主要是2023年机场业务因市场行情向好而实现收入增长。”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机场管理系教授张凤表示。

以上海机场为例,其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101.57%,并实现扭亏为盈。具体到单个季度,上海机场营业收入呈现递增态势,除第一季度亏损外,其余季度均实现了盈利且盈利能力逐季度提高。虽然上海机场2023年营业收入已超过2019年水平,但盈利水平仍不及疫情发生前。对于营业收入倍增的原因,年报指出,主要受上海两场航空业务量大幅增长影响,公司航空性收入、商业租赁及经营权转让收入等均实现了增长。

“上海机场2023年业绩的一大亮点是每客经营收入的大幅增长。”张凤说。这与国际航班业务量显著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免税收入增加密切相关。2023年,上海机场国际和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为1852.6万人次。以浦东机场为例,其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较2022年增长1407.9%,远超航班量72.2%的增速。受国际和地区客流增长驱动,上海机场相关免税合同收入达17.88亿元,比2022年增长近4倍。

疫情发生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直是我国最繁忙的机场,在全球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尽管受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分流以及国际市场恢复缓慢等因素影响,首都机场2023年依然实现了营收倍增和大幅减亏。在报告期内,首都机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约104.3%,税后减亏约51.9%。张凤分析称,首都机场2023年的最大亮点是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的高增速。其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较2022年增长2359.6%,远超航班起降架次98.9%的增速。

在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赵巍看来,北上广上市机场商业模式差异很大,经营业绩差异也很大。京沪机场因国际航线占比高,免税业务构成重要的利润增长点。2023年,首都机场和上海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收入占比均超过一半。白云机场将盈利归因于随着航空市场需求逐步恢复,机场生产经营指标大幅提升。事实上,白云机场2023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317万人次,居全国第一位,且已经4年蝉联单个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冠军。

凭借广告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圳机场则将广告业务发展作为重要盈利点。2023年,深圳机场航空主业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多项指标超过2019年。在其四大业务板块中,航空主业业务虽然贡献了超过七成的营收,但依然处于亏损状态;而航空物流业务、航空增值服务业务、航空广告业务均实现了盈利。其中,航空广告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8亿元,占公司营收总额近一成;实现营业利润3.76亿元,占总营业利润的七成以上。

受益于行业整体复苏,疫情3年一直保持盈利的厦门空港2023年收入大幅增长,经营业绩明显改善,公司三大生产指标显著提升。2023年,海南机场营业收入增长超四成,但归母净利润减少近一半,主要是因为2022年有一个归母净利润达18.64亿元的项目被列为非经常性损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海南机场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比2022年减亏增利9.6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机场多业态协同优势明显。其中,地产业务贡献了超四成营业收入,毛利率超过60%;机场业务贡献了三成营业收入,毛利率超过40%;免税与商业业务虽然贡献的营业收入不多,但毛利率接近90%。同处海南的美兰空港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超八成,尤其是航空业务收入增长170%,归母净亏损收窄12.42%。从中长期来看,海南机场和美兰空港都可以享受海南自贸港建设政策红利,流量变现能力的提升有望带来持续盈利。

2024年行业扭亏为盈在路上

2024年,我国民航迎来“开门红”。根据中国航协在2024年第一季度理事单位信息沟通会上透露的信息,今年第一季度,国内航空公司实现盈利24.6亿元,同比减亏增盈95.1亿元,有16家航空公司实现盈利。受春运利好影响,今年2月盈利的航空公司数量达到23家。毋庸置疑,这为2024年国内航空公司业绩提升打下了一剂强心针。

我国民航将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周期。202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到,2024年行业有望实现扭亏为盈。多位专家表示,我国民航当前的市场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整体向好,旅游需求持续增长、国内航空市场潜力巨大和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降本增效,都为国内上市航空公司和机场业绩提升带来了机会。

依托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所具备的强大韧性,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呈现出总量强劲恢复的可喜态势。但不可否认,同时也呈现出“旺季更旺,淡季更淡”的波动加大趋势。“对航空公司来说,要动态进行运力投放、票价和营销策略调整,以实现波峰时段收益最大化,并在波谷时段严控成本,充分留存之前的收益,减少波谷造成的实际损失,争取全年业绩提升。”于占福建议。

新航季开启,中国民航增长趋势仍在持续,巨大的国内市场所产生的商务、个人出行需求仍然非常旺盛。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民航累计发送旅客997.1万人次,日均199.4万人次,较2019年“五一”假期日均增长11.1%,较2023年“五一”假期日均增长8.1%。暑运旺季、中秋节、国庆假期是可以预见的客流高峰期,国内民航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市场形势。专家建议,除了常规可预见的热门航线,航空公司要通过精细分析和判断,尽可能多地成功识别和开通新的高收益航线,尤其是与日渐完善的高铁网络实现差异化互补或者衔接联动的航线,借助市场升温波段的有利条件增加收入。同时,深挖“银发一族”出行、异地工作人士通勤化探亲、寒暑假团体游学等个人出行需求,紧抓其带来的增长机会对航企业绩提升也非常重要。

多位专家在采访中均提到,国际业务恢复和发展是上市航空公司和机场发力的重要方向。对大型航空公司而言,国际航线能否盈利对2024年业绩提升非常关键。专家建议,随着我国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航空公司要深入研究国际旅行市场的需求变化,科学构建航线网络;优先恢复和开通需求旺盛、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线;加强国际合作,与外国航空公司以及其他国际机场加强合作,共享资源,扩大市场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机场方面,于占福分析,只要航班量和旅客吞吐量尤其是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持续增长,机场航空性收入和零售、免税等非航空性收入就有坚实的保障,2024年机场业绩提升的确定性将更强。

在当前民航运输生产回归自然增长但仍面临油价波动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航空公司和机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通力协作,积极主动创新经营,共创利益共生、共治、共享、共赢的大好局面。在张凤看来,机场的价值最根本的还是来源于优质航空业务的价值变现。对复合型国际枢纽机场而言,增加非航空性收入是首要发力方向。

“千万级以上机场国际航班带来的免税业务收入,在其整个非航空性业务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张凤说,“随着国际和地区客流恢复,旅客在机场的消费能力也将逐渐恢复,机场免税销售规模将扩大,进驻机场的品牌将增多,机场航空性业务和非航空性业务变现能力将增强,尤其是每客免税经营收入有望稳步增长。”

今年初民航局发布的《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行动纲要》为我国航空公司和机场在提升航空枢纽国际竞争力和推动国际市场加快恢复方面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张凤建议,上市机场要明晰自己在国家航空运输网络体系中的定位,结合自身实际,会同有基础、有能力、有意愿的航空公司,共同打造定位清晰、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枢纽机场。(《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郑雪

责任编辑:wangyaling 000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