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琳在机坪工作
她工作时只有"帅气"没有"娇气"。机坪上,她永远戴着一顶深色的棒球帽。她是南航机务工程部沈阳飞机维修基地航线部过站车间女机务李琳。
一顶帽子戴了10年
她自从干上航线以来就没离开过棒球帽,7年前换了现在这顶,上一顶戴了10年,坏了,要不还接着戴。
她说,"戴帽子夏天能遮阳,冬天能抗寒。"
网上下载"航班管家"掌握航班信息

高空除冰作业
事前,笔者与李琳约好执行航线任务时一起去。中午11点,笔者电话响了,"我是李琳,刚吃过午饭,我现在去接你。"笔者来到基地员工餐厅门口,一辆内场面包车停在那里,李琳和她的战友们坐在里面。见面没有寒暄,李琳说,"走吧,11:50有航班,我们先去休息室待命。"笔者随车很快来到她提的那个休息室,屋中一张空桌子,周围一圈长椅,此时已有几名过站车间的人坐在那里。他们有的看着手机,有的抓紧时间小憩一下。李琳找个位置坐下,拿出一张手掌大小的纸卡,上面是她从调度那里抄录的航班信息。笔者仔细观察了一下,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份这样的卡片。李琳和同事们对照了一下今天的航班信息,确认无误。有人说"今天任务不多啊,才21架。"她转身对笔者说,"现在每天干30架左右,21架真不多,前些年十多架都觉着多。"她拿出手机,打开一个叫做"航班管家"的软件,说:"这是网上下的,老百姓接站用的软件,查航班信息特准,不用等调度喊,提前掌握一下航班情况,做到心里有数。"11点30分,对讲机响了,"11点50,3983,5号桥"。李琳起身和一位同事说,"牛哥,咱俩接呗",两人来到B05号廊桥,在廊桥下有他们的小工具库。她打开库门,查看一下工卡,清点一下要用的工具,取出耳麦、指挥棒等工具来到机位前。此时生产支援部综合车队人员已把轮挡等辅助工装整齐地摆放在机位两侧。

李琳检查飞机(张晓野/摄)
指挥飞机停靠、放行
11:50,飞机滑行过来。李琳站在飞机停靠线前方挥舞着指挥棒做出转弯的姿势,飞机缓缓转身,对准机位中线。她又做出前进姿势,飞机缓缓前行。当看见前轮到达指定位置时,她将指挥棒高举过头顶交叉,飞机稳稳地停住。这时,牛哥给主轮、前轮挡住轮挡,举手向李琳示意。李琳用指挥棒在头顶摆出一上一下的"="造型,示意轮挡挡好。观察无误后,她左手将指挥棒举起,指向左上方45度角,右手在胸前一横,示意机长发动机停车,飞机进入航线维护状态。廊桥此时已和飞机舱门对接,旅客开始陆续走出机舱,去候机厅等待下一段航程。

李琳检查指挥棒是否完好(沈卓/摄)
李琳送回工具,对照工卡执行绕机检查,并对飞机蒙皮、起落架、发动机等重要部位进行了深入检查。绕机一圈后未发现异常,她从廊桥侧梯登上飞机,进入驾驶舱,查看滑油表等指示数据,检查飞机"三证"(电台执照、适航证、国籍登记证),确认后取来机上的放行单,签字盖章。
飞机计划12:40出发,12点20分旅客全部登机,她和牛哥指挥牵引车,安装好"拖把"(飞机牵引杆),取下轮挡。李琳戴上耳麦,示意牵引车准备就绪,可以启动。她位于机头前方,随时与机长保持通讯,另外两名机务人员分别位于机翼两侧警戒,确保飞机行进路线畅通。他们一路步行跟随飞机至远机位待飞。她在地面上通过耳麦告诉飞行员可以启动发动机,并目视检查左右发动机运转情况,确认无误后摘下耳麦,跑到飞机左侧(机长一面),观察周围无障碍后,平伸左臂与手掌,摆出放行姿势。机长伸出大拇指表示收到,李琳向机长敬礼并挥手再见,飞机随即缓缓滑出,李琳目送飞机远去,航班过站任务结束。她告诉笔者,"基地过站车间除了为南航服务外,还承接川航、东航、大韩航空的飞机短停维护,你看见的是我们常见的放行手势。而放行大韩航空航班的手势比较特殊,是左臂伸出,左手举大拇指。晚上,我们都是用手电在脚前方地面上反复画横线表示放行,不伸胳膊。"

连接牵引杆(沈卓/摄)
像这样接送过站飞机,她一天至少干7架。
飞机换桥帽子跑掉了
"13点50,8579,B07。"对讲再次响起,李琳和几名航线人员来到B07号廊桥,准备接机。此时对讲又发出"换桥了,B07换01"的指令,他们立即顶着风,向1号桥奔去。李琳的帽子被吹落,正好掉到跟在后面跑的记者脚下,笔者捡起帽子交给李琳。李琳带上,用手捂住帽子接着跑。50秒左右,笔者气喘嘘嘘地跑到1号廊桥下,看见李琳他们已经做好了接机准备。工作结束后,她告诉笔者,"换桥是常事,我们早习惯了,一般都靠跑。每个桥间隔50米左右,7号桥到1号桥也就300多米,不远。"
吃饭只用5分钟少饮水怕上厕所
16:20,笔者和她乘航线接送车前往餐厅吃晚餐。航线吃饭是换班制,一批人吃饭时,必须在机坪留有足够的人员。为了给下一批就餐人员多留些时间,李琳大口地吞咽着餐盘中的饭菜,5分钟盘子就空了,最后一口气喝了一碗汤了事。回机坪的路上,笔者突然想起了什么,问她,"好像一下午没见你喝水?"她说:"喝多了怕上厕所,你看航班那么忙,哪有时间去啊,我们喝水的杯子一般放在B05廊桥下面的工具库里,取还工具时少喝两口,尽量控制饮水量。"
只在夏天擦点防晒霜
年逾40的她依然坚守着自己喜欢的航线工作。她说:"喜欢倒班的生活方式,虽然过不了节日,但总的休息时间还是多些。我更喜欢手里的指挥棒,你看我像不像指挥飞机的交警。"她笑:"其实我运气挺好,干航线17年了,就排到过两回除夕晚上上班,有的工段连续几年除夕都排到班。"
笔者问她:"一年四季这么风吹日晒,皮肤怎么保养啊?"她说:"只在夏天擦点防晒霜,因为我的皮肤在夏天一晒就会起斑。平时什么化妆品也不用。这几年可能年龄到了,感觉皱纹多了些,前些年没觉着对皮肤有什么影响,以后可能会试着用一些化妆品。"
冬季除冰多穿一层毛衣
沈阳的冬天平均气温在-20℃以下,而空旷的停机坪上温度通常在-30℃以下,航线人员不管什么样的天气,都要露天作业,条件十分艰苦。在沈阳长达六个月的冬季里,他们工作时要穿上30斤重的皮衣、皮裤,还要像平时一样提着重达15公斤的轮挡在机坪上奔跑。60斤的重量承受在男人身上还可以,可是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就很显吃力。有时,她不得不用腿垫起轮挡进行搬运。
冬季航线机务人员还要比平时多一份为飞机除冰雪的工作。每当下雪,冰雪附着在机翼上会增加阻力、破坏空气动力结构,令飞机损失升力。因此,飞机防除冰是避免航空事故的重要保障之一。此时机务人员就会站在两米多高的除冰车里,手持高压水枪,向飞机喷洒着带有泡沫的除冰液,耗时30分钟左右。每次除冰下来,他们暴露在外的脸部和手部时常冻得发红甚至冻伤。李琳也干着除冰工作,但毕竟是女人,她说,"没有男同事抗冻,冬天站在除冰车里15分钟就冻得受不了,所以每遇除冰都要多穿一层毛衣。"
爱人也是同事
航线值班实行的是四班倒,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李琳的爱人也在沈阳维修基地做航线机务工作。因为倒班的关系,经常是你刚下班,我却要上班,很难碰在一块儿,他们常利用交接班结束后的短暂时间里唠唠家务事。两人一个月同时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也就只有那么五、六天。每当李琳下班回到家,总会看到餐桌上摆放着丈夫精心准备的饭菜,而她上班前也会为爱人留下亲手做的菜。谈起丈夫,她会心一笑,"他对我挺好,我们互相都能理解。"
她用自己的坚持绘制着机坪上那道靓丽的风景,她用乐观的精神书写了从事机务工作17年的美好青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