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嘉琪 报道:深入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提高机场外包单位规范化管理水平,通辽机场公司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针对现存外包商服务痛点,立足实际,着重在外包单位人员管理、外包业务岗位定职定责、外包业务日常监管三个方面狠下功夫,推行“两统一、三严抓、一提升”即“2-3-1”外包服务商管理方法,初显成效。
统一行为标准,共树良好形象
外包单位是机场从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包单位员工的衣着形象和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机场对外企业形象和整体规范化管理。为此,通辽机场首先从统一形象和统一行为标准开始,助力外包单位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统一形象。通辽机场首先为外包单位员工统一定制清新、易识别的工作服,要求各岗位人员每日穿着同季工作服上岗并接受日常检查、拍照存档。同时,要求各岗位外包单位员工规范个人日常配饰,仅限佩戴机场控制区证件、反光服等工作所需,不得佩戴首饰及非上岗期间所需物品。另外要求全员执行长发佩戴头花、短发不过耳的发型标准,同时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统一标准。一方面统一员工行为标准,要求外包商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通辽分公司航站楼服务标准》,执行首问和首看责任制、规范服务语言和服务行为,不得出现大声喧哗和占用旅客座位等行为。一方面统一岗位工作标准,完善各外包单位岗位作业指导手册,明确不同区域、不同业务所需人员配置、上岗时间和操作方法等内容。特别针对涉及航站楼保洁服务人员制定统一的服务用品使用标准,加强日常保洁用品和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做好服务用品的品质把控。
从严“三抓”,共同夯基础、强业务、战疫情
外包单位承担着航班运行保障过程中的诸多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员工规章意识是否健全、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操作标准是否执行到位影响着机场安全平稳运行。通辽机场从严落实“三抓”,带领全体外包单位人员夯基础、强业务、战疫情。
严抓基础。邀请行业专业管理人员对外包单位员工开展技能培训,从工作技巧、工作方法等方面严抓员工基础能力,做好培训效果评估。将外包单位人员的培训工作纳入属地化监管责任部门培训管理范畴,开展机场相关运行管理制度、应急处置预案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基础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
严抓管理。每日召开早例会,对人员服装形象进行点评、同时提示传达近期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加强保障现场巡视检查,在各区域设立巡视检查打卡点,形成巡视检查路线,定时定点记录检查情况,不留检查死角。探索建立保洁外包单位评级机制,对外包商每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级,按级别兑现绩效奖励。
严抓疫情防控。严抓个人防护,通辽机场针对航站楼保洁员、商铺人员、货运人员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系列专业培训,包括七步洗手法、防护服穿脱法、防护用品佩戴法等,并对人员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严抓工作区域消杀,结合最新修订的《通辽机场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第九版)》要求,定标准、定方法、定频次、全天候对所属工作区域及各类设施设备开展消杀,确保消杀全覆盖,勤检查、留记录、补不足,确保消杀效果达标。严抓中高风险地区航班重点管控,对中高风险地区进港航班实行全流程、全路线消杀,固定重点保障航班外包商工作人员,执行下机服务人员“一航班一消毒”,用最高标准为员工筑牢安全屏障。
“我为群众办实事”,共同提升幸福感
只要在机场工作,就是机场人、民航人。通辽机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着眼于外包单位员工工作休息环境提升和岗位诉求,多措并举提升外包商员工工作幸福感。
一是改善外包商员工休息体验,增加员工休息区,购置床铺、桌椅和日常清洁用品,丰富休息区物资配置。二是打通外包服务商诉求通道,通过工会、共青团、旅促会等平台吸收外包商员工意见建议,满足外包服务商日常需求,提升其幸福感和归属感。三是开展评选外包商服务明星活动,为每个外包商员工“建档立案”,给予工作能力强、工作完成度高的员工特别绩效奖励。
截至目前,通辽机场以保洁外包单位为试点的“2-3-1”外包服务商管理方法初见成效,保洁外包商员工队伍士气显著提升、队伍凝聚力显著增强,机上保洁业务受到机组表扬,日常卫生间服务得到了进出港旅客的一致认可。后续,通辽机场将尝试将此项管理方法逐渐推行至其他外包单位,为通辽机场高效率运行和高品质发展注入新活力。