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报推荐
高质量建设“空中丝绸之路”:从驼铃相闻到航班穿梭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3-09-18 14:43:00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新冠疫情后民航业复苏的关键之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设“空中丝绸之路”。作为桥梁和纽带的“空中丝绸之路”,是中国航空经济谋求更高质量的国内大循环和更高水平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将为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注入强劲动能。

航空运输企业是高质量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主力军。一条条新开的客货运航线,一个个满载旅客与货物的航班,“空中丝路”网越织越密。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期间,第五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ASRIF)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高质量建设‘空中丝绸之路’、高能级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与会代表和学者专家热议的话题。

拉近距离 “空中丝路”网越织越密

从驼铃相闻到航班穿梭,从立柱架梁到联通万里,“空中丝绸之路”正推动着全球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国家由近及远,航线从少变多;合作共赢,机遇满满……中国架起联通世界的“空中丝绸之路”桥梁,拉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距离。

自2017年6月以来,我国民航通过夯实安全基础、加强设施建设、优化市场环境等手段,为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设“空中丝绸之路”要求,2022年,民航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时期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实践证明,‘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既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也为国际民航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多合作机遇”。民航局原副局长董志毅在第五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上分享了民航助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取得的成绩:中国民航与104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28个共建国家建立双边适航关系,今年上半年“空中丝绸之路”旅客运输量占我国国际航空市场的比重达到71%;建立中国民航“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密切我国与共建国家民航主管部门、科研机构人员往来和业务交流培训,促进民心相通。基础设施“硬联通”主方向不断强化,规则标准“软联通”取得较大进展,人文交流“心联通”基础更加坚实。

在峰会上,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肖烽介绍,近年来,国航积极拓展航线网络,截至2019年,经营客运航线770条,其中国际航线137条、地区航线27条。通过与星空联盟成员的合作,服务进一步覆盖195个国家和地区的1317个目的地,建成了以首都机场为核心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国航充分发挥民航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10年来,国航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通航国家由5个增加到26个,开通航线由21条增加到59条,通航目的地由7个增加到38个,年度投入航班量增长超过3倍,旅客运输量增长近4倍,2019年“一带一路”运力投入超过国航国际航线总投入的30%。肖烽表示,今年,国航充分把握政策契机,以“一带一路”航线为重点,持续推进国际航线复航,“一带一路”沿线航点数快速恢复到2019年的78%。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则在1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19个境外营业部,涉及23个通航点。自今年初以来,东航共执飞“一带一路”航线42条,通航“一带一路”沿线18国的23个城市,投入航班量1924架次,承运旅客24.9万人次(含包机),重点布局韩国、中东、南亚及东南亚市场。

两个月前,以“航空枢纽联通亚欧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主题的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论坛在新疆举办,并倡议成立了丝绸之路民航合作联盟。“打造航空枢纽,可以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自由流动,促进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须伦在论坛上表示,建设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形成“西联东出”的强大枢纽功能,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推进新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今年4月25日,南航CZ6015航班从乌鲁木齐起飞前往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标志着我国与中亚五国全面复航。截至5月20日,南航新疆分公司已恢复至阿拉木图、比什凯克、杜尚别、塔什干、第比利斯、伊斯兰堡、德黑兰、巴库、阿斯塔纳、阿什哈巴德等10条国际航线,乌鲁木齐始发国际通航点达10个,恢复至2019年的63%。“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不断扩能提速,也助推了乌鲁木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交流。

2017年9月15日,海航航空集团旗下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开通北京—捷克布拉格—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航线;2020年,该航线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暂停运营;2022年7月16日,北京—贝尔格莱德航线复航。塞尔维亚驻华大使玛娅·斯特法诺维奇曾在第四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上表示,两国实现直航对于密切双边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直航促进了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推动了服务业发展。中塞直航不仅有利于两国合作,也将给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中国与西巴尔干国家之间的合作带来积极影响。

“丝路雄鹰” 助力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2000多年前,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主要通道;今天,技术的变革、运输成本的下降以及全货机航班的出现,已经将贸易从地面移动到了海上和空中。毋庸置疑,航空在加强国家联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4年,河南民航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欧洲最大的全货运航空公司——卢森堡货航——35%的股权,制定了以郑州为亚太物流中心、以卢森堡为欧美物流中心的双枢纽战略,开通郑州—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线,开启了“一带一路”由路升空的河南模式,成功开辟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一只联通世界的“丝路雄鹰”就此起飞。

河南民航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明超曾在第四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上介绍,郑州“空中丝绸之路”从“两点一线”启航,先后开通8条航线,连通美国、中国、欧洲世界三大经济体的空中经济廊道,有力推动了中原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河南已经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进出口总额多年保持中部地区首位,郑州机场年货邮吞吐量跻身全球机场40强。

如今,郑州已构建起一小时城际铁路都市圈、300公里高速公路覆盖圈、800公里高铁圈和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空网,并依托航空优势,布局智能终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航空偏好型产业集群。2022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电子信息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

在这场双赢联动中,中国市场成为推动卢森堡货航经营业绩和利润增长的主要力量。卢森堡货航数据显示,2017年卢森堡货航郑州航线货运量是2014年的10倍,卢森堡货航因此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22亿美元,在全球全货运航空公司中的排名从第9位升至第5位。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亿美元、净利润16亿美元,这一年也成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盈利最多的年份。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防控期间,郑州—卢森堡航线不仅不停飞、不断航,还增加了航班,为中欧间特殊物资运输提供支持。在此期间,印有“友谊无国界、天涯若比邻”寄语的5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和4500件医用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从郑州搭载全货机飞抵卢森堡。不仅如此,这只“丝路雄鹰”还顺利完成了北京冬奥会超大超常规体育装备运输任务,并曾将一台不可拆卸的43吨“巨无霸”设备从欧洲运抵河南,及时保障了中国中东部电网核心电源点改造升级需求。

目前,中国与卢森堡之间每周有50个货运航班。卢森堡驻华大使馆副馆长邵儒可在第五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上介绍,“自建成以来,卢森堡—中国‘空中丝绸之路’就在跨境运输和物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欧洲和亚洲经济增长繁荣作出了贡献。2023年6月,中国与卢森堡之间的货运量突破了100万吨,这是一座里程碑。除贸易外,‘空中丝绸之路’还成为促进两国文化、人文交流的一座桥梁,这是双边互利、东西共赢的典范”。

近年来,除了河南,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新疆等中西部省份也纷纷“腾空”拥抱世界,一改过去“重客轻货”的发展思路,争先布局货运航线,推进客货并举,推动多式联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用行动证明了中国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决心。

融合发展 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可以看到,在无数“引进来”和“走出去”背后,核心都指向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开放”,一如本届服贸会的主题“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

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如何才能推动“空中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呢?参加第五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的多位嘉宾都提到,高质量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互联互通布局;应持续增强国内枢纽机场集疏、转运及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世界级机场群、国际枢纽、区域枢纽协同发展,构建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此外,还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机场与其他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扩大民航对外开放,引导民航运输技术装备、服务管理、品牌标准“走出去”,推动与共建国家民航业融合发展。

开放的故事需要传播。东航意大利籍机长迭戈·贝内代托曾将自己拍摄的亲历合作抗疫、体验国产大飞机、参与成都天府机场首航等故事传播到海外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全球网友的关注。这些个人视角的图文、视频,用更加鲜活生动的表达方式对外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更容易实现跨文化、跨语言的沟通交流,也更有利于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高质量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不仅需要个人力量,更需要团队合作。在第五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联盟(ASRICA)迎来了新成员,7家国内外知名航空机构和企业加入。目前,“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联盟已成为中国航空经济领域具备国际产能合作基因的联合体,引领国内临空优势产能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国内国际产业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格局,助力“空中丝绸之路”高质量建设。

记者了解到,联盟着力推动实现航空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国内外航空产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合作与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在航空制造、航空运输、航空基础设施建设、航空教育和培训等航空领域技术创新、产业进步、管理提升,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围绕“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收集、整理和分享沿线国家航空产业相关信息。

当前,我国民航业正处于恢复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个个繁忙的机场、一架架腾飞的飞机,传递着我国经济恢复向好的积极信号。今年上半年,我国民航总周转量达531.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达2.84亿人次,货邮运输量达327.6万吨,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4.6%、88.2%和93.1%。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引领下,在携手应对全球发展的挑战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空中丝绸之路”将越来越宽广,必将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陈轩棋)

责任编辑:jinjieni 000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