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航季正式启动前不久,民航局修订印发了《民航旅客中转便利化实施指南(第二版)》,为加快推进跨航企中转与通程航班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品质化,全面提升航空公司、机场的中转服务水平提供了新的法规指导。《指南(第二版)》对实现“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在行业内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将推动全行业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打破中转数据传输壁垒,实现民航中转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构建“民航+”生态圈,全面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和中转服务品质。
中转服务不仅能让更多旅客享受航空服务,对提高广大旅客的通达性、便捷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还能给航空公司、机场带来更多客源,从而增加收益。但目前我国仍存在各地机场地面代理服务流程难以兼容多种旅客服务项目、航空公司联运分摊协议签署不到位、中转旅客数据传送方式标准不统一等实际问题,大大限制了中转业务的开展。多年来,民航局力求解决中转服务中的这些关键短板与突出问题,在《指南(第二版)》中明确了“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与“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两大民航中转旅客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主体与重点任务,以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便利主体信息共享共用,让信息价值发挥最大作用。
打破信息壁垒,须充分利用两大平台共享信息、畅通服务。“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具有通程航班备案、通程航班销售、通程航班衔接服务、通程航班全程保障等多项功能,能够为有意开展通程航班合作的机场、航空公司、OTA(在线旅游)平台等提供航线拼接和服务签约平台;而“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具有自动识别中转旅客、保障信息查询、中转服务产品推送、中转全流程信息展示等功能,能够打破各运行环节间的信息壁垒,促进信息资源深度整合与共用共享,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中转服务和主动式服务。在《指南(第二版)》发布后,提供中转服务的单位应按照相关要求和指导,积极利用平台资源、数字化技术手段,发挥智慧民航建设力量,打破限制壁垒,为中转旅客提供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等便利化措施服务。
打破信息壁垒,航空公司、机场须树立“民航+”互联网发展思维,构建无缝衔接的“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在《指南(第二版)》的统一指导下,各地利用两大平台,可建立更符合自身实际、更方便旅客使用的中转旅客服务平台。内蒙古鄂尔多斯机场利用大数据计算优势,打破各航企、各机场间的数据壁垒,搭建中转旅客服务平台,并与办理值机的离港系统连接。机场可在该平台上提前获取中转旅客下段航班信息和行李托运情况,大幅提升了旅客的转机成功率。这为各地机场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中转服务水平打开了思路,提供了经验借鉴。
由此可见,《指南(第二版)》作为民航业开展中转服务的指导性文件,将有效指导民航利用科技化手段,不断推动行业主体提升中转便利化服务水平,让广大旅客享受“有服务、有标准、有保障、有温度”的航空出行,推动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法治支撑。(《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