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运输
三代民航人眼中的40年飞天巨变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18-12-17 10:01:00

从运-5、运-7,到麦道82,再到如今空客系列飞机,在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的机库里,曾经和正在服役的三代飞机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40年间民航的发展巨变。在这些飞机上工作的三代民航人,既是这场巨变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螺旋桨时代的苦与乐

从1978年考入航校至今,南航股份吉林分公司副总经理黄永志已经投身民航事业40年。虽然已经拥有先进机型的驾驶执照,但他对第一架“座驾”——运-5的印象最深。当时长春的客运量非常小,20多架运-5飞机主要执行护林、喷洒农药等任务。

黄永志说,运-5是单发双翼运输机,飞机上只有4块基础仪表。需要机长、副驾驶、领航员、报务员4人同时操作,并且飞机密封、降噪性能都不好。即便如此,黄永志和同事们还是克服了很多困难,经常离家数月,钻山沟、进林区执行任务。

1987年12月,第一架运-7飞机在长春大房身机场正式投入运行。黄永志记得很清楚,当时不少飞行员都激动得睡不着,飞机进场后赶紧冲进驾驶舱,体验这一新型客机的驾驶感觉。

已经从业25年的南航股份吉林分公司乘务长戈佳服役的第一个机型就是运-7。她说,当时由于螺旋桨飞机噪音大,在客舱内服务基本只能靠喊。“当时机舱没有空调,冬冷夏热,夏天制服经常湿透,冬天不得不在制服里面穿着微型羽绒服。”戈佳说。

南航股份吉林分公司飞机维修厂副厂长李志军说,运-7不仅比运-5动力更强、技术更先进,而且维修方式也更规范,为机务队伍后期维修更先进的机型打下了坚实的底子。

机型变革带来的跨越

“有一天,领导通知我可以去沈阳改装麦道82飞机,我激动得整晚没有睡觉。”南航股份吉林分公司乘务长刘晔回想起改机型的那段时间,依然非常激动。1992年8月,南航股份吉林分公司的前身——北航吉林分公司成立,第一架麦道82也于同月落户长春。

从运-7到麦道82,改变的不仅仅是机型体积和性能。刘晔介绍说,麦道82的航程长、座位多,乘务人员也由2人增加到5人,“飞机设备条件好了,服务也要更精细化。”

南航股份吉林分公司C类机长教员韩军说,麦道82改变了运-7五人制驾驶舱的模式,变为三人制驾驶舱布局,飞行理念由原来的“言传身教、口口相传”向“手册飞行员”过渡,同时引入“标准操作程序(SOP)”的理念。在此期间,他们的飞行安全和技术管理开始与国际接轨。

机务工程师高永德说,面对新机型复杂的控制系统,靠着“一把扳手闯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当时,机务工程师们逐步摸索出了工卡检查标准、维修记录填写等方面的标准和流程。遇到飞机厂商指导不细致等情况,他们就在厂家给出的资料中自己摸索,不断优化维修流程。

先进技术优化飞天体验

2005年开始,麦道82陆续退出了吉林省的民航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性能更先进的空中客车A320系列客机。“它一改原来飞行员一杆两舵的驾驶习惯,实现了飞行员的全方位管理模式,两名飞行员就能综合管理飞机的所有现代化设备。”提起自己的“座驾”,南航股份吉林分公司机长刘顶赞不绝口。

乘务长刘洋洋说,A320系列客机上的电子设备、安全设施和服务设备更先进,餐饮品种也更丰富。“现在平飞时旅客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办公或娱乐,飞行体验越来越稳、越来越好。”刘洋洋说。

飞机维修保障也随着新机型进入了全新的阶段。“现在有了远程监控系统,维修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制定排故方案。”机务工程师林鹏说。

如今,越来越多新型客机正翱翔在蓝天,民航服务也在不断升级。采访中三代民航人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早日坐上国产大飞机C919。(记者刘硕)

 

责任编辑:xinglu_bs 000
推荐新闻:
金鹏家庭会员同行可享额外积分奖励
内蒙古自治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程技术...
大庆萨尔图机场开展民航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庆祝建党104周年暨“七...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安全生产月”期间开...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安全生产月”期间与...
江西民航消防专业培训圆满举行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月应急演...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隐患...
郴州机场举办2025年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
延吉机场召开“航司乐·丝蜜达”服务品...
江西航空成功举办2025年度江西省“天工...
发力培育引入AI企业 东航滨江中心获“模...
同程旅行发布2025暑运报告:今年暑期约6...
东航甘肃分公司喜获东航飞行员技能大赛...
安徽监管局对辖区无人机培训企业开展经...
华东空管局工程建设指挥部:提升管制大...
西北空管局空管中心技保中心技术室组织...
银川机场自助登机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完成...
东航江苏公司举办2025年度飞行员职业技...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