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特种车辆在民用机场运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障航班和地面安全的重要设备。随着我国向新时代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迈进,民用机场的数量以及航班的数量将持续增加,机场特种车辆的使用也会更加频繁。因此,实现机场特种车辆维修管理精细化,保证其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立量化的维修和检查制度是确保安全的前提条件。构建完善的机场特种车辆技术档案是设备精细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每台设备的性能、提高工作效率。机场特种车辆的操作人员在每次使用后应对所使用设备的情况进行详细记载,为设备的维修保养提供数据依据。在对机场特种车辆进行维修和保养时,维修人员可根据技术档案中的维修保养记录,结合实际情况了解车辆的技术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缩短查找故障时间,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和维修质量。
维修工作人员须明确职责,建立量化的维修保养项目清单。车辆操作员、保管人以及维修人员都应明确自身维修保养的工作范围,建立量化清单,从而确保机场特种车辆的维修保养工作能够按时进行。这样不仅能提高机场特种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机场特种车辆的工作效率,还可延长机场特种车辆的使用寿命。对机坪保障运行的重点车型,如行李传送车、旅客摆渡车、飞机牵引车、客梯车、除冰车等,车辆操作员应进行细致检查维护,做好彻底除尘清洁和全面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车辆设备完好率达100%。同时,车辆修理人员应全面检查机场特种车辆运行状况,对存在问题的车辆按照清单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同时,还须严格遵照车辆设备操作、保养、检修三大规程,结合车辆设备季节性特点及实际运行情况,对所有项目进行全面换季检查。
培养专业水平维修队伍,不断壮大维修骨干力量是重中之重。通过教育和培训,维修人员能够认识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切实加强维修技能和岗位操作培训。维修人员作为技术型人才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只有多动手多实践,才能真正解决实际中的难题。对此,可以采取“老带新”及把维修人员派送到生产厂家对不同车型故障进行系统性学习的“委外送培”等方式来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再将实践固化为经验。
培养维修人员的自学能力也很重要。维修人员应自觉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自我考核。定期开展自我考核,在检验自己对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同时,鼓励单位实行“比学赶超”的考核机制,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和技能比武活动,使维修人员乐于分享知识、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
要善于把“专才”培养成“全才”。无论是“专才”还是“全才”,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练就的,除了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外,还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所以,要不断挖掘维修人员潜力,使维修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通过刻苦钻研维修技术,由“精”转“全”,从“专才”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才”,不断壮大维修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目前,机场特种车辆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给机场特种车辆维修管理的精细化提供了进入大数据时代的有利条件。各种车辆甚至是车上的单个设备,都具备移动终端的功能,结合现场使用的手持终端等电子设备,通过移动网络就可以实时得到车辆设备的技术状况、使用维护的各类现场数据和信息。因此,针对现状,各单位应及时建立维修管理的大数据系统。这样,车辆故障分析就能变得更加便捷,从而有效提高维修效率。(《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钱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