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赴日韩报道组
“如您所愿的,为您揭开愉悦的天空!如您想象的,为您创造更宽广的未来!”这就是韩国仁川国际机场的追求。
自2001年开航以来,仁川机场在稳定的运营下不断向前发展,成为连接世界的东北亚枢纽机场。2011年起降航班23万架次,运送旅客 3506万人次,货物吞吐量 254万吨,成长为超一流的大型国际机场。该机场以全方位的安全系统、高效率的经营管理树立了未来型机场的新典范,成为世界航空业极具竞争力的品牌。在短短的10年时间内,仁川机场是怎样取得这些骄人业绩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仁川机场,与该机场总裁李采郁先生展开了对话。
机场本质 快速、安全、便利
记者:您曾经说过,在服务产业领域,韩国也能够做到世界第一。自2005年以来,仁川机场已连续6次被评为全球最佳机场,贵机场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李采郁:我曾经在三星和通用工作了许多年,从事机场这个产业领域对我来说也是首次。虽然如此,但我认为经营在基本的框架下应该是一致的。所以来到机场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机场的含义或者说本质是什么。我觉得机场有三个最主要的因素:第一是速度要快,即为旅客提供快速的乘机手续。第二是确保安全。第三是提供便利,即让旅客感到没有任何的不方便。我们就是基于这些认识进行着不断的改善。比如在速度方面,ICAO(国际民航组织)建议的出境时间为60分钟以内,入境时间为45分钟以内,而目前我们已经做到出境时间不超过19分钟,入境时间不超过12分钟,相当于ICAO标准的1/3左右。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如乘客预告制度,就是预先对某一时间段内的客流量和旅客流向等情况作出分析,并提前告知机场各个部门,有关部门根据这些信息做好相应准备,如灵活地扩充或缩减部门人员,增加或减少值机柜台等。
在韩国,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尤为发达,我们正在利用这些技术,让旅客可以在机场随时随地无线快速上网,同时开发良好的操作系统,利用六西格码系统提供有效服务。我们就是这样在为乘客的快速抵离、乘机安全和便利进行着持续改进。同时,我们追求的另一个目标是差别化,即建设一个富有文化和艺术气息的机场。正是这些因素使我们有幸在全球的机场服务领域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国际枢纽 地缘优势上的最短中转时间
记者:仁川机场在客货中转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中国的很多旅客也来此中转,这说明贵机场对旅客很有吸引力。您认为做好中转服务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包括如何同航空公司开展有效合作来达成枢纽战略。
李采郁:仁川机场有很好的地理优势,因为韩国西面有国土面积辽阔的友好邻邦中国,东面有日本。3.5小时之内,从仁川机场可到达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60多个。因为我们有服务、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力,许多航空公司喜欢来此运行,目前有77家国内外航空公司飞往世界170多个城市,其中通航中国35个城市,通航日本28个城市。2011年,仁川机场中转旅客达566万人次,创开航以来最好纪录,货物中转率达45.6%。我们将基于地理上的优势,今后进一步强化仁川机场的枢纽作用,力争站在世界天空的中心。
我认为,枢纽机场的核心竞争力是确保航班之间的最短连接时间。通过改善转机设施,目前我们已把转机处理时间由原来的18分钟缩短为8分钟~10分钟,使旅客在不同航班之间的中转时间最短可以缩至45分钟。同时,我们为中转旅客提供休息时可以利用的一系列设施,并营造一种氛围,让中转旅客能够很方便地利用机场周边城市的设施。比如,中国和日本的旅客要飞往美国或欧洲,到仁川中转既可以省钱也可以省时,与在北京或东京中转相比更具有优势。我们一直在开发这方面的服务产品,同时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
我们正在同航空公司展开联合营销。例如,与航空公司合作以确保中转旅客的座位等。为给中转旅客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便利的航空公司,我们站在机场的角度,给予航空公司一定的奖励或激励,如航空公司新开航线或增加航班,我们给予其3年的价格优惠等,以此保持同航空公司合作的长久性。
绿色机场 投资未来终有回报
记者: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出现了绿色机场的概念。贵机场在建设绿色机场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您对中国建设绿色机场有什么建议?
李采郁:所谓绿色机场,是世界机场建设的一个趋势,就是在机场建设和管理中追求减排,并且要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当然,这样做虽然得不到眼前利益,但我认为这是我们应当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并且要作为发展机场的一个重要目标来加以推动。到2020年,仁川机场将在这方面投资2500亿韩元,如将灯泡全部改为LED的。目前我们已经建成自行车专用道,正在引进磁悬浮列车,增设风力发电设施,现在机场的路灯已经在使用风电,机场绿化使用的是处理过的污水。同时,我们正在筹建第二航站楼,新航站楼的设计秉承着“碳中和”理念,将更多地利用太阳能,争取做到能源自立。
建设绿色机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应当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从商业的角度看,建设绿色机场不仅眼前得不到利润,而且要投入大量资金。但仁川机场作为公共性企业,有义务来推动这项事业。中国的机场都是国营的,也是公共性的,在这方面也有义务制定一些目标并作出积极努力,政府也要给予政策支持。如果我们大家都来推动绿色机场的建设,相信总有一天,机场的成本会大大下降,如LED灯泡,5年前换一个成本很高,而现在已经降到了非常实惠的价格。通过64个绿色产业项目建设,到2020年,仁川机场将构建起完整的清洁能源系统,成为名副其实的低碳、绿色、环保机场。
进军海外 成长的另一条道路
记者:据我们了解,仁川机场向伊拉克、俄罗斯等国家的一些机场输出管理,2011年又与中国海航共同成立了寰亚机场管理公司,这些是否达到了您以前提出的服务出口的目标?
李采郁: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刚刚起步。虽然仁川机场的历史很短,但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非常宝贵的机场管理经验,这源于我们自己建设了机场,运营机场,并且还在扩建机场,不断扩大机场规模。在机场运营方面,我们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如生产效率,无论同韩国的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相比,我们敢说自己是一流的,而且我们的收益率很高,人均销售额在世界机场业也是名列前茅的。在全球机场评估中,我们已连续6年获得ACI(国际机场协会)全球服务最佳机场荣誉。我们正是基于仁川机场的这些品牌、价值和力量,有步骤地进入海外机场领域。
我认为企业就是要在成长中创造出成果,如果不获得成长的话就会发生问题,而促进企业成长的方法之一就是进军海外。因此,2009年我们首先进入了伊拉克的阿尔比尔机场,之后又连续完成了柬埔寨、尼泊尔和菲律宾等国机场的咨询工作。在进军海外的起步阶段,我们主要提供咨询和传授机场管理技巧,下一步将以参股或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同海外机场进行深度合作。2011年7月,我们收购了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机场10%的股份,目前正在同俄罗斯方面达成协议,积极参与其新一轮的机场规划和建设。2011年11月,我带队前往印度尼西亚,与那里的第一机场公司缔结了合作关系,而且我们将在那里设立当地法人。今后,我们还将通过合作或积极参与管理等方式不断进军海外机场,努力成为引领世界机场产业的全球化机场专门企业。
政府支持 机场发展之坚实后盾
记者:据我们了解,贵机场在产权制度上同中国的机场很相似,归政府所有。您认为在机场发展建设中,政府应当给予机场哪些方面的支持?
李采郁:仁川机场从建设到运营,获得了政府的许多支持。比如,在机场选址和建设方面,政府的支持使我们获得了很有竞争力的土地。我们之所以能够持续稳步地推进枢纽战略,也得益于韩国政府自机场启用以来始终坚持把仁川机场建成“东北亚中心机场和航空运输中心基地”的一贯政策。毋庸置疑,仁川机场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得以快速发展,机场自身努力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支持已经成为我们发展的坚实后盾。今后也一样,仁川机场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给予的支持还有很多,如在航空城市建设上,需要政府制订开发计划,以保证规划顺利实施。而且,政府层面所缔结的国与国之间的航空协定对仁川机场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持续发展 激情孕育未来和美丽
记者:我们看到贵机场第二航站楼正在设计当中。对机场今后的发展,您有何战略设想?
李采郁:我觉得仁川机场今后在经营方面有四大重点:第一,需要持续地培养优秀人才;第二,要基于伦理道德孕育一个公正、清明的公司环境;第三,作为公共性企业,我们要同地区居民不断地沟通交流并进行合作,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地创造出新成果,也要不断地推动企业成长。这些也是我过去几十年工作的经验总结,我认为企业在经营方面这些都是相通的,而最关键的还是要保持企业的创新和成长。
为了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仁川机场下一步的首要战略是继续改善基础设施,以满足其年均6%以上的增长需求。正在准备建设的第二航站楼就是其中的项目之一。现在机场年旅客处理能力为4400万人次,第二航站楼在现有航站楼北边,建成后每年可处理旅客1800万人次,两个航站楼的旅客处理能力可达6200万人次。我们还将建设一座低成本航站楼,每年为低成本航空公司提供约1000万旅客的处理能力。最终,仁川机场年旅客处理能力将达1亿人次。随着中国与韩国旅游签证的进一步便利化,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中国朋友到韩国旅游。对此,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分两个阶段建设第二航站楼,预计2017年完工,以迎接2018年平昌冬奥会开幕。总之,我们将通过有计划地扩大机场规模来推动机场不断成长。与此同时,我们将通过进军海外,使仁川机场发展成为世界机场业中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标杆企业。所以,今后持续扩展海外项目是我们成长的第二个战略。第三个成长战略,就是要以仁川机场为中心,在其周边建设航空城市。为此,我们在机场周围预留了很多土地,将来建设商务会展中心、综合娱乐设施、CASINO、购物休闲区、物流区等,努力为自身发展创造出稳定的航空需求。我们就是基于以上战略来推动仁川机场下一阶段的成长。
其实,我们需要向中国机场业学习的地方很多。尤其是在枢纽建设方面,仁川机场同中国一些机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如旅客处理能力同北京、上海等地机场相比还显不足。此外,我们还要学习中国机场许多好的精神和理念,我个人也非常喜欢孔子的一些名言以及孔子思想。
采访结束时,李采郁先生欣然在其所著的《激情胜于能力》一书上题赠记者:“所有的事情,无论小事还是大事,只有付出激情、热情和全力,才会成为美丽的事。祝中国民航事业取得新的辉煌!祝《中国民航报》蓬勃发展!”
(本报赴日韩报道组丁跃、程凌、郝雪松、陈嘉佳,本文由郝雪松执笔)
链接
仁川国际机场
位于韩国仁川市西侧永宗岛与龙游岛之间的人工填海地上,邻近黄海,是韩国最大的民用机场。1992年开工建设,2001年3月正式启用,是大韩航空和韩亚航空的主运营基地,也是韩国国际客运及货运航空枢纽。目前为1座航站楼、1座登机楼、3条跑道、双塔台运行,共有77个登机口、5000多个固定停车位。航站楼面积约51万多平方米,居韩国第一位,建造时运用了多项现代科技成果,创造了让旅客更感“温暖、舒适”、航空公司及机场员工工作更有效率的乘机环境。这里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舒适,绿化率在30%以上,其整体设计、规划和工程都本着环保的宗旨,被誉为“绿色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