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艺人的大量粉丝聚集机场接机,造成现场严重拥堵,并影响其他旅客正常出行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让公众不能容忍的是,不仅该艺人配合且纵容粉丝的过度行为,粉丝还对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大喊大叫并在网络上发表攻击警察的言论。综观近年来接连发生的粉丝在机场、飞机客舱等公共场所追星事件,一些案例已逾越了法律的底线。
与到娱乐现场亲近艺人相比,到机场追星距离更近、成本更低。类似事件近年来多次发生,有的是在航班落地滑行阶段,粉丝不听机组劝阻,冲到头等舱追星;有的是为了追星,把偶像堵在登机口,导致航班延误;有的是粉丝在接机过程中挤碎了机场的玻璃防护栏……部分粉丝不理智的追星行为,不仅造成了现场秩序混乱,在严重时还会影响航班正常运行甚至威胁飞行安全,给民航运行和旅客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同时,部分粉丝在追星过程中未遵守民航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甚至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侵犯了公民个人信息权益。
在机场、客舱内文明追星不仅是道德层面的要求,更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民航局在2018年发布了《关于加强粉丝接送机、跟机现象管理的通知》,要求对粉丝接送机导致航班延误、粉丝“机闹”等现象进行管理。2021年6月,民航局再次强调对粉丝追星过程出现的违法行为要严惩。同时,相关通告明确,机场内禁止堵塞、强占、冲击值机柜台、安检通道及登机口(通道)等行为,违反规定的,公安机关将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民航相关法律法规也明确规定,航空器的乘坐人员在航空器起飞、着陆、滑行过程中,擅自离开座位,可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粉丝在明星出行过程中采取的过激追星行为,除了扰乱机场和航班安全秩序,还可能造成人身或财产伤害。依据《民法典》规定,在造成损害时,组织者应承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参与者对其造成侵权损害的行为应直接承担侵权责任。此外,组织者、参与者扰乱机场和航班安全秩序,视其行为造成损害的严重程度,可能承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民航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行政责任,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粉丝循着艺人的出行信息而大量出现在机场接送机,其信息从哪里来?这其中可能涉嫌信息买卖等违法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民法典》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侵犯了明星的个人信息权益。我国法律规定,泄露、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即属于“情节严重”。
粉丝追星要做到不违法、不逾矩,更要走向理智文明的新境界。近年来,随着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和媒介渠道的拓宽,粉丝群体不断扩大,成为文化市场的一支新生力量。而粉丝的真情实感只有合理合法、文明有序地表达,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一方面,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强社会面治安管控,对粉丝追星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严打态势;进一步加大信用惩戒力度,依托联合惩戒机制,视情况将被公安机关处罚的违法人员列入严重失信人名单。另一方面,全社会也要营造对追星过程中违法失德行为“零容忍”的氛围,把规矩立起来,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用全社会的文明力量让粉丝群体自发、自觉地规范行为,文明追星。(如英)(编辑:孙文瑾 校对:张薇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