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程婕 报道:航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是国防空中力量和航空交通运输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航空产业,是满足国防战略需要和民航运输需求的根本保证,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陕西、四川、江西等省规划布局了一批航空企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航空产业链条。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重大航空项目的推进,为这些地方航空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赵平就提出了《关于打造西汉蓉国家级航空产业带的建议》,江西代表团也提出了《关于支持江西创建“国产民机创新发展及应用示范省”的建议》。对于这些提案,民航局及时进行了答复,表示始终把支持国家航空产业和国产民机发展作为推动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
赵平指出,西汉蓉航空产业带拥有航空工业西飞、航空工业陕飞、航空工业成飞三大龙头飞机制造企业。各地围绕这些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集飞机研发、零部件配套、整机制造、试飞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链。其中,三大龙头企业分工明确、优势鲜明、各具特色,航空产业链集中,有着很强的不可替代性。他认为,西汉高速、宝成铁路复线以及西成高铁相继建成通车,形成了连接西安、汉中、成都3座飞机城的产业带,有了打造西汉蓉国家级航空产业带的契机。
在推动国家航空产业发展的历程中,国产民机的创新发展和应用成为近年来的社会热点。作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近年来,江西在支持国产民机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多个重大突破,如首个省局共建的民航适航审定中心顺利挂牌运营,中国商飞生产试飞中心、CR929复材研制基地落户江西;国产民机机体设计中心落户南昌航空城;ARJ21飞机“井冈山”号交付江西航空。江西代表团认为,江西立足航空比较优势,全面主动承接国产大飞机战略,积极加强与中国商飞等央企的战略合作,打造了包括研发、制造、适航审定、试飞、维修、运营等各环节在内的民机全产业链。2019年,江西航空全产业链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具备了国产民机创新发展及应用示范的良好基础。
事实上,民航局始终支持并关切航空产业特别是国产民机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先后支持航空工业西飞民机取得新舟60/600支线客机的适航认证。目前,西安适航审定中心正在开展的新舟700支线客机适航审定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民航局适航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航空工业陕飞有意将军用运输机投入民用市场,建议按有关民用航空规章和程序,适时提交相关航空产品适航取证申请,民航局将按民航规章和程序要求及时办理受理工作,组织开展适航审查,为国产民用运输机适航取证提供良好服务。
与此同时,民航局始终支持江西创建“国产民机创新发展及应用示范省”。民航局与江西省共建的江西适航审定中心于2018年5月31日成立。中心按授权承担了江西省内正常类、实用类和通勤类飞机以及旋翼航空器的型号合格审定工作,以及运输类飞机、发动机、螺旋桨零部件和组件的设计审查和制造符合性检查等工作,目前已经服务多个民用航空产品的适航取证。未来,民航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江西适航审定中心建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产民机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