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铁路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了《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简称《枢纽规划》)。这是首次由多部门联合印发综合交通枢纽类规划,将推动我国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发展迈上新台阶。根据《枢纽规划》,到2025年,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将达80%,同时国际航空枢纽原则上应实现2条及以上轨道交通衔接。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枢纽机场连通轨道交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融合,逐步从以城市轨道为主的单一模式向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转变,部分枢纽机场已经建设或规划连通了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集疏运系统,通达性进一步提高。
不过在发展过程中,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仍然存在枢纽机场与轨道交通规划衔接不畅、建设统筹不足、衔接布局不合理、运营管理分割等诸多问题。当前,我国枢纽机场陆续实施改扩建工程,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也在加快建设,为枢纽机场连通轨道交通创造了机遇和条件。例如,正在建设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将实现广湛高铁、规划预留的南深高铁、肇顺南城际轨道等5条轨道交通接入机场;长沙黄花机场改扩建工程近期实施轨道接驳长赣铁路(渝长厦高铁)、长沙地铁6号线、长沙磁浮东延线,集成4种地面交通、4种轨道交通。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空铁联运在“硬件衔接”和“软件统一”上都取得了较大提升。今年春运期间,东航对空铁联运产品进行了优化与升级。在东航App高铁联订专区,依托交通地图,为在非紧邻建成的车站与机场间换乘的旅客提供植入式交通攻略,提供更便捷、安心的联运换乘服务。同时,东航App高铁联订专区已设置铁路订票模块,除现有“机票+铁路”联订模式外,还支持已购买东航、上航航班机票的旅客单独加购铁路客票。
但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在提高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解决“有没有”问题的同时,还要重视提升轨道机场的分担率,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与其他国家的机场轨道交通发展相比,目前我国机场轨道交通在提升衔接率的同时还要重视分担率的提高。在欧洲和亚洲绝大多数大城市机场集疏运体系中,轨道交通所承担的份额在衔接机场的交通方式中均为最高或接近最高。如日本成田机场的公共交通分担率高达81%,其中轨道交通分担率为39%。
而我国大城市机场的公共交通分担率仍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衔接机场的轨道交通线路单一,有些收费较高。正因此,2020年民航局印发《民航局关于加强民用运输机场总体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并提出要求,加强机场总体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有效衔接,促进机场与其他运输方式协同融合,特别是在配套的机场总体规划技术指标中明确枢纽机场轨道交通客流分担率要在30%以上。
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需要各部门按照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来想问题、办事情。相信随着未来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不断完善,旅客出行全链条、各环节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将得到提升,美好出行的梦想不再遥远。(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评论员张丰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